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在特殊的日子裡談談爲何我們要軍訓

勿忘國恥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87年前的今天,日本人蓄意製造並發動了一場侵華戰爭,那一夜炮轟瀋陽北大營只是一個開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深刻在那一天來臨。

勿忘國恥,在特殊的日子裡談談為何我們要軍訓

以1931年9月18日,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並在1932年完全侵佔中國東北,成立偽滿洲國為始,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為終。整整14年的時間裡,發生了太多日本人不願意承認的侵略行為和泯滅人性的事件,但作為中國人的我們絕不能忘記。

在時間的長河中,有些東西會漸漸淡化或者扭曲,但那個為了保護民族尊嚴,守住國家底線而令無數當年年齡和我們相仿的年輕人拋頭顱灑熱血的年代,不應該被忘記。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戰爭雖已遠去,但無論何時,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都不會停止,相信最近這一年發生的很多事情,都令我們感觸良多,吾輩定要強大自己,未來任重道遠。

為何軍訓

軍訓是很多新生入校的第一件大事,記得我第一次軍訓還是小學四年級。而談到為什麼軍訓,估計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強健身體、磨練意志,讓陌生的新生儘快熟悉彼此,以便更好開展後面的課業學習。這種說法其實也有些道理。

勿忘國恥,在特殊的日子裡談談為何我們要軍訓

毛主席在1917年所發表的文章《體育之研究》中講到“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無體是無德智也。”在全文中還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論斷:“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蠻其體魄;苟野蠻其體魄矣,則文明之精神隨之。”翻譯成白話,最精簡的理解就是強健的體魄是一切發展的前提。

實際上,在幾千年前的古代,同樣出現過很多類似的論斷。

例如《周禮·保氏》中講到“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六藝代表了六種基本才能,分別為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與御兩項就涵蓋了強健體魄,提高軍事技能學習的範疇。

除此以外,《史記》中同樣講到“凡文事必有武備”,其意思更加直接,沒有強健的國民就不會有強大的國家,而這個國家更不會有絢麗的未來。

回想近代中國歷史,不得不說那時候的“洋人”用鴉片敲開了我們國家的大門,表面上腐壞了身體,骨子裡失去了精神,一個民族最賴以生存、也最為之驕傲的節氣,如果都沒了,還能拿什麼去抗爭。

關於氣節,我們每個人都聽過蘇武牧羊的故事,在寒冷的貝加爾湖,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面對多次威脅利誘,不亂於心,持節不屈,最終得到回漢的機會。試問,外在沒有強健的身體,內在沒有榮辱沒有氣節,又怎能撐過那十九年。

勿忘國恥,在特殊的日子裡談談為何我們要軍訓

作者的碎碎念

從之前的“開學第一課”開始,全網關於“娘”的討論異常激烈。關於這一點,並不想過多的闡述,從積極的角度講事物都有兩面性,並不是非黑即白,從消極的角度講,真的是一種擔憂。

我只覺得,無論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課餘時間裡,應該多參加集體運動,不但可以強健體魄,還可以培養團隊意識和大局觀,修身修心,這是任何電視節目或者技能培訓班都無法做到的。

另外,我們國家比較缺失對棒球的推廣,在棒球規則中有一種非常典型的擊球方法叫做“犧牲打”,其意思是擊球員犧牲自己安全上壘的權利而使跑壘員進壘得分,這是一堂關鍵時刻犧牲自我從而換取團隊勝利的教育。在強身健體的活動中,我們能學到很多,而不僅僅是成為一屆武夫。

勿忘國恥,在特殊的日子裡談談為何我們要軍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