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一、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潼南區文學創作逐漸得到恢復與發展。1978年,隨著文學的解禁和一些文學名刊的復刊,《人民文學》發表徐遲的報告文學《歌德巴赫猜想》參與了思想解放的大合唱,在全國引起轟動。一批反思文革的作品,如劉心武的《班主任》、盧新華的《傷痕》、張賢亮的《牧馬人》等,在全國產生了強烈反響,引發了全社會的文學熱,作家和文學成了改革開放初期的寵兒。時潼南縣文化館主辦的《潼南文藝》鉛印出版,每期以刊登文藝演唱資料為主,兼發詩歌、散文、小小說等文學作品。1980年5月,《潼南文藝》雜誌以16開62頁套色木刻封面的新裝創刊,但只出了創刊號1期,1981年7月因洪災停刊。1983年《潼南文藝》復刊,為4開4版的雙月出刊小報,每期鉛印1200份,發至全縣各中小學校和鄉鎮文化站,直至1987年停刊。那時潼南縣還沒有縣文聯和縣作協,文學創作作為群眾文化的一部分屬縣文教局管。所以,全縣業餘文藝創作會都是由縣文館召開的。這一時期,先後在《潼南文藝》發表作品的文學作者有秦世吉、丁艾、黃稼、劉富成、陳棟樑、李劍、沈光瞳、龔從倫、張渝揚、陳廷雙、凡文俊、楊樹弘、謝明德、李官懷、陳默、曾卓、曾中泉、李貴華、奚良誠、徐建奎、李代良、米明生、陳運剛等人。1981年,秦世吉的小戲《雙相親》在四川《群眾文藝》首發;1982年,陳廷雙的金錢板《敢不敢》在《曲藝》首發;1983年,張渝揚的詩歌《我們是八十年代的新少年》在《紅巖少年報》首發;1984年,曾卓的《照像記》在《紅領巾》雜誌首發。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重慶市潼南區作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

文學平臺眾聲競發。1987年11月,潼南縣文學創作協會成立,2000年5月,重慶市作協潼南工作站成立,負責推薦、發展市縣級會員,開展文學活動,籌備建立縣作協;2003年11月7日,潼南縣第一屆作家代表大會召開,宣告潼南縣作家協會正式成立,重慶市作協潼南工作站和潼南縣作協創辦了《潼南作家》,為4開4版的雙月刊文學類報紙,面向全體會員和文學愛好者。時任重慶市作協黨組書記羅中福、主席黃濟人、副主席餘德莊分別為《潼南作家》題詞。2005年10月,《潼南作家》更名為《潼南文化》,為綜合性文藝類報紙,由縣作協與縣文廣新局合辦,2007年夏改為《潼南文化》雜誌,為16開96頁的綜合性文藝季刊。主要刊發以文學為主的各類文藝作品。2008年10月18日,潼南區第一次文學藝術界代表大會召開,潼南縣文聯成立,《潼南文化》季刊為縣文廣新局、縣文聯、縣作協三家聯辦,開始刊發區內外作者的文學作品。2013年秋,為紀念潼南縣作家協會成立10週年,編輯出版了“紀念潼南縣作家協會成立10週年暨《潼南文化》(《潼南作家》)創刊50期特刊” 。時任重慶市作協黨組書記王明凱、主席陳川分別為特刊題詞。 特刊除原有的欄目外,增設了“潼南縣作協成立十週年專稿”“ 我與《潼南文化》徵文” 兩個欄目,對潼南縣作協成立十週年來的文學發展進行了檢閱。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重慶潼南作家吳長齡小說作品研討會舉行

《潼南文化》堅持特色的辦刊宗旨,注重提高質量、改進版面、推出新人新作。除常設的“散文隨筆”“詩歌方陣”“小說天地”“藝術長廊” “校園文學” 等欄目外,還推出了“綠色菜都”“宜居潼南”“ 紅色經典”“史海鉤沉”“ 時代驕子”“道德楷模”“異域飛鴻”等不定期的專題欄目;配合重大節慶或區委中心工作宣傳潼南;舉辦了“中國名家看菜花”“川渝作家走進潼南”等文學採風活動;推出了“康安杯”慶祝建黨九十週年徵文、“文海杯”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徵文、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徵文、我是共產黨人、雷鋒精神薪火相傳和喜迎十八大及相約菜花節等特設欄目。15年來出刊70期,共刊發1300餘名作者的校園文學等各類作品1980篇(首),以及書畫、攝影作品1000餘幅。其中有來自西安、深圳、重慶、廣州等地潼南打工作者和農村青年作者的作品,有力地扶持了一批80後的文學新人。其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新的突破。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交流採風活動

除《潼南文化》季刊、《潼南日報》副刊、《協商與議政》“菜都藝苑”欄目大量刊發文學作品外,2015年6月,潼南撤縣建區。區作協又創辦了《涪江》文學季刊和《涪江文學》微信公眾號,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欣然為《涪江》文學季刊題詞“讓文學融入我們的血液與錄魂”。極大地激發了潼南作家的創作熱情。

文學社團如春筍萌生。縣作協未成立之前,縣城的詩歌愛好者自發成立了詩歌沙龍,自辦詩歌小報《家鄉人》,最近建立的潼南區楹聯詩詞群,吸引了一批古詩詞愛好者,活躍了潼南詩壇;潼南中學鑑苑文學社、潼南一中東聖文學社、梓潼中學崢嶸文學社、大佛中學天籟文學社、塘壩中學塘中荷文學社、雙江中學猴溪文學社、柏梓中學瓊江文學社。古溪中學晨曦文學社、復興中學天台文學社、實驗小學荷清韻文學社、人民小學啟航文學社等中小學文學社團辦的校園文學小報,吸引了眾多文學少年。為培養文學新人,繁榮校園文學,縣作協與企業合作,於2005年至2015年已成功舉辦了10屆“康安杯”校園文學獎 ,2017年區作協與區教委設立了“校園文學新苗獎” ,先後對潼南中學鑑苑文學社等16個校園文學社、230餘名學生和70餘名指導教師頒發組織獎、作品獎和輔導獎。有力地推動了校園文學的發展。


二、

文學隊伍發展壯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潼南作家隊伍呈老中青梯隊成長起來,日益發展壯大。潼南區作協會員由成立時的60餘人發展到100餘名;重慶市作協會員由1人發展到29名;中國作協會員實現零的突破,發展1名。區內外經常發表作品的重慶市作協會員有秦世吉、徐建奎、周汝國、陳默、張渝揚、吳長齡、劉昌榮、黃化斌、曾卓、楊君、曾中泉、陳愚 (陳廷雙)、彭勇、譚昆、王凡堯、李貴華、劉鑌、趙德富、奚仁權、馬孝義、秦建、譚昆、陳春貴、程秋雁、何治傑、謝華、謝安強、李枝蔓、張建、魏國英、何文海、戴甫啟、蔣芸薇、周冬梅、盧福康、李洋述等人。還湧現了謝子清、蘭舉、陳藝旋、楊易、張豔、劉光榮、蔣應生、鄧鳳蘭、張盈、唐靜波、黎曉莉、莫春霞、徐雲中、唐銳、唐建宏、劉華、譚麗琴等一批文學新人。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文學創作碩果累累。進入新世紀以來,潼南區的文學整體創作水平不斷提升。《重慶文學》《作家視野》先後推出“潼南文學”專版;有8名會員的散文入編《渝西散文專號》;一些作家憑藉自己的創作實力, 衝刺全國重要文學報刊,其中,黎世澤的小說《父親》最早在《四川文學》發表、張渝揚的報告文學、散文先後在《中國作家·紀實》《報告文學》《文藝報》《人民日報》《紅巖》等發表,楊君的散文、兒童文學先後在《人民文學·特刊》《散文選刊》《少年文藝》等發表,吳長齡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先後在《中國鐵路文藝》《邊疆文藝》發表,陳默、黃化斌、蔣芸薇、周冬梅的詩歌分別在《詩刊》《星星》詩刊等發表……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繼1992年,丁艾(與陳鈞合著)的《紀念楊闇公》由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後,2004年,奚仁權、陳愚的《蒼天有眼》由新疆少兒出版社出版,是潼南公開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1994年,秦建憑戲劇小品《山鄉情深》第一次獲中國劇協二等獎,1998年,李少希憑話劇小品《羅卜燉肉》第一次獲中國劇協三等獎,2016年,王大林的廣播劇《父親的承諾》是潼南區第一部獲重慶市“五個一工程獎”的作品,2016年,張渝揚(執筆) 、李洋述的《楊氏家國夢》由重慶出版社出版,是潼南建區後第一部寫潼南人生活與創造的長篇紀實文學,併入選重慶市2016年度文藝創作資助項目和廣州花城出版集團出版的《2016中國報告文學年選》獲30屆全國優秀圖書二等獎。據不完全統計, 有30餘名會員在參加全國各種文學徵文評獎中獲得近100項獎勵,展示了潼南作家的實力。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廣大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深入生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勢頭,創作了大批弘揚正能量,謳歌新時代的優秀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夏洪富的文集《打贏官司的靠山》,姜孝雲的民間故事集《潼南風物傳說》,黃化斌的詩集《聖潔的初吻》《警察與浪漫》《中年書》、紀實文學集《警旅筆耕》,彭勇的詩集《生命的履痕》,周汝國的小說集《飛揚的思緒》《揮之不去的記憶》《凡人傳奇》《天堡寨的媳婦們》,李貴華的雜文集《歷史不是美女》,曾卓的雜文集《燭光螢火集》《家庭教育的鑰匙》,謝華的詩集《萬里行呤》、散文集《古渡凝愁》《那永不飄落的紅葉》,張渝揚的報告文學集《誰持彩練當空舞》、詩歌散文集《見證新三峽》、影視評論集《銀河之光》,丁艾的紀實文學《青少年時代的楊尚昆》《風雨人生 松柏氣節》《楊闇公事蹟》《雙江楊氏探微》,劉君華的紀實小說《當代紅樓夢·情無緣》,陳默的詩集《讓時間慢下來》《光的影子》,何文海的自傳體文學《家國春秋》、文集《歷史深處的人性罪惡》,何治傑的長篇小說《青瓶兒》,陳思之的詩集《自信人生四十年》、紀實文學集《巴渝新兒女傳》》,陳世軍的中篇小說《回首再望她》,楊莙的散文集《溫暖襲人》《慢慢說著過去》,代甫啟的散文集《人生之旅》、,張健的民間文學集《潼南民間故亊》《潼南民間傳說》《潼南民間歌謠》《潼南民間諺語》,魏國英的詩集《岸》,龍永久的紀實文學集《回望楊尚昆》,蔣芸嶶的詩集《天機》《雲的眼睛》《虛構一場雨》,張盈的紀實文學集《偉人故里--雙江》,李枝蔓的隧筆《假裝快樂》,李中華的小說集《紛亂紅塵》,劉天春的詩集《抓住青春的尾巴》,周冬梅的詩集《花非花》,盧福康的文集《暮歲繁華》,譚麗琴的詩文集《楊葉》,楊中元的文集《踏遍青山》等數十部作品出版。不少作品多次在國內外獲獎併入選多種文學選集。其中有創作潛力的會員己成為重慶市文學隊伍中重要的作家群。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高揚主旋律,提升精氣神。用文學宣傳潼南成績顯著。配合慶祝建黨九十週年、宣傳西部綠色菜都、潼南菜花節、文明創建和學雷鋒等活動,結合“走基層, 轉作風, 改文風”,組織作家深入生活,組織作家創作出一批反映和謳歌潼南的文學作品,編輯出版了《愛的奉獻》《文星集》《見證百年大幹旱》《七彩花海 流金大地》《綠滿菜都》《巾幗風采》《咱共產黨人》《潼南文明紀事-》《文化潼南》《潼南故事》《走進雙江》《涪水擷英——2015年會員作品集》《涪江文萃——2016-2017年會員作品集》等文學叢書。

堅持正確的文學導向,提升潼南作家創作實力。2000年以來,舉辦了黃化斌、彭勇、周汝國、李少希、張渝揚、吳長齡等作家作品研討會;建立了創作激勵機制,設立了潼南文學藝術獎,對14部(篇)優秀文學作品予以表彰, 對15名作家出版的重點文學作品集給予扶持,對促進潼南文學的發展繁榮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力促進了潼南文學創作的新發展。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40年改革開放,40年滄桑鉅變。40年文學發展,40年壯麗詩篇。潼南文學的發展,得益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助推了潼南文學的發展。

注:文中各項排名均以作者加入作協或作品發表出版的時間先後為序。

張渝揚:改革開放四十年潼南區文學創作回顧

( 作者張渝揚,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學會理事,潼南區作協副主席,有作品在《人民日報》副刊、《文藝報》《中囯文化報》《中囯作家》《報告文學》《重慶文學》《重慶晚報》副刊、《重慶政協報》副刊等全國、省市級報刊發表,出版《誰持彩練當空舞》(報告文學集)、《見證新三峽》(散文詩歌集)、《銀河之光》(文藝評論集),《楊氏家國夢》(長篇紀實文學)作品被編入《月光下的遷徒》《中流砥柱》等報告文學獲獎集,並多次獲全國、省市文學徵文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