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中國的父親哪去了?負擔著養家重任的父親們說:“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這一現象反映出當代家庭教育的普遍問題———父教的缺失。

父教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有著難以估量的影響,父愛關係著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爸爸陪我一天,將來我還你100天

“爸爸,我向你借一天,陪我玩一次,長大後我會還你100天。”這是一個孩子向父親的訴求。他的父親是一名長途車司機,每天早出晚歸,有時甚至一連幾天不回家。從孩子記事起,就一直過著沒有父親的生活。父親忙工作,從沒陪孩子過一次兒童節,甚至忘記了兒子的生日。孩子說:“六一兒童節那天,看著別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一起開心的樣子,我就恨爸爸。我想問爸爸,難道地球離了你真的就不轉了嗎?”

此事並不是一個個例,父教缺位已成為社會上一個突出現象。

“男主外,女主內”,這是時下社會上流行的觀點,孩子的教育被自動歸為“主內”之事。很多男人忙於工作,認為掙錢養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勞。可是這份“功勞”在孩子眼裡卻遠遠比不上父親對自己的關注。

只要您細心留意不難發現,學校開家長會時、家長學校開課時,三分之二參與者都是母親。

這些孩子的父親不約而同地將教育孩子的任務歸到了妻子的名下,因為“男主外,女主內”,教育孩子屬“主內”範圍。這些父親漸漸成了“慈父”,對孩子不管不問。

上海市少年兒童研究中心曾經做過一個“兒童心聲”的課題,調查表明,孩子們在被問及“最想把心裡話說給誰聽”時,選擇父親的只有約7%,而選擇母親的比例高達63%。

全國的多次調查也顯示,孩子與母親溝通的比例要高於父親的20%以上。中國家庭教育正由傳統的嚴父慈母向嚴母慈父轉變,但更多的父親是對孩子不管不問,由母親一手包辦。

在對孩子關心的父親中,又存在另一現象,一些父親秉持傳統的嚴父慈母觀點,對孩子缺少父愛,對待孩子嚴厲冷漠。

不論父親對孩子不管不問,還是對孩子嚴厲冷漠,都是父教缺位的表現。這種現象雖沒有成為普遍現象,但已成為家庭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懦弱父親向母親下跪,驚呆女兒

在一名女中學生的求助信中,因為父母家庭形象的錯位讓她不知所措。這名女孩的父親很慈祥,母親卻脾氣暴躁。一次,女孩要請同學吃飯,母親把訂飯店的任務交給了父親。可是當父親訂下飯店告訴母親時,母親大發雷霆,因為母親覺得那個飯店不夠檔次。出乎女孩意料的是,女孩的父親居然跪下來,一邊打自己的耳光一邊請求原諒。可是父親把自己的嘴角打出了血也沒能平息女孩母親的怒氣。看到這一幕,女孩被震驚了,她無法接受平時慈祥的父親居然變得如此懦弱,也無法接受原本應該溫柔的母親變得如此兇悍。

父愛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營養,慈父的增多也是一種好的現象。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慈父該怎麼做。如果父親表現得比母親還要溫柔,相對之下,顛覆了父母各自承擔的教育職責,打破了家庭剛柔相濟的狀況,母親反而會變得急躁。

夫妻的問題在孩子眼裡是教育問題,這樣畸型的家庭會讓孩子對未來的婚姻產生恐懼,甚至會使孩子的人格產生扭曲。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互相尊重、理解,不能貶低對方。

如今,社會流行賞識教育,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於是很多家庭顛覆傳統,慈父慈母成為主流。來自父母雙倍的寵愛可能會帶來另一種父教缺位,因為沒有懲罰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家裡一定要有一個對孩子說“不”的人,這個角色由父親承擔更為恰當。

對待孩子,母親是百般呵護的,而父親相比之下屬於粗放型。對待孩子的問題,父親一般是抓大放小,雖然父親的話少,但在孩子心目中更多了一份威嚴。因此由父親說“不”,或者進行懲罰教育更合適。

不過懲罰絕不等於體罰,更不能傷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視,讓你覺得難堪,打擊你的自信心。懲罰是個雙刃劍,是一種危險的、高難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會傷害人。越要懲罰,越要尊重。

對待青春期的孩子,父教更是尤為重要。專家研究發現,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父母的分工及影響力有所不同:在嬰幼兒時期,以母親教育為主;上小學後父母責任各半;上中學後以父親教育為主,因為此時父親的影響力上升而母親影響力下降。青春期的孩子想要獨立,不能忍受母親過於細微的管束,此時父親較松的管束反而受到孩子的歡迎。

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缺乏父愛的孩子焦躁孤獨

父親是孩子成長的路標,父教不僅關係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甚至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和體格成長。

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寬容等剛性的品質,孩子會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父親的行為和性格特點。父親以自身的行為引導著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研究表明,一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兩小時的孩子,和那些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六小時的孩子相比,他們的人際關係更融洽,具有進取精神、冒險精神。

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專家對5省區2100多名在校中小學生性格行為特徵問卷也表明,那些與父親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容易從父親那裡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創造意識和想象力,有利於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和自信心。父親的文化素質對子女的自制力、思維靈活性產生影響。

而父親與孩子的接觸多少也會影響孩子的體格成長。父親會和孩子進行一些戶外的活動或遊戲,也會和孩子一起做帶有一定技術和需要一定體力的家務勞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直接影響孩子的體格成長。研究表明,和父親接觸多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要好於那些較少和父親接觸的孩子,並且他們患有發育不良的概率也較低。

另外,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對孩子性別角色的正常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男孩往往把父親視作未來發展的楷模,而女孩通過觀察父母來學習男女的相處之道。

一些研究者認為,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情感障礙,他們大多焦慮、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甚至成人以後,會有許多不良生活習慣。學者們把兒童的抑鬱、孤獨、任性與依賴行為稱為“缺乏父愛綜合徵”。

缺少父愛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

親子時間,質量重於數量

父親的教育關係到孩子成長的諸多方面,可是父親也擔負著養家的責任,如何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教育中間取得平衡,親子時間,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如果對孩子不理解、不尊重,即使天天與孩子在一起也會讓父子、父女間產生隔閡。而在對孩子充分信任的前提下,一個便條、一條短信也會讓孩子體會到父親的關心,孩子自然而然理解家長的忙碌。

工作繁忙的父親們如何做才能不會產生教育缺失,與孩子有親近的感情呢?

做父親的首先要有責任意識,有了這種意識後,就可以見縫插針地教育孩子。比如,送孩子的時候,給孩子講一些路上的見聞;看電視的時候與孩子一起討論國家大事,讓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等等。不管這位父親多忙,他應該學會對孩子表達愛。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句褒獎,父親做起來很容易,但對孩子來說卻能感受到父親對自己的關注。

缺少父愛就如同孩子成長中缺鈣,因此,建議父親們,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責任,用父愛支撐孩子的成長。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

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兒童工作智庫專家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