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汽车评测文章究竟可以胡说到什么程度?

有一些汽车评测文章究竟可以胡说到什么程度?


只能说部分汽车媒体写的评测文章有很浓的充值气息,这是行业内很常见的事。文章太过犀利,肯定不受各大汽车厂商待见,大多数媒体没有能力生存下去。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汽车评测类文章对该车型缺点说的都很委婉,过分的甚至把缺点说成优点。当然也有很多公平客观的汽车自媒体人。

有一些汽车评测文章究竟可以胡说到什么程度?


比如摘抄某汽车网站上一篇文章的节选:内饰简洁大方,用料多使用先进的Plastic material材质,并且把直线与弧线运用的如火纯情,不得不让人再次感叹设计师的精工精艺。特别是仪表盘设计,可以说独具一格,我想会引领一个中置潮流,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时不时的转头看时速,不但可以缓解驾驶疲劳,还可以减少视野盲区。方向盘采用当今流行的三幅式,既庄重又不失运动,握感极佳,简直是人机工程学的典范之作。中控区域,空调旋钮大,而且阻力适中,堪称行业标杆。

有一些汽车评测文章究竟可以胡说到什么程度?


上面的软文写的太过明显,记得有位汽车媒体人说过试过的车超过500款才能成为车评人,听着确实觉得有点夸张,但实际就是如此。比如让你去试一款B级车,只有当你开过它的对手才能准确去评价它。一千台车在一千人心中真的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车评人价值在于借助经验,告诉大家这台车各个表现放诸同级究竟是个怎样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