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针灸可防治妊娠呕吐

妊娠呕吐又有“恶阻”;“子病”;“病儿”;“阻病”等称谓。是指女性怀孕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厌食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生理现象。妊娠呕吐病证名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因其恶心而阻碍饮食,古人又称之为“恶阻”,如《胎产心法》所说:“恶阻者,谓有胎气(上逆),恶心阻其饮食也。”更为详细地描述了其主要特征为“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眩,四肢烦疼,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果实,多睡少起,世云恶食,又云恶字是也”。中医学认为导致妊娠呕吐的原因不外虚实两个方面,邪实多因肝火犯胃,饮停胃脘;正虚多为胃气虚弱,胃阳不振或胃阴不足。然病因虽不相同,但其主要病变机理,不外脾虚胃弱,清阳不升,浊气不降,反随上逆之冲气而作呕。治疗妊娠呕吐应遵《临证指南》“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吴医汇讲》“治脾之法,莫精于升降”之训,以“平冲降逆,和胃止呕”为原则,达到“以安其胃(胎)气为本,使阴阳升降平匀,呕吐之病,顺而愈之”(《圣济总录》)之目的。

适宜针灸调理的常见病证-针灸可防治妊娠呕吐


取巨阙穴、金津和玉液穴。施术前给孕妇做好解释工作,打消其恐惧心理,令其取侧卧位全身放松,自然张口并将舌尖抬起顶至上腭,暴露出舌下系带两侧之金津、玉液,术者手持2寸毫针或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头对准金津、玉液穴位处暴怒、深色浅表静脉快速、准确点刺放血各3、5滴,将血迹吐出后用凉白开水漱口即可。将巨阙穴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处)及艾条温和灸方法(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孕妇自觉穴位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灸15至20分钟)教会孕妇家属,嘱每天在家中自行灸治。金津、玉液隔日点刺放血一次,根据孕妇呕吐轻重可连续施术1至3次;巨阙温和灸每日一次,连续施术10天。方中金津、玉液位于舌下两筋上,为经外奇穴。《灵枢·经脉》言:“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脾胃互为表里,经脉互相联属,生理上脾升胃降,维持中焦正常气机功能。若脾不能升而胃不降反上逆则呕吐发作,取舌下之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具有升其脾气而降其胃气平其冲气的功效。巨阙可调整脏腑虚实、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益气止呕。金津、玉液点刺放血治其标;巨阙温和灸疗其本,共同协作治疗妊娠呕吐见效快、效果好,解决了因呕吐而引起服药困难、不能受纳之难题,对孕妇及胎儿均无任何不良影响。


职业的缘故,业余时间写了些针灸相关科普小文章,有些在《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家庭中医药》等报刊;百度文库、网易博客、针灸中国网等公开发表。从学术交流角度考虑汇集于此仅供大家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治依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文章版权归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医生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