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本文谒:特权问题永远都是改革的方向所在。

这集继续说雍正的新政,上一回说到李卫在江苏实行摊丁入亩,遭遇了阻力,李卫通过搞死了带头对抗他的臬台黄伦,从而成功推行了新政。新政在江苏,虽然士绅们利益受损,但国家收的钱多了,百姓的日子好了,可以说很成功。

同时雍正还让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田文镜遭遇了更大的阻力。因为李卫在江苏摊丁入亩,好歹是支持了百姓的利益,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跟百姓没什么关系了,而是直接动了士绅们的蛋糕。

动一个人的蛋糕他会反抗,动一群人的蛋糕他们就会集体反抗。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动了河南一省文人的蛋糕,文人们自然集体反抗。田文镜办差是很努力的,且之前雍正南巡过河南的时候,还特地指示过他,要用点雷霆手段,他当然就更急切了。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坚定不移的推动改革,是国家的根本

改革本来就有人反对,现在田文镜又是一味强逼,反对的声音当然越来越大了。田文镜越逼,文人们越反对,弄到最后,河南的读书人居然集体罢考了。

开科取士,是天子的命令,是天大事。现在一省的读书人都罢考了,雍正不能不理了,派了弘历去处理。弘历是现在的皇子,将来的皇上,之前我们就分说过,宁惹现在的领导,也不能惹将来的领导。

读书人都是有心计的这点事自然明白,再加上弘历做事很讲方式方法,对读书人们,除了是安抚,还是安抚。考生们提的意见,他诚恳的表示,会一字不差的转述给皇上,虽然不给解决,但也算是给了个交代,所以考生都复考了。

当然了,弘历身份也不同,弘历一句话,现在回去考试,既往不咎,继续罢考就是和我作对,和皇上作对,立刻割去生员的身份。一他钦差加皇子的身份这么说,在大清要是还敢对这干,就跟造反差不多了。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宁惹现在佛,不惹未来佛

罢考这事就算是解决了,毕竟虽然大家心中不满,可十年寒窗不容易,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赌气。

事虽然解决了,但是文人们的怨气还没消,大家不敢明着反对皇上,不能反对弘历,就把气全撒到田文镜身上来了。参田文镜的折子,一摞一摞的摆在雍正面前,雍正给过田文镜话,要他放手干,有自己支持。这会当然不会退缩,气的都给撕了。

按照大清规矩,皇上是不能撕折子的。但是雍正发现了疑点,这些人数次联名上折子,这是标准的朋党。于是雍正让十三立即查,其实主要的目的就是,查这些人和八爷是否有联系。

这个事八爷早有防备,严禁九爷十爷他们参与,就让文人们和雍正互掐,雍正自然抓不到八爷的把柄。于是雍正就以朋党的名义,把李绂等通通判斩。

这个朋党,其实很冤枉,所谓朋党应该是,只为党,不为理。而这些读书人清流,虽然集体反对新政,其实不过是意见一致,还远远够不上结党。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结党乱政,皆为私心所顾啊。一心为公,党又和妨。

当然,李绂没贪污,没造反,还是个有名望的好官,清流的领袖,自然死不了。问斩的时候,三爷来求情,雍正不理,雍正直等到,弘历来求情才拿出准备好的赦免李绂的折子,李绂大人就免费来了次法场一日游。

雍正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呢?雍正是给弘历一个收人心的机会,也是告诉天下人,这事还要弘历办。

这里面还有个弘历的事,弘历去河南办罢考的事,官员们在京参田文镜。雍正等弘历回来,让弘历和官员们来个辩论。弘历不动声色的安排刘墨林辩论,新政的好处是肯定的,况且刘墨林背后是雍正,自然把李绂给辩败了。

李绂是刘墨林的主考,刘墨林是李绂的学生。学生把老师辩败了,最后导致老师被罢官,这学生的名声还能好?最后刘墨林终于,变成了孤臣。

这个事弘历办了雍正的差事,让刘墨林挡了污水,雍正还看不出来,百官也没看出来,要说这弘历不仅仅是含着金钥匙,还有大本事。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欺负到朕6头上了

接着说新政,新政在河南是曲折的,但是,成效也是明显的。剧刘墨林说,河南的粮价,物价,都达到了江南地区丰收时候的水平。江南是全国粮仓,江南丰收时的粮价水平是很低的,河南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人口大省,物价水平能如此低,这实在是不容易了。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粮价低,老百姓种粮食不是卖的钱少么?这个前面剧情有一段可以解释。就是康熙微服私访,看见老农挑的粮食长的很好,就说这会可以吃饱了吧。老农说的是:丰收就要加租,交了租子剩下的粮食,够喝半年稀饭就不错。

这就能看出来了,那时候虽然粮食是老百姓的,可老百姓是没粮食可卖的,他们种的粮食,交了租子,都不够自己吃的。那问题来了,老百姓粮食只够吃半年,那另半年吃什么呢?答案很惨烈,要不就是做点手工,纺点布砍点柴买卖,卖了钱再买粮吃,要不就只能要饭了。

所以说,那些整天说现在这不好那不好的人,其实都是饭吃饱了,才有闲心挑毛病。要是回到古代,就只能一心弄吃的了,不会有闲心想这些没用的了。

士绅的特权就这样被新政给消灭了。旗人的特权也走进了雍正的视线之内。旗人的特权其实并不是很大,就是因为清朝时旗人建立的,为了表彰旗人们的功绩,朝廷给旗人每人每月给发点钱粮。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啥叫面子大,皇上敬你酒

其实这个问题,在清朝开始还不是很严重,因为旗人数量毕竟有限。另外开始建国的时候,旗人们都是参与了的,国家奖励了很多二环以内的房产,二环以外的土地,等一系列的固定资产。

所以清朝刚开始的时候,旗人们的生活是很好的,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好吃好喝。到了雍正这会,问题就出来了。旗人们生活太好了,也不用努力,生活就很好,慢慢的旗人就剩下玩了,擎狗捉獾,养鸽熬鹰,秋斗蟋蟀,冬怀鸣虫。

再加上旗人们也没事,就不停的生孩子,生来生去,过了几十年,到雍正这时候,旗人的数量就已经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了。那么朝廷每年发钱粮的数量,就是一个更惊人的数据了,朝廷已经负担不起了。

于是雍正就只好整顿旗物,准备把旗人的奶酪也拿走。具体办法就是,不给旗人发钱粮了,给每人分点地,让旗人自己种地。

那旗人当然不高兴了,就各种不乐意,先是不同意,后是把地租给汉人种。到了最后看八爷等高官也不支持,旗人们就把地干脆都卖了,等着朝廷那天再给发粮草。

旗人们敢这么跟朝廷对这干,一是因为在清朝旗人们确实有地位;二其实也是八爷九爷等暗中挑拨。雍正虽然,带头亲耕,甚至冻的两脚都是冻疮,可是毕竟独木难支,收效甚微。

其实这个事,雍正主要还是没找对人,江苏的摊丁入亩,河南的一体当差,都不是容易的事,可是在李卫和田文镜的努力下,最后都成功了。

可是旗人种田这个事,却始终没有一个得力的人。隆科多不支持,马齐不支持,八爷凡是四爷的政策就暗中反对,张廷玉是汉臣,旗人的事不好说话。这个事,始终就只有雍正一个人真上心,别人都是阳奉阴违,是不可能有什么大成效的。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33-35 士绅的特权和旗人的特权

满人成了满人王朝最大的问题

整顿旗物这个事,还带来了一个后遗症,就是八爷提议铁帽子王进京公商旗物,最后引发了,雍正朝最大的危机,铁帽子王逼宫,这个下回说。

接着说整顿旗物和河南新政这个事,这些新政都是好的,对百姓好,对朝廷好,可都是牺牲了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换来的,所以自然有人不满。

这些不满的人,都是有社会地位的,他们把握着社会的喉舌。结果就是,你动我奶酪,我惹不起你,但我可以骂你。于是全国各地各种不满的人,就一起造谣,辱骂雍正。再加上八爷党对雍正的持续不满,也没少贡献力量。

几个比较著名的谣言,比如,篡改传位诏书说,传位十四阿哥,把十改成于,变成传位于四阿哥。这个肯定是假的,满人的诏书是满文和汉文,双语书写的,满文那部分怎么改?

比如,血滴子说,说雍正手下暗杀大臣,用血滴子,收脑袋。这个我估计也肯定是假的,皇上杀人,需要血滴子么?赐死不是更方便么?再说了,暗杀谁不是刑事案件啊,全国都是无头杀人案,却不破案,你觉的可能么?

又比如,书剑恩仇录,雍正为了夺位,用女儿换了大臣家的儿子,金庸老先生如是说。当然了,书剑恩仇录是文学创作,不是为了骂雍正,但是这个也是根据谣言改编的。这个肯定也是假的,因为乾隆是老四,上面还有三哥,还跟他争皇位来着。首先雍正没有抱别人儿子的必要,其次就算是抱的,雍正也不会把皇位传给别人儿子,毕竟自己夺来皇位也不容易。

当然了什么,一晚上翻几次牌子,什么贪酒,这些没什么影响力的谣言更是多如牛毛。要按他们说的,雍正这个人可以算是中国自原始氏族公社到现在最坏的人。

哈哈,做个改革者不容易吧,不成功要被杀,成功了要被骂。

改革的方向和目的就是消灭特权,改革就不怕被特权骂,坚持改革消灭特权,从古至今都是个大题目。

本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