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驢肉火燒,河北省簡稱驢火。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在北方的早餐鋪裡,絲絲微風拂過,每一條街道都瀰漫著各種食物的香味,以前看到一篇美文,講的是通過描述一家人食物的味道而去展現這一家人的生活。。很有韻味!

北方大街上,經常看到孩子隨父母坐在桌旁,小小的雙手舉起一個臉般大的火燒,奮力地吃著。深紅的肉絲粘在嘴邊,額頭滲出細密的汗,饒是如此,幾乎吃不到一半就飽了。再好的東西,吃到難受也會膩煩,因此童年的記憶總是伴隨著驢火的香味跟莫名的飽脹感。

冬天是吃驢火的最好時節。從前賣驢肉火燒都是小店面,小窗口裡偌大的玻璃罩子,整齊碼著事先煮好的大塊驢肉、燜子、板腸,一拃厚的樹墩案板已被常年累月的刀刻鑿下淺坑。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整個火燒橫刀片開的瞬間,能聽到脆皮“刺啦”的一聲爆裂。幾秒後,一個熱氣騰騰火燒夾肉就墊著油紙送到手中,燙得像個簡易手爐,彷彿放進去的不是肉而是炭火。性急的人甚至就這樣先咬兩口,等不得從窗口到座位的那幾步。

我把驢火比作紅花,所以我每次吃時總少不了鹹菜和粥的“綠葉”來配。早年的粥,多是免費的玉米、小米粥,店家擺兩個大桶在門邊,自喝自取。貪心的娃們流傳這樣一句口訣:“溜邊兒沉底,輕撈兒慢起”,為的是多撈幾粒。我不愛吃米,但每次都要碗濃濃的米湯,輕輕噓上兩口,一線溫暖穿喉而過。

如今的驢火店很多成了快餐制,火燒從後廚房做好,服務員端到桌上,價格抵上半個漢堡,體積卻小了許多。所幸的還有那個味道。有時坐在略顯寬大的店裡,弄不清心裡想念的一絲一縷,究竟是那煙熏火燎的氣息,是那如同保定人性格般粗野直爽的吃法,還是那一層又一層、一口又一口的人生味。

這就是我與吃的故事,我會講給世界聽!

二十萬吃貨的精神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