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界的“酒仙”们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源地

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

酒与文化是基本同步进行的

书画界的“酒仙”们

古时中国各朝各代

不少名人都喜欢喝酒

一些依靠创作而生的文人

更是习惯于酣饮大醉后

一任天机,淋漓挥洒

创作了无数不可复得的艺术精品

书画界的“酒仙”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当书画界、文学界

出现的这些“酒鬼”们

遇上酒后

发生了何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又留下了什么名作佳话吧!

书画界的“酒疯子”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01画圣吴道子

| 作画前必酣饮 大醉方可动笔 |

书画界的“酒仙”们

画圣吴道子性格豪爽,喜欢在酒醉时作画,用当时人的话来说就是“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常常“嗜酒且利赏,欣然而许”,乘酒后昂奋之际,始振其灵笔,他的大部分作品皆是在此种情况下完成的。

书画界的“酒仙”们

吴道子 《嘉陵江三水三百里图》局部

天宝年间,唐玄宗忽渴慕嘉陵江山水之美,便遣吴道子往嘉陵江作画。不料,他痴醉于美景却忘了作画,只能两手空空回朝廷。

唐玄宗怒之,命其三个月内画出嘉陵江三百里山水。听罢吴道子也不心急,又是一番畅饮,一日之内便把早已熟稔于心嘉陵江三百里江水面貌一气呵成。一步一景,各具风采,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画中美景只因酒兴大发,落笔恰到好处,使人们观之皆惊叹不已。这便是著名的《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由来。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除了《嘉陵江三水三百里图》,吴道子代表作还有《八十七神仙卷》,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

02一代画手陈洪绶

| 最有节操的嗜酒好色之徒 |

书画界的“酒仙”们

明末清初,浙江枫桥的一代画手陈洪绶就十分嗜酒,又有爱为女子作画的癖好,被后人戏称为一个好酒、好女、好画的“三好生”。

书画界的“酒仙”们

陈洪绶《蕉林酌酒图》天津博物馆藏

身为大叔的陈洪绶,一次在西湖上荡舟,喝酒喝得正高,眼尖窥见一位漂亮的单身女郎,陈公便耍酒疯上前去搭讪:“姑娘,你侠气如张一妹,能跟我这个虬髯客痛饮不?”女子竟爽快答应移驾与其同饮,两人喝到凌晨才散,美女走时陈洪绶还想尾随跟踪,无奈却被姑娘甩掉了。

不过色色的陈老头爱酒也是讲节操的。若有贫民求画,他只要管酒,而富贵人来求,则白眼相对。一次,所谓的“上流社会人士”以鉴定名画为由,将他骗到舟上,然后比他画画。陈洪绶说什么也不干,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衣服脱了个精光,骂个尽兴后,一头扎进河里溜掉了。

03“书圣”王羲之

| 醉后借上帝之手 写“天下第一行书” |

书画界的“酒仙”们

大书法家发起酒疯来会有怎样的后果呢?且看“书圣”王羲之!

书画界的“酒仙”们

王羲之《兰亭集序》

据说《兰亭序》就是王羲之酒醉之后写成的,《兰亭集序》全文三百余字中,即有“之”字十九个,但笔式各异笔韵不同,“千古极品”“天下第一行书”就在酒的微醺中诞生了。

说来也怪,等王羲之酒醒之后再来把这个草稿正式誊抄时,发现写出来的效果怎么也比不过这幅草稿。别看草稿上的文字间距不齐,甚至还时不时的出现错字涂抹的印迹,但正是这样一种自然的状态才流露出了行书的真谛,这也许就是酒与书法家微妙结合的产物吧!

04“明代三才子”徐渭

| 不羡皇帝不羡仙 喝酒胜过活神仙 |

书画界的“酒仙”们

徐渭自幼就对绍兴酒十分钟爱,常常和朋友去酒肆喝酒。醉后作画,神思飞逸,浮想联翩,挥笔画去,一气呵成。在醉酒之中,他把诗、书、画三者完美地结合为了一体。像下面这幅《墨葡萄图》,其笔斜风雨,藤蔓飞扬,浓淡相间的叶片,珠圆玉润的果实,无不统一于如痴如醉的情感旋律中。

书画界的“酒仙”们

徐渭《墨葡萄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相传有一天,一位神仙化成一位老翁,在酒店找到了徐渭,劝他戒酒,修仙学道。徐渭不以为然,说“不羡皇帝不羡仙,喝酒胜过活神仙”。仙人见他不听劝诫,就拿起拐杖走了。徐渭上前想拉住老翁讲喝酒的好处,但追赶不及,只拉住了老翁手中的拐杖。仙人弃拐走后,徐渭将拐杖放在家中院子里,没想到拐杖不久竟长成了一根很大的青藤,青藤书屋(徐渭住处)的名字便由此得来。

徐渭好酒,有时却因为贫困没有酒资,只好用画来换钱买酒,不过以画换酒钱也讲规矩:“凡求书画者,须值其匮乏时,投以金帛,顷刻即就。若囊钱未空,虽以贿交,终不可得”。

05草圣张旭

| 醉了以头发为笔 |

书画界的“酒仙”们

草圣张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书法狂人,更是嗜好喝酒,他与贺知章、李进、崔宗之、苏晋、李白、李适之,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张旭喝到兴起之处,便借着酒意当众表演狂草,一顿呼叫狂走而后落笔,有时甚至用头发蘸墨当笔使,于是就有了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张旭清醒后还认为这是神来之笔,不可复得,世称“张颠”,时人也称他的狂草为“醉墨”。

06狂草家怀素

| 发起酒疯来整个人都“颠”了 |

书画界的“酒仙”们

张旭的草书和怀素并称“颠张醉素”,张旭的酒鬼级别只到了颠的地步,而怀素已经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能把书法练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张旭答:“用心”。并且用行动回答了他们,那就是喝酒。

书画界的“酒仙”们

怀素《苦笋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狂草书法家怀素,早期的正经的职业其实是寺庙里的一个和尚。可是这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怀素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怀素是湖南人,从小就出家当了和尚,怀素颇好书法。人们很少能够听到他的念佛声。却经常看到他在井里洗墨。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这样的和尚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则是“每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如果有人想请他写字,就必须先请他喝上两盅,只要喝出感觉,灵感立马来了,整篇书法就能一气呵成。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书画界的“酒仙”们

中华第一草书 怀素《自叙帖》

07一代宗师朱耷

| 醉后字画白送人 |

书画界的“酒仙”们

八大山人即朱耷,在清初时,不能忘怀于明朝,而借酒纵情,以避世解忧。

书画界的“酒仙”们

朱耷 作

和其他书画家一样,要讨到朱耷的画也是要看这位怪人的心情的。据《清朝艺苑》记载:明朝遗臣朱耷,往往于醉后挥毫。人们知其嗜酒,闻字画“皆得其醉后”,便“置酒招之”,将纸墨置于席边,待酒兴大发,他便开始泼墨,“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而“醒时,欲觅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万镒于前夕顾也!”

书画界的“酒仙”们

朱耷作品《蹲伏的猫》

08“清初第一写家”傅山

| 除了书法 一生就只剩酒了 |

书画界的“酒仙”们

傅山的书法有“清初第一写家”之称,在长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书籍与笔墨之外,唯一不能离的就是酒了。自号“酒道人”、“酒肉道人”、“老蘖禅”。他在赠魏一鳌《莲老道兄北发,真率之言饯之》十二条屏书法作品中,这样评价酒:“酒也者,真醇之液也。真不容伪,醇不容糅。”

书画界的“酒仙”们

傅山 书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