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嗎?

峰子競彩籃球足球技巧


自從《資管新規》出臺以後,銀行打破了剛性兌付。雖然給了銀行近兩年的過渡時期,但意味著什麼呢?保本保息的產品慢慢會退出金融舞臺。



銀行的理財產品按照投資產品的風險分為PR1~PR5五個等級。R1(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保本保收益,風險很低;R2(較低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相對較小;R3(中等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適中;R4(較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較大;R5(高風險)該級別理財產品不保本,風險極大。

如果去銀行,想購買理財產品,會有專門的銀行人員為你介紹理財的產品,當然不乏一些素質低的銀行人員一味誇大某種理財產品的收益,但迴避了其風險性,導致一些理財小白上當受騙,收益達不到預期目標或連本金都不保。



其實從另一點看,受騙的人大多數有一個特點,就是太貪,以為天上能掉下餡餅,坤鵬論建議,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特別老年人,購買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不要超過5%,而理財者的收益期望值要保持在4%以下,這樣理財產品的實際收益會在你的接受犯圍之內。

另外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一定要分清是銀行自營產品還是代銷產品。代銷產品,銀行只是作為一箇中間平臺,出現什麼問題銀行不承擔任何責任,所以容易出現飛單現象。理財者需要仔細辨別理財產品的性質。


坤鵬論



要說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安全性,肯定低於存款類產品,但是絕對高於P2P、信託等其他平臺類理財產品。所以,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肯定有風險,但是絕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因為具有非保本屬性,所以無論風險的高與低,作為投資者都應該具備一定的風險意識和抗風險能力。

說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低,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以2017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數據為依據):

一,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配置低風險資產佔比高。

我們知道,一款理財產品的風險高低,不僅與產品設計有關,還與資金投向有緊密聯繫,而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的配置資產中,標準化資產配置佔比為67.56%。這些資產主要包括債券,銀行存款,拆放同業以及買入返售等標準化資產,其中債券配置比例為42.19%。從理論上講,低風險資產的大比例配置,必然增大理財產品盈利的概率。


二,低風險理財產品募集資金遠遠超過高風險產品。

截止2017年末,共有562家銀行有存續理財產品,年度共發行理財產品25.77萬隻,募集資金173.59萬億。按照銀行理財產品五級分類,一級屬於低風險,二級屬於中低風險,三級屬於中等風險,四級屬於中高風險,五級屬於高風險。在募集資金中,一級募集資金44.55萬億,佔比25.67%;二級募集99.95萬億,佔比57.58%;三級募集資金28.8萬億,佔比16.59%;四級募集資金0.21萬億,佔比0.12%;五級募集資金0.07萬億,佔比0.04%。也就是說,中低風險以下產品資金量高達144.5萬億,佔比83.25%。


三,普通投資者持有低風險理財產品佔比高。

在全市場存續餘額中,一般個人餘額為14.6萬億,佔比49.42%;高資產淨值類產品餘額2.91萬億,佔比9.85%;私行類產品餘額2.28萬億,佔比7.72%;機構專屬餘額6.5萬億,佔比22.01%;金融同業餘額3.25萬億,佔比11%。即是說,後四類理財產品的購買對象並非普通個人投資者,要麼是高淨值和私行客戶(起購金額大門檻高,收益高風險大),要麼是機構類客戶,你想買還不一定夠門檻。

四,銀行系理財產品收益較為穩定。

從2015年到2017年末,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兌付客戶實際年化收益率處於3.5%……5%區間,而2017年封閉式理財產品加權平均兌付客戶年化收益率為4.06%。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全市場共有28.46萬隻產品發生兌付,累計兌付客戶收益11854.5億元,個人投資者獲取收益6667.5億元。

綜上所述,銀行系非保本理財產品大部分屬於低風險產品,本金和收益是比較安全的。當然,是否需要投資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還要看個人的投資偏好和抗風險能力。


龍門山財經


2018年4月,人行及銀保監會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要求銀行打破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不允許在發行保本理財產品(現有的存量理財給予過渡期到2020年),也就是說從2018年起,銀行新發行的所有理財產品均屬於非保本理財產品,那麼非保本理財產品安全嗎?

銀行非保本理財的比重

其實在資管新規出來之前,保本理財產品一直也不是銀行的主力產品,從始至終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70%以上都屬於非保本理財。如下圖所示截止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非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22.17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05%;保本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

但是在資管新規落地之前,大家有頻繁聽到理財產品損失的案例沒有?應該來說,很少,所以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大部分還是安全的。

理財產品分級

為什麼說大部分安全呢?因為在銀行,目前非保本理財發行的主力以R1(風險等級低)及R2(風險等級較低)兩個級別為主;而R3(風險等級中)、R4(風險等級較高)、R5(風險等級高)這三個級別的理財產品,發行量則很少,因為這些屬於中高風險的理財產品。以郵儲銀行為例,截止目前其官網上發行的R1-R2的產品累計數量已經高達6000只以上,而R3-R5級別發行總量為10只(郵儲銀行從2007年設立至今,已經12年了,平均一年發行不到1只中高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

為什麼說低風險理財產品安全?

一款理財產品的安全性,取決於其投資的標的,標的的安全性,決定了理財產品的基礎安全性,如下圖,系銀行R2級別理財產品的投資配比,其投資的主力方向為高流動性資產、債權類資產及其他資產組合,三者本身的風險性均不算高(沒有投向股票、外匯、期貨期權等高風險級別的產品),且投資主力在於高流動性資產,所以說R1-R2的產品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其實從工行對於R1-R5級別產品的一個詳解說明,我們也可以知道產品其本身對應的風險水平了。

總結

由於銀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主要為R1-R2級別的理財產品,所以其風險性整體偏小,對於我們普通的投資者而言,只要你不是購買R3以上的產品或者遇到“飛單”及“虛假理財”這兩類特殊的情況,那麼購買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無需過於擔心。資管新規的落地,對於我們購買理財產品的影響不大。


鯉行者


從字面理解,“非保本”就是不保證本金,這就意味著非保本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也就是客戶購買以後存在虧掉本金的可能,當然也不排除有獲得收益的可能。一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的收益都比較高,在購買時都會簽訂相關合同,條文中會明確理財產品是否保本。投資者需要認真研究合同條款。

通常情況下,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都需要明確投資的時間、理財資金投向了什麼方向、預期的收益率是多少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知道這款理財產品是否符合自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考量在投資未到期之前能否贖回。

需要提醒的是,投資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好使用自己的閒錢,這樣可以防止提前支取,很多銀行是不允許理財產品提前支取的,就算可以也會損失很多的收益,這是大家需要注意的。許多投資者盲目投資造成許多糾紛和困擾,這完全可以避免。

投資者還需要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不要急功近利,在購買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時不要過分的追求收益,畢竟高收益代表了高風險,如果發生虧損,自己可能會損失很多本金,這是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虧損後有可能還會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總之,理性決策,謹慎投資,這是所有投資者需要謹記的。


觀點談天下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意思就是不能保證本金安全的理財,意思就是存在本金損失的風險;但至於非保本理財安不安全不能一概而論,中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基本可以定為安全性理財產品,中高風險等級以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從安全角度分析就是出現本金虧損的可能性大,所以銀行的非保本理財安不安全跟理財產品有非常大的關係。

銀行的理財產品中除了存款業務之外,也就是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存款業務屬於低風險,只要銀行不發生重大事件存款業務基本就是屬於零風險理財,屬於銀行的最低風險業務。

如果想要從銀行的理財本金安全角度出發,除了把錢存入銀行存款業務之外,還可以存入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是介於存款業務與非理財產品之間,結構性存款並非是存款業務也是屬於銀行一種理財業務,但風險性又比存款業務高,比銀行非保本理財風險性低,但總體屬於低風險理財產品。

現在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變的非常複雜了,銀行除了存款業務之外,銀行還有自營理財產品,另外再度代理了很多類似基金、保險、債券、信託等機構的各種非理財產品。所以想要在銀行購買除真正的存款業務之外的存款,購買其它銀行非理財產品簽訂合同之前一定的瞭解理財產品的風險性,儘量購買銀行非理財產品的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範圍之內的產品,也就是儘量購買風險等級三級以下,也就是中等風險以下的產品。別盲目追求高利率而忽略了風險的存在。


老金財經



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我們一起細讀一下這個文件就瞭解了銀行理財是否安全。因為全文太長。大家可以自行上網搜索。喵喵在這裡截取重點部分給大家解析。一部分總綱,一部分細則。


總綱:


細則


解讀完資管新規,我們發現重點兩個詞就是打破剛兌和投資者風險自擔。


按照題主問的,非保本理財,應該是指我們傳統理解的固定收益類,從各種文件和政策的角度來講,相信已經屬於有風險這個範疇。但是,目前銀行理財的運作看來,相較於私募基金,P2P等類固定收益產品來講還是比較安全的。


另外的銀行非保本理財,還有可能是公募基金。雖然有虧損本金的風險,但是,不會有本金全部滅失的風險,還有可能因為承擔了風險,而博取更高的收益。


所以,得具體產品具體分析了。


喵喵學財經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的收益一般會高於銀行的保本理財,但是伴隨著高收益的同時,它的風險也會高於銀行的一般的保本理財。這種風險是指客戶可能會遭受到收益損失,甚至本金虧損的風險。

但是就目前大環境來說,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一般是不會出現較大的風險的。正所謂破窗效應,一旦一個銀行的理財產品出現了風險,那他的銀行信用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會對這個銀行它的品牌聲譽造成極大的影響,客戶也會對在這個銀行存款貸款是否安全產生懷疑,所以銀行一般不會讓理財產品本金出現虧損。所以一般來說,以銀行為信用的非保本理財安全係數還是較高的。

但是網上那些p2p理財,他們的安全係數要遠遠低於銀行的那些非保本的理財。所以我認為樓主選擇以銀行為信用的非保本理財還是比較安全的。


銀行桂圓工作者


打算做理財,自己對理財有個大概認知,不保本是從合規性要求的語言表述,就是國家打破剛性兌付,就不能跟客戶承諾保本。正常情況下,固收理財是沒有風險的,但是如果地球爆炸、天降流火等也算風險的話,那確實存在風險,而且這些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從客觀上講,事情沒發生之前這些風險理論上也是存在的,所以合規上是不能承諾保本的。就投資者個人而言,你自己要認識到,地球爆炸、天降流火等風險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打算做理財就不要把風險壓在極小極小概率事件上,否則你任何事件都幹不了。


鐮浦談投資


就目前而言,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也是相對安全的,因為雖然說監管也都明文規定了,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不能剛性兌付,但是銀行為了自己的聲譽,即便是底層資產出了風險也會用自有資金進行兌付的,進而讓客戶的資金處於安全的狀態。

但是,隨著打破剛兌的呼聲越來越高,資管新規的落地,以及理財淨值化的趨勢,未來銀行的非保本理財也是具有一定風險的。因此,投資人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底層資產的情況,切不可盲目購買。


金融弟


銀行的非保本理財還是很安全的。特別是四大國有銀行的理財產品更安全一些。

現在銀行理財明確了非保本的概念,這是央行對於商業銀行系統風險管理的需要,這是跟前些年推進的銀行破產後只能夠保底50萬存款的意思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以後萬一發生風險的時候,有個可以依據的標準。

實際上銀行理財產品是非常安全的,都是低風險的投資品類。現在國有四大銀行的理財產品更是比較安全的投資產品,現在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大概在年化4.5%左右,風險評級也很低,而且實際運作風險確實是非常低的。這主要是由於銀行的保守的投資理念決定的。

商業銀行對於理財產品的投資是非常謹慎的,對於理財產品的投資標的都是需要抵押物的,這些抵押物的價值都是遠大於借款金額的。而且,這些企業從銀行借錢的利率遠低於外邊的高利貸。因此,這些企業借錢以後,肯定是會想辦法及時還款的,否則銀行以後就不貸款給你了。而且銀行也會對抵押物進行處置,那麼貸款企業就會虧大了,可能血本無歸。

而且商業銀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信譽,即使是一個投資理財產品借款者還不上款了,那麼銀行也會想辦法先把這筆錢還給客戶的。因為信譽無疑是銀行最重要的資產,銀行都是依靠信譽來實現正常運營的。一旦銀行失去信譽,那麼無疑銀行將會發生擠兌現象,銀行就不能正常經營了,這當然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了。因此,銀行是會為了銀行信譽保證理財產品的及時兌現的。

現在銀行裡面只要是銀行開發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都是非常高的,而且風險也是非常低的。但是對於有些銀行裡面推銷的保險產品,還是要提高警惕性的,保險產品最好還是不要購買,有時候跟想象的是非常不一樣的。

綜上所述,銀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風險還是非常低的,如果是四大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明顯更低,而且收益率也會更有保證。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關注、點贊,共同探討理財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