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00岁平陆好人”找到,竟是老县委书记柳荫庭

背景回放

当年插队的北京知青最近聚会,聊起几十年前在山西运城时回京探亲的艰难往事。1969年4月,因为临汾武斗中汾河大桥被炸,她们辗转河南历时两天才回到北京。特别是在晋南平陆县,遇到一位好人有恩于她们。这位干部要是还健在,也该100多岁啦。

前不久,本号以(原创)1969年北京女知青的艰难回家路为题(点击蓝字阅读),讲述了她们当年的“传奇经历”。

下面是跟踪报道。


5月17日文章发出后,在运城平陆县引起小小的风波。我接到好几个电话,也在后台收到一些信息。联系者多为平陆人,年龄在65岁以上,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

他们大都这样说:“平陆好人”应该是早年的县委书记柳荫庭,而不是“刘英豪”。读音接近,知青对将近50年前的记忆有偏差。

微信公号“观复小院”的读者“古虞闲人”说,他1967年高中毕业,记得柳荫庭当时住在县委西边小院。文革开始被打倒,知青记忆中的“打倒刘英豪”应该是“打倒柳荫庭”。1968年他们还写过大字报还击,要求“解放柳荫庭”。

平陆老李来电话说,这个好人应该就是柳荫庭,他这个人,做得出这样的好事,太像啦。

运城路桥公司党委书记解占伟是平陆人。他发来信息说,知青69年路过平陆,柳荫庭正好就在。柳1964年到1970年在平陆,当过县长和书记。后来调任临汾,当过翼城县委书记,当过临汾地委常委兼任县级的临汾市委书记。

「原创」“100岁平陆好人”找到,竟是老县委书记柳荫庭

平陆县党校旁一个极小的院子。走访90岁的关世忠老先生。

还有,1961年12月,彭真视察晋南,当时柳荫庭还没有来到平陆,正担任晋南地委副秘书长,分管接待彭真住宿和生活事宜。柳荫庭在当地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领导干部。

总之,大家觉得这个好人非柳荫庭莫属。我感觉大家的判断包含一定的感情因素在里面。可以更客观一些。那么,帮助过北京知青的“平陆好人”到底是谁?柳荫庭究竟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以至于大家对他的印象这么深刻?

我得调查一下。

做好功课,提前约好。5月24日下午,我匆匆来到山西最南端的平陆县城,走访了几位知情者。

关世忠老先生生于1929年,今年虚岁九十。1969年时任平陆县委常委。关老爷子是扆耀光同学,离休干部,精神健旺,住在平陆县委党校旁边一个简陋小院里。

「原创」“100岁平陆好人”找到,竟是老县委书记柳荫庭

关世忠老先生时任平陆县委常委。他回忆几座小院的主人。

他回忆道,1969年,县委宿舍西小院住着几户领导干部,其中就有柳荫庭。柳荫庭比他大10岁以上,应该是1920年以前出生。1969年时正好50岁左右。这和知青的回忆相吻合。柳书记文革开始被打倒。后来复出,用当时的话来说叫“站起来”。刚刚“站起来”时是县委常委,没有安排更具体的职务。这个人工作扎实,深入群众,经常下乡到最贫苦的地方去。当时县里只有一辆吉普车,他下乡有车就坐,没车经常骑车子或步行。

据曾在平陆县委组织部工作、今年70岁的李跟贯先生回忆,柳荫庭是晋东南沁水县人,父母1949年以前都是地下党,柳经常送情报,大概十五六岁就入党了。柳讲沁水口音的普通话,比平陆当地干部讲方言要容易听懂一些。这和知青回忆的“言简意赅,好听懂”也相吻合。柳书记下乡多,脑子好使,讲话流利。有一次去平陆莲花台,这里曾是抗日根据地。柳荫庭对这里的海拔、面积和历史,都了如指掌,表述很是清晰。柳工作极其投入,群众威望很高,被称为“平陆的焦裕禄”。

据说柳书记调走后,平陆很多老百姓都去临汾看他,甚至包括村里的放牛老头,山里的放羊娃。

「原创」“100岁平陆好人”找到,竟是老县委书记柳荫庭

70岁的李跟贯先生,曾供职于平陆县委组织部。

李跟贯先生说,知青回忆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当年邮局就在县委大院附近,邮车到达的地方离大院不远。招待所也在附近。那时的小院已经拆了。

1969年平陆县革委会主任是吉学武。我的上文发出后,吉的女儿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当年居住的小院情景历历在目,感觉亲切。不过据关世忠老先生回忆,吉学武1969年的时候并不在小院居住。吉学武生于1934年,1969年时才35岁,跟知青记忆中的50岁上下不相吻合。

那时,复出后的干部仍有造反派围攻,被贴大字报,光景并不太平。

「原创」“100岁平陆好人”找到,竟是老县委书记柳荫庭

平陆县组织史。感觉文革时期的记录比较简单。

综合上述因素,经过交互印证和排除,可以基本认定,“平陆好人”当是曾任平陆县委书记、但1969年4月已不在此任的柳荫庭。

柳荫庭先生2009年去世,活了90多岁。

我把以上信息反馈给当年受助的北京知青,她们都很高兴。她们想让柳荫庭老书记的后代知道这件事情,也想让更多的平陆人看见这篇文章。她们说,那个年代在平陆碰上这样的好干部,真的很荣幸。

通过这次“寻人”,我知道了这个叫柳荫庭的老干部,这个带着毛时代烙印的在当时绝对数量其实并不少的老干部。

那时候的东西网上可查阅到的极少,连柳荫庭书记的出生年月和照片都没有显示。倒是搜到一篇有价值的文章,这是柳荫庭书记去世一年后的2010年,平陆县五六十位老干部联合创作,由三位作者执笔的回忆文章。行文比较“老旧”,看后却十分感人。

「原创」“100岁平陆好人”找到,竟是老县委书记柳荫庭

平陆街头,寻常巷陌。问询八十多岁的老爷子。

那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希望柳书记的后代能与我们联系。

也希望平陆的朋友们能将此文转发出去,以滋纪念咱们的老书记柳荫庭


三千沟壑的深情思念(写于2010年秋)

张瑞宏 王安溟 荆永瑞

金秋时节,古虞大地硕果纷呈。每当这时,我们就想起40年前的老县委书记柳荫庭同志。他曾在这片热土上带领平陆人民驱赶贫困,把一腔热血化为干劲,将青春年华凝为动力,用一双铁脚丈量了平陆的山山水水,用一腔智慧奠就了平陆的美好前景,在黄河之阳的大地写下伟绩,在三千沟壑的塬滩间树起丰碑,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2009年农历五月二十三,我们的老书记柳荫庭同志不幸去世。一年来,我们这些曾在柳荫庭书记手下工作过的老同志每次相聚,总是提到柳荫庭书记,想他、念他,仿佛又回到了和他一起工作生活、一起奋斗的年代,往事历历在目,心里回荡着一股股暖流,倍感亲切和欣慰。我们怀念他执政为民、克已奉公、以身作则、清政廉洁的感人事迹,赞美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品质和高尚情操。

他是1964年10月到平陆担任县长、县委书记的,1970年3月离任,前后6个年头。初到平陆,他带着我们北上中条山,南下黄河滩,除了开会,成天泡在基层。仅仅用3个月时间,就走完了山垣沟壑,踏遍了乡乡村村和厂矿企业,摸清了全县人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现状。

他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改变平陆落后面貌,发出了“自力更生,改变穷山恶水面貌;只争朝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号召。他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人民群众从他的决心和行动上看到了希望,凝聚成战天斗地的力量。全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踊跃参战,劈山改河,创建了圣人涧红旗渠,使5000亩旱地受益。

他以身作则,带头实干,在工地上挽着裤腿和广大干部、群众、民工一起冒着凛冽的寒风铲土、拉车、挑担,满身汗水,满身泥土;他组织“乌兰牧骑”文化工作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为群众演出;宣传县委治山治水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宣传大干快上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模范事迹。他舍小家顾大家,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就连每年的大年初一也在基层慰问、看望群众;他整天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作为县委书记他未能幸免,受到冲击和批斗,在政治环境十分险恶的形势下,他仍坚守岗位,坚持工作,苦苦地支撑着平陆的局面。经历了一年多的凄风苦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吁下,我们终于盼来了他的复出。

在当时晋南29个县委书记中,他是第一个站出来,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上的。我们记得很清楚,1968年3月20日,他在2000人的大会上亮相“检查”,走上讲台还没有开口,会场上已是掌声雷鸣,大家高呼着他的名字,欢迎他站出来革命,当时的场面我们至今记忆犹新,为之动容。

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我们从他身上看不到一点心灰意冷的表现,没有丝毫的埋怨情绪,他是真正做到了“正确对待”,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正确对待自己,又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地重新投入到科学规划,为民谋利的工作中。

在短短的两年中,他带领全县人民在全县沿中条山营造防护林10万亩;修建了东西总长300里的一条公路;营造黄河护岸林8万亩,栽树400万株,实现河滩全覆盖;共建水库10余座,修渠20万米,建引黄电灌站3处,把黄龙引入良田,实现了山塬沟滩、库渠井站、山山水水,绿树成荫,一人一亩水浇田的目标。

柳荫庭书记在平陆工作期间,他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在工厂、在企业、在田间、在地头、在老百姓的炕头上,听民声、询民情、解民惑、排民忧,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赢得了工作的主动权,同时也与人民群众加深感情,形成了鱼水关系。

他把群众当亲人,至今,平陆老百姓还为走在路上、遇到柳荫庭书记非让乘坐69吉普车一事津津乐道,还为常在柳荫庭书记家做客吃饭而深感自豪,还在谈论着他忠于职守、敬业奉献,不辱使命的感人事迹。

柳荫庭书记尊重群众,把群众当亲人,人民群众给了他真挚的爱。文革期间,平陆县群众生怕他身体顶不住,采取明批暗保护办法。在公社开的批判会门外,站着不少暗中保护他人身安全的群众。快到吃饭的时候,人们就偷偷给他送去煮熟的鸡蛋和热腾腾的包子、饺子。一些大小队干部甚至与他不熟悉的老百姓冒着政治风险,不顾个人安危,在家里做好可口的饭菜,批判会一结束,就争着、抢着拉他到家中吃饭。

饭桌前、炕头上,群众饱含眼泪安慰他,这就是平陆人民对他亲民、爱民、为民、事事以民为本,处处为民着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情回报。

1970年3月初,组织要调他回临汾重新安排工作。一开始,我们确实不理解,舍不得他离开平陆。大家还清楚地记得3月16日告别的场面,县委、县政府的干部职工来了,厂矿企业的工人来了,乡里的农民来了,人们里三层外三层为他送行,依依惜别、泪眼相送的情景,几十年后依然回荡在我们眼前,就像发生在昨天。

他在翼城和临汾工作期间,依然牵挂着平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关心着平陆的发展,关心着和他有着深情厚谊的干部群众。每年他都要抽时间回平陆看看。平陆县委、县政府工作人员,公社干部,大小队干部,普通老百姓,甚至机关门卫,农村放牛的老头,山里放羊娃有不少都到临汾看望过他。

无论是他在翼城带领全县人民修水库、打水井、建电灌站、打坝造田,还是在临汾市修建平阳广场、扩建五一路、创建闻名全国的花果城,他干的每一件令老百姓称快的实事、好事我们听到后都由衷地喜悦,奔走相告,争相传播。

他调离平陆后,我们与他的关系也逐渐由领导与被领导变成了亲戚和朋友的关系,大小队干部到临汾找他办事,买电动机、变压器等生产设备,他都很是在心一一帮办。

老百姓带点土特产到临汾看他,在他家吃饭、喝酒、谈笑风生,回到平陆后都作为一种荣耀到处谈论。

离休后,他也回过几次平陆。每次听到柳书记要回来了,大家早就准备好新被褥,好吃的迎接他,每到一处都被群众团团围住,每次离别他握着我们一双双手,彼此总是有说不完的离别语、祝福话,群众泪眼相送,他也双眼饱含泪水,场面尤为感人。

2003年,他写的自传《人生步履》一书付印后,他到平陆为我们亲笔提名赠书,这本书我们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但我们看,我们的儿女、孙子辈也看,他们大部分没见过柳书记,但都听说过有关柳书记亲民、爱民、为民、利民的轶闻轶事。这本书我们像珍品一样珍藏着,爱不释手,这是老书记留给我们最好的精神财富和珍重纪念。

柳荫庭书记患病后,我们经常派代表去看望他;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我们更是悲痛万分,肝肠寸断。在他与世长辞一周年之际,我们曾经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五六十个老干部汇聚在一起,都想把自己对柳荫庭书记的思念、怀念之情表达出来,特由我们三人执笔,你一言我一语写成上述文字,以此表达我们对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老书记的哀思,表达我们对他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