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西狹,第一次打這個名字,是因為查詢入住的西狹國際酒店。當時還懷疑,是不是給錯了酒店名稱,應該是峽,而不是狹。為此,還特意去查了一下《康熙字典》,釋義中並沒有發現有通用的地方。帶著這樣的疑問,緩步走進了西狹頌景區。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從踏入景區的那一刻,疑問早已拋之腦後,五彩斑斕的山峰和腳下的涓涓流水讓人心曠神怡。來之前還查了一下,隴南距離九寨溝只有一百公里不到的距離,而且地形、氣候都差不多,誰曾想到,還真有能比肩九寨溝的美景。

行走於峽谷中,彷彿置身於一幅宏大的山水畫卷之中,一步一景。峽谷兩邊的山峰並不是很高,但卻形態各異。抬頭看去,山體被五顏六色的植被包裹著,偶爾能看到裸露出來的石塊,卻絲毫不見應有的黃土的影子。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對於隴南,此時正值深秋,層林盡染。在地面上看可能感受並不是太深,但當無人機上升到山腰處,整個遙控器屏幕都被山上紅豔豔的葉子所鋪滿。這個不是楓樹,而是黃櫨,與北京香山的紅葉是一個品種。比起香山,這裡這裡的山峰更加陡峭,還有峽谷中流淌的溪流、瀑布點綴,真是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峽谷地形錯落有致,彷彿漢字一般,時而平直,時而迂迴,時而疏朗,時而奇峻。清流沿峽谷流注而下,激越的溪水盤旋流轉於石隙間,百折回環,在沿途留下大大小小的深潭。雖然潭水的規模不及九寨溝,但被四周五彩世界的映射下,也是宛如仙境。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回到來之前的疑問,西狹其實並不是這裡真正的地名,本地的村民叫這條狹長的山谷為“峽裡”。而西狹的名稱來自於“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溪,阨芒促迫,財容車騎。”而這句話的出處,就是眼前這片魚竅峽中漢代書法三大頌碑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西狹頌》。

千年的風吹過山谷,雨水化作流水卷著落葉而去,任憑斗轉星移、周圍滄海桑田,這塊年代久遠的碑刻一直與清峻秀麗的山水相伴,成為它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只可惜石刻正在修建觀景臺,被封閉了起來,不能一覽真跡,只能在門口的博物館裡看到拓印下來的碑文。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對書法碑刻並不是太瞭解,但知道,凡是以“頌”命名的碑,多為摩崖石刻,風格雄渾粗狂樸質。北宋樵夫發現的《西狹頌》摩崖石刻遺蹟,建造於東漢建寧四年(171)六月,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又稱《惠安西表》,因其上刻有黃龍等“五瑞”圖象,故稱《黃龍碑》。碑文主要記載了李翕率眾開通天井道的歷史政績,因此民間俗稱《李翕頌》。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西狹頌碑下有一潭,水呈黃色,相傳有黃龍自潭底飛出,因名黃龍潭。當然,傳說只是傳說,因為此地雨水較多,常常將沿途泥土沖刷裹脅至河流,河水由此變成黃色,在此迴旋而得名。從空中看去,河流在魚竅峽來了個120度的轉彎,所以才會形成黃龍潭這一緩衝的地方。而兩邊山峰上的樹木,由下往上,從綠色,到黃色,再到紅色。有人說,再遲一週的時間,等這裡樹葉全紅了是西狹頌最美時候。但在我看來,這時的五彩斑斕,層層分色的風景,才是最美的。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在穿越峽谷的過程中,時不時的可以遇到古代棧道的遺蹟。棧道早已不在,有的只是一個個鑿在石壁上的棧道孔,而且早已被時光打磨的沒了當初的形狀。在四周都是山峰的這片區域,如果沒有棧道,人們只能繞開峽谷,選擇更遠的山路行走。而有西狹棧道的存在,人們節省了時間,節省了體力,可以想象,當時這條棧道上也是人來人往,商旅雲集。只是不知,有沒有像我們這樣來遊山玩水,或者在此駐足,細細欣賞這大好山水的人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漫山紅盡西狹頌,不是香山,勝似香山

沒有看到真跡是遺憾的,但西狹頌的秋色確實讓人驚歎。滿山的色彩加上些許飄落的樹葉,預示著深秋的到來,回頭再看一看這個蜿蜒而清幽的峽谷,讓人恍惚間穿越回了兩千年前。兩千年前的西漢水一帶大概都是如此模樣,水草豐美,植被豐富,才造就了秦朝崛起的基礎。而在如今,這片區域早已沒有了當初的適宜的環境,這片被稱為“峽裡”,或許是這裡最後的一片淨土,保持著千年以前,最原始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