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50岁血压难降,要警惕嗜铬细胞瘤

前几天收治了一位急性冠脉综合征(简称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袭,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患者,急诊支架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第一天患者晕倒1次,当时测血压为245/110mmHg ,几分钟后降回到正常。

当时并没有想很多,觉得患者是精神紧张造成的高血压波动(因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且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没想到术后第二天、第三天又反复出现上述情况,结合有糖尿病和低血钾,就立即做了CT,结果应了我的猜测——在左肾上腺处发现占位,结合病情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20岁~50岁血压难降,要警惕嗜铬细胞瘤

诊断虽然明确,但刚放完支架,双抗治疗的药用着,如果立即手术风险很大。与此同时,患者自从知道自己患有嗜铬细胞瘤后,精神高度紧张,发作性的高血压更频繁,很容易因此引起脑出血。这种情况下,我们给他戴了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仪,给予镇静、调节植物神经的药物, 为他讲解该病的一些知识,试图消除其焦虑感;同时采用长效的降压药积极控制血压,但血压波动的情况只是减少,住院期间仍然有发作。

反复尝试后(经过外科会诊也不建议此时手术)改用了α、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血压,经过几天的观察,血压终于不再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20岁~50岁血压难降,要警惕嗜铬细胞瘤

那么,什么是嗜(shì)铬(gè)细胞瘤?

答: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根据肿瘤是来自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将副神经节瘤分为副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化学感受器瘤、颈动脉体瘤等)及交感神经副神经节瘤(包括腹膜后、盆腔及纵隔后的副神经节瘤)。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甚大,可以突然发生恶性高血压、心衰或脑出血等。其临床症状及体征与儿茶酚胺分泌过量有关,表现有高血压、头痛、心 悸、高代谢状态、高血糖、多汗等,部分可伴有较顽固的低血钾。一部分患者会因为症状不典型而长期按原发性高血压被治疗,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在高血压患者中患病率为 0.05%~0.2%,

发病高峰为20~50 岁多数位于肾上腺,多为一侧性;多良性,恶性者占10%

20岁~50岁血压难降,要警惕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治疗嗜铬细胞瘤当然是以切除最为有效,但也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开篇提到的这位患者,按病史推断至少已经患病7年,期间虽一直口服降压药治疗,但一定有血压反复波动的情况发生,只是因为就诊不及时或者粗心大意漏掉了。

这位患者由于刚刚做了支架术, 在我们会诊后决定暂时药物控制,半年后考虑手术治疗。 值得一提的是,嗜铬细胞瘤的预后病程长短发现早晚有很大关系。

因此,需要提醒各位读者的是:

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多种降压药物控制不佳;血压波动较大,忽高忽低;血压升高伴心慌、出汗等情况,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嗜铬细胞瘤。

若是已出现相关症状,需前往医院,做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的诊断,辅助检查主要有: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肾上腺 CT扫描、磁共振显像(MRI)、肾上腺彩超等。

20岁~50岁血压难降,要警惕嗜铬细胞瘤

微信公众号:家庭医药(ID:jtyyzz)

合作请咨询 0771-2618115;0771-26231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