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大家都不陌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首提醒我们要关爱父母的歌曲。如果这首歌在古代,那真是保命的警世歌曲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在唐代,李姓贵为皇家姓氏,所以凡李姓之人都有高人一等的气势。如果李姓之人为官,那也是同品大一级。但是有这么一对李氏兄弟却被处以极刑。

原来,这对李氏兄弟,二十多年没回过故乡,为了不想回家守孝三年,就隐瞒了母亲的死讯,后来被揭发,经查证以后,皇帝命令对他们处以当时早已经废止的车裂之刑。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如果这对李氏兄弟经常听这首《常回家看看》,恐怕也不会遭此下场。

也许有人会问,不回家和隐瞒母亲死讯就要处以极刑?这刑法是不是过于苛刻了?其实不然,在古代传统社会里,与"孝为百善先"的道德观念相对应,有"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的法律意识,不孝是最大的罪行。因而,惩罚"不孝",也是维护孝道的重要法律内容。古代中国把"不孝"作为罪,并对不孝行为实施法律上的制裁是很早的事情。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迄今为止,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成熟文字可考的朝代,所谓"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说的就是商朝的事情。如果史料确凿可靠的话,说明商朝已经定"不孝"为罪了。

到了西周,已经明确把"不孝"视为"元恶大怼",不孝是罪大恶极的,被列为"八刑"之中的第一刑,不容赦免。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秦始皇独操权柄,严刑峻法,对不忠不孝者不会心慈手软,秦代法律中也有不孝罪处死的规定。两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标榜以孝治天下,"不孝"被正式定为罪名列入律书。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十恶不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只是一个成语,以此形容别人罪大恶极。其实“十恶不赦”是指法律上规定有十种重大犯罪不能赦免。《隋书·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条:……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议论赎之限。”总结下来,这十条大罪,犯任何一条都必死无疑。

北齐法律首次确立了"重罪十条",把"不孝"列为第八条,这是"十恶"之罪的最早形态,也是后世法典的重要内容。隋朝正式确定了"十恶"的罪名,"不孝"罪列第七位。从此以后,"不孝"就成为"十恶不赦"的重罪。唐以后各代都沿用"十恶"的罪名。“不孝”罪一直位列其中。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综观历代法律,对不孝罪的处罚,都采取加重处罚的原则。官府审理案件时,都是先分别其尊卑上下、长幼亲疏,然后才听是非缘由,对于以下犯上、以卑凌尊的人,严惩不贷。有人会想山高皇帝远,偏远的地方不就没事了。这么想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中国古代的家法、族规。家法族规同封建国家的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用于维护家族内部秩序、调整族里关系、履行国家规定的各项义务。"家法伺候"在古代曾是一句令人毛骨悚然的断喝。在维护孝道方面,家规家法发挥着国法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所达到的效果比国法更为显著。特别是在闭塞的边隅山区,一个家族出了个不孝之子,那便由这一家族辈份最长的族长出面,开祠堂门,严刑惩治,直至处死忤逆父母的不孝子孙。


过节不回家!你需要多大胆量?


朋友们,你们多久没回家看看了?


唯父母不可冷落

图源/网络(删侵)

文字/网络(欢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