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來源產地
《中藥大辭典》
為傘形科植物北柴胡、狹葉柴胡等的根。舂、秋挖取根部,去淨莖苗、泥土,曬乾。
北柴胡:生於乾燥的荒山坡、田野、路旁。分佈吉林、遼寧、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湖北、四川、山西、陝西、甘肅、西藏等地。
狹葉柴胡:生於乾燥草原。分佈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甘肅、青海、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性味功效
《本草經集註》陶弘景
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逆,五臟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溼痺拘攣,亦可作浴湯。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中藥學》 凌一揆主編
柴胡 (《本經》)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心包絡、肝、三焦、膽經。
【功效】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應用】
1.用於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等證。本品長於疏解半表半里之邪,故用為治療少陽證要藥。常與黃芩、半夏等配伍,如小柴胡湯。對於外感發熱有透表洩熱功效,可與甘草同用,即柴胡散,或配伍葛根等藥,如柴葛解肌湯。現代有用柴胡製成的單味或複方注射劑,對外感發熱有較好的解熱功效。
2.用於肝氣鬱結,脅肋脹痛,或頭痛,月經不調,痛經等證。柴胡能條達肝氣而疏肝解鬱常與白芍、當歸等冋用,如加味逍遙散;若肝鬱氣滯,胸腹脅肋脹痛之證,可配木香附、川芎、枳殼之類,如柴胡疏肝散。
3.用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以及短氣、倦乏等證。本品能升清陽之氣而舉陷,常與升麻同用,並配伍人參、黃芪、白朮等補脾益氣藥物,如補中益氣湯。
【用量】3〜l0g。
【使用注意】本品性能升發,故真陰虧損,肝陽上升之證忌用。
閱讀更多 太極本草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