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降溫變數已定,房企靠降價跑量、限競房滯銷,真剛需在哪?

樓市降溫變數已定,房企靠降價跑量、限競房滯銷,真剛需在哪?

這段時間以來,相信大家都能看到樓市成交的數量已是明顯減少,降溫的變數其實已經是確定下了。今年還有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今年金九銀十的變化,這是房企們每年都翹首以盼的旺季,但偏偏卻在今年失約了。開發商為了迎接今年金九銀十的來到,都儲存了不少的樓房以作庫存,但是今年購買的人數卻少得可憐,庫存量未能得到有效的釋放就會形成積壓,這也就為降價促銷來換取量奠定了基礎。

本輪的調控更以往的比較起來可謂是十分嚴厲,倒不是它有了新的措施推出而是在經過了本次調控後,有了明顯效果的房價下跌。市場從來都是靈活的,售賣的一方會根據自己出售的物品來定出價格而購買方也是可以就地還價,市場從中再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然而現在的房價全都是聽從售賣方來決定的。這個弊端也在本次體現的淋漓盡致,房地產企業們在蹦出積壓後為了尋求資金儘快的迴流只能選擇降低資金商品房的價格來換取數量,其實本次滯銷的除了這些房企手上的房源外還有限競房,當現時的樓房價格下跌後昔日的那些叫喊著真的有需求的人們又在何處?

限競房滯銷了,房企們又忙著降價處理庫存,到底應該去看哪家的房子。

樓市降溫變數已定,房企靠降價跑量、限競房滯銷,真剛需在哪?

調控當中有這麼一項措施,既不是限制購買的數量也不是限制社保交滿的年數,而是在土地轉讓時便先設定好房價的多少,這種就是市場稱之為的限競房。這樣實施的好處就是在土地交收時便計劃好了售出房屋的價格,使得開發商不能隨意加價。限競房算不上是廉價房的一種,應該歸屬於商品房的範疇之內。

這個種類的房子在北京是比較多的,作為我們4個大城市中的一員,首都的房價還是具有風向標的作用。據有關的數據調研得出,北京現在有15628套供合計29期的的限競房在出售,簽約購買的平均價格是49962元/㎡這個價格是要比現在市面在售的要便宜至少一半以上,但可惜的是這些房子都滯銷了網籤的成交率只有14%多點。作為大力推廣限競房的北京,其實在最初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增加低於市場價格的供給來拉低其他房企的售價,供給數量的多是它的一個特點。初衷是好的可惜卻縫上了現在這個尷尬的時間段,在8月以前市場好的時候,開發商只會把房價往上調的更高因為不愁買,這時的限競房有了價格上的優勢;而現在房企們各自都為了跑量紛紛降低價格,這時的限競房反而是失去了它原來的優勢。艱難的被滯銷了。

樓市降溫變數已定,房企靠降價跑量、限競房滯銷,真剛需在哪?

房價高時,總有很多自稱是“剛需”的人員,但是當降價促銷後,真剛需反而成為了“偽”剛需。

剛需,顧名思義就是真正的有剛性需求的人們,他們為了家庭的生活而工作著,希望僅以微薄的收入來買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跟這個相反的,卻是希望趁著低價格來買房用以日後能投資的,這種房說君不妨就把他們成為“偽”剛需。現在的大家有個很奇怪的觀點,喜歡用房子來作為一條楚河漢界,用來把有房跟沒買房的人拉出一條鴻溝來。

樓市降溫變數已定,房企靠降價跑量、限競房滯銷,真剛需在哪?

對於真正有需求一套住房個家人共住的,一間80㎡小2居室的可以擁有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滿足了。安穩的家是這群人共同追求的唯一性,在之前房價貴的時候只要是出於家裡需求的,他們都會堅持的咬咬牙買下來。到了現在房價趨於穩定有序的下降時,這群人是對已經看好的房子就默默的買下了,有需求的時候都是可以成交之時,沒有這麼多的磨嘰。

站在另一邊的則是相反的人,房說君稱為的“偽”剛需者。跟真的對比,他們更像是要求更多的人們,既要求住的房屋面積數也要追求房子的價值性。商品是靠著參考市場由買賣雙方協商下最終價格的,也就意味著當市場淡季時可以適度的調低價格,而成交時買賣雙方僅代表當下的價格。前段時間出現的很多因為開發商主動降低價格而來售樓處“發聲”的,就是這樣的人。不甘心出於看到自己房子的價值性受到市場影響而出來“維護”自己,更多時候這群人更多的是假的需求人員,因為他們要求的是面面俱到但可惜市場不是想象的這麼好。

樓市降溫變數已定,房企靠降價跑量、限競房滯銷,真剛需在哪?

房說君有話說:隨著房企們依靠著降低價格做促銷活動來釋放之前積壓下的存量,這時的限競房反而因為失去了原先價格的優勢而變得滯銷了,這就是因為樓市的降溫而產生既定的變數,也可以看作是市場調節的一部分。伴隨著房價的下跌,他們是從來都默默不作聲的購買。相反那些偽剛需們就因為忍受不住自己房子的價值下跌而出來“發聲”,這就是他們不同的區別所在,所以此時真剛需在哪已經是一目瞭然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