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驴肉火烧,河北省简称驴火。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在北方的早餐铺里,丝丝微风拂过,每一条街道都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以前看到一篇美文,讲的是通过描述一家人食物的味道而去展现这一家人的生活。。很有韵味!

北方大街上,经常看到孩子随父母坐在桌旁,小小的双手举起一个脸般大的火烧,奋力地吃着。深红的肉丝粘在嘴边,额头渗出细密的汗,饶是如此,几乎吃不到一半就饱了。再好的东西,吃到难受也会腻烦,因此童年的记忆总是伴随着驴火的香味跟莫名的饱胀感。

冬天是吃驴火的最好时节。从前卖驴肉火烧都是小店面,小窗口里偌大的玻璃罩子,整齐码着事先煮好的大块驴肉、焖子、板肠,一拃厚的树墩案板已被常年累月的刀刻凿下浅坑。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整个火烧横刀片开的瞬间,能听到脆皮“刺啦”的一声爆裂。几秒后,一个热气腾腾火烧夹肉就垫着油纸送到手中,烫得像个简易手炉,仿佛放进去的不是肉而是炭火。性急的人甚至就这样先咬两口,等不得从窗口到座位的那几步。

我把驴火比作红花,所以我每次吃时总少不了咸菜和粥的“绿叶”来配。早年的粥,多是免费的玉米、小米粥,店家摆两个大桶在门边,自喝自取。贪心的娃们流传这样一句口诀:“溜边儿沉底,轻捞儿慢起”,为的是多捞几粒。我不爱吃米,但每次都要碗浓浓的米汤,轻轻嘘上两口,一线温暖穿喉而过。

如今的驴火店很多成了快餐制,火烧从后厨房做好,服务员端到桌上,价格抵上半个汉堡,体积却小了许多。所幸的还有那个味道。有时坐在略显宽大的店里,弄不清心里想念的一丝一缕,究竟是那烟熏火燎的气息,是那如同保定人性格般粗野直爽的吃法,还是那一层又一层、一口又一口的人生味。

这就是我与吃的故事,我会讲给世界听!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