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界的「酒仙」們

中國是酒文化的發源地

世界上釀酒最早的國家之一

在數千年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

酒與文化是基本同步進行的

書畫界的“酒仙”們

古時中國各朝各代

不少名人都喜歡喝酒

一些依靠創作而生的文人

更是習慣於酣飲大醉後

一任天機,淋漓揮灑

創作了無數不可復得的藝術精品

書畫界的“酒仙”們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

當書畫界、文學界

出現的這些“酒鬼”們

遇上酒後

發生了何種奇妙的化學反應

又留下了什麼名作佳話吧!

書畫界的“酒瘋子”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01畫聖吳道子

| 作畫前必酣飲 大醉方可動筆 |

書畫界的“酒仙”們

畫聖吳道子性格豪爽,喜歡在酒醉時作畫,用當時人的話來說就是“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常常“嗜酒且利賞,欣然而許”,乘酒後昂奮之際,始振其靈筆,他的大部分作品皆是在此種情況下完成的。

書畫界的“酒仙”們

吳道子 《嘉陵江三水三百里圖》局部

天寶年間,唐玄宗忽渴慕嘉陵江山水之美,便遣吳道子往嘉陵江作畫。不料,他痴醉於美景卻忘了作畫,只能兩手空空回朝廷。

唐玄宗怒之,命其三個月內畫出嘉陵江三百里山水。聽罷吳道子也不心急,又是一番暢飲,一日之內便把早已熟稔於心嘉陵江三百里江水面貌一氣呵成。一步一景,各具風采,山清水秀,柳暗花明,畫中美景只因酒興大發,落筆恰到好處,使人們觀之皆驚歎不已。這便是著名的《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圖》的由來。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除了《嘉陵江三水三百里圖》,吳道子代表作還有《八十七神仙卷》,其藝術魅力堪與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比肩。

02一代畫手陳洪綬

| 最有節操的嗜酒好色之徒 |

書畫界的“酒仙”們

明末清初,浙江楓橋的一代畫手陳洪綬就十分嗜酒,又有愛為女子作畫的癖好,被後人戲稱為一個好酒、好女、好畫的“三好生”。

書畫界的“酒仙”們

陳洪綬《蕉林酌酒圖》天津博物館藏

身為大叔的陳洪綬,一次在西湖上盪舟,喝酒喝得正高,眼尖窺見一位漂亮的單身女郎,陳公便耍酒瘋上前去搭訕:“姑娘,你俠氣如張一妹,能跟我這個虯髯客痛飲不?”女子竟爽快答應移駕與其同飲,兩人喝到凌晨才散,美女走時陳洪綬還想尾隨跟蹤,無奈卻被姑娘甩掉了。

不過色色的陳老頭愛酒也是講節操的。若有貧民求畫,他只要管酒,而富貴人來求,則白眼相對。一次,所謂的“上流社會人士”以鑑定名畫為由,將他騙到舟上,然後比他畫畫。陳洪綬說什麼也不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衣服脫了個精光,罵個盡興後,一頭扎進河裡溜掉了。

03“書聖”王羲之

| 醉後借上帝之手 寫“天下第一行書” |

書畫界的“酒仙”們

大書法家發起酒瘋來會有怎樣的後果呢?且看“書聖”王羲之!

書畫界的“酒仙”們

王羲之《蘭亭集序》

據說《蘭亭序》就是王羲之酒醉之後寫成的,《蘭亭集序》全文三百餘字中,即有“之”字十九個,但筆式各異筆韻不同,“千古極品”“天下第一行書”就在酒的微醺中誕生了。

說來也怪,等王羲之酒醒之後再來把這個草稿正式謄抄時,發現寫出來的效果怎麼也比不過這幅草稿。別看草稿上的文字間距不齊,甚至還時不時的出現錯字塗抹的印跡,但正是這樣一種自然的狀態才流露出了行書的真諦,這也許就是酒與書法家微妙結合的產物吧!

04“明代三才子”徐渭

| 不羨皇帝不羨仙 喝酒勝過活神仙 |

書畫界的“酒仙”們

徐渭自幼就對紹興酒十分鐘愛,常常和朋友去酒肆喝酒。醉後作畫,神思飛逸,浮想聯翩,揮筆畫去,一氣呵成。在醉酒之中,他把詩、書、畫三者完美地結合為了一體。像下面這幅《墨葡萄圖》,其筆斜風雨,藤蔓飛揚,濃淡相間的葉片,珠圓玉潤的果實,無不統一於如痴如醉的情感旋律中。

書畫界的“酒仙”們

徐渭《墨葡萄圖》北京故宮博物館藏

相傳有一天,一位神仙化成一位老翁,在酒店找到了徐渭,勸他戒酒,修仙學道。徐渭不以為然,說“不羨皇帝不羨仙,喝酒勝過活神仙”。仙人見他不聽勸誡,就拿起柺杖走了。徐渭上前想拉住老翁講喝酒的好處,但追趕不及,只拉住了老翁手中的柺杖。仙人棄拐走後,徐渭將柺杖放在家中院子裡,沒想到柺杖不久竟長成了一根很大的青藤,青藤書屋(徐渭住處)的名字便由此得來。

徐渭好酒,有時卻因為貧困沒有酒資,只好用畫來換錢買酒,不過以畫換酒錢也講規矩:“凡求書畫者,須值其匱乏時,投以金帛,頃刻即就。若囊錢未空,雖以賄交,終不可得”。

05草聖張旭

| 醉了以頭髮為筆 |

書畫界的“酒仙”們

草聖張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書法狂人,更是嗜好喝酒,他與賀知章、李進、崔宗之、蘇晉、李白、李適之,焦遂,共尊為“飲中八仙”。 張旭喝到興起之處,便藉著酒意當眾表演狂草,一頓呼叫狂走而後落筆,有時甚至用頭髮蘸墨當筆使,於是就有了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張旭清醒後還認為這是神來之筆,不可復得,世稱“張顛”,時人也稱他的狂草為“醉墨”。

06狂草家懷素

| 發起酒瘋來整個人都“顛”了 |

書畫界的“酒仙”們

張旭的草書和懷素並稱“顛張醉素”,張旭的酒鬼級別只到了顛的地步,而懷素已經到了一日九醉的地步,當別人問他們為什麼能把書法練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張旭答:“用心”。並且用行動回答了他們,那就是喝酒。

書畫界的“酒仙”們

懷素《苦筍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狂草書法家懷素,早期的正經的職業其實是寺廟裡的一個和尚。可是這個和尚從來不坐禪,吃肉、醉酒、雲遊、草書。懷素一輩子都在做這四件事,就連睡覺,那也是因為喝醉酒才睡的。懷素是湖南人,從小就出家當了和尚,懷素頗好書法。人們很少能夠聽到他的唸佛聲。卻經常看到他在井裡洗墨。既不念經,又汙染大家的水源,這樣的和尚很快就被開除了。

懷素則是“每酒酣興發,遇寺壁、裡牆、衣裳、器皿,靡不書之”。如果有人想請他寫字,就必須先請他喝上兩盅,只要喝出感覺,靈感立馬來了,整篇書法就能一氣呵成。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書畫界的“酒仙”們

中華第一草書 懷素《自敘帖》

07一代宗師朱耷

| 醉後字畫白送人 |

書畫界的“酒仙”們

八大山人即朱耷,在清初時,不能忘懷於明朝,而借酒縱情,以避世解憂。

書畫界的“酒仙”們

朱耷 作

和其他書畫家一樣,要討到朱耷的畫也是要看這位怪人的心情的。據《清朝藝苑》記載:明朝遺臣朱耷,往往於醉後揮毫。人們知其嗜酒,聞字畫“皆得其醉後”,便“置酒招之”,將紙墨置於席邊,待酒興大發,他便開始潑墨,“洋洋灑灑,數十幅立就”,而“醒時,欲覓其片紙隻字不可得,雖陳黃金萬鎰於前夕顧也!”

書畫界的“酒仙”們

朱耷作品《蹲伏的貓》

08“清初第一寫家”傅山

| 除了書法 一生就只剩酒了 |

書畫界的“酒仙”們

傅山的書法有“清初第一寫家”之稱,在長期的流寓生活中,除了書籍與筆墨之外,唯一不能離的就是酒了。自號“酒道人”、“酒肉道人”、“老櫱禪”。他在贈魏一鰲《蓮老道兄北發,真率之言餞之》十二條屏書法作品中,這樣評價酒:“酒也者,真醇之液也。真不容偽,醇不容糅。”

書畫界的“酒仙”們

傅山 書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