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赚钱风口——郁金香

“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到17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时尚导致了一场经典的投机狂热。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这种总是期望有人会愿意出价更高的想法,长期以来被称为投资的博傻理论)。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florins,荷兰货币单位)。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投机并不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总有人会清醒过来,这个时候,郁金香泡沫就该破灭了。在某个时刻,当某个无名小卒卖出郁金香——或者更有勇气些,卖空郁金香时,其他人就会跟从,很快,卖出的狂热将与此前购买的狂热不相上下。于是,价格崩溃了,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1593年,传入荷兰。17世纪前半期,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去换取一只郁金香球茎。不过与荷兰比起来,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就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不久,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与热忱,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元了。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就在这一年,为了方便郁金香交易,人们干脆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固定的交易市场。正如当时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1637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与上一年相比,郁金香总涨幅高达5900%!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

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时,一场大崩溃已经近在眼前。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公众开始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个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已平均下跌了90%,而那些普通的品种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之中,人们纷纷涌向法院,希望能够借助法律的力量挽回损失。但在1637年4月,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从而彻底击破了这次历史上空前的经济泡沫。

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投机是有据可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每年春季,人们都可以在花园中见到美丽娇艳的郁金香。可是却很少有人想到在三百多年前,郁金香花居然给欧洲经济带来一场轩然大波。

有人考证说,郁金香的原产地是中国。据说在很久以前,骑在骆驼背上的商人们通过丝绸之路把郁金香带到了土耳其。根据文献记载,郁金香在16世纪中叶从土耳 其传入奥地利,然后从这里逐步传向西欧。当时,荷兰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强国,以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荷兰很快就成了郁金香的主要栽培国之一。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1630 年前后,荷兰人培育出了一些新奇的郁金香品种,其颜色和花型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典雅高贵的郁金香新品种很快就风靡了欧洲上层社会。在礼服上别一枝郁金香成 为最时髦的服饰。贵夫人在晚礼服上佩戴郁金香珍品成为显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王室贵族以及达官富豪们纷纷趋之如鹜,争相购买最稀有的郁金香品种。特别是在法国盛行的奢侈之风把郁金香的价格逐渐抬高起来。在1635年秋季,名贵品种郁金香的价格节节上升。在巴黎一枝最好的郁金香花茎的价钱相当于110盎司的 黄金。

到1634年以后郁金香的市场需求量逐渐上升。在1636年10月之后,不仅珍贵品种的价格被抬高,几乎所有的郁金香的价格都飞 涨不已。在表A-1中给出了在1637年1月2日和2月5日以及1739年荷兰市场上郁金香的价格。从表中的数据可见,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期间内,郁金香的 价格被抬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郁金香花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辉煌。好景不长,郁金香泡沫只维持了一个冬天,在开春之前,郁金香泡沫崩溃了。郁金香市场一片 混乱,价格急剧下降。1739年的数据显示出,有些品种郁金香的价格狂跌到最高价位的0.005%。在西方流行的花卉品种很多,例如玫瑰、菊花等,为什么 惟独郁金香会引起这样大的金融风暴呢?

在行会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郁金香的价格被迅速抬了起来。买卖郁金香使得一些人获得了暴利。郁金香价格暴涨吸引了许多人从欧洲各地赶到荷兰,他们带来了大量资金。外国资本大量流入荷兰,给郁金香交易火上浇油。

在1636年12月到1637年1月之间,所有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全线上升。以一种稀有品种Gouda为例,其价格在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郁金香泡沫

1634年底仅为每盎司1.5基尔德 (荷兰盾),到1636年底也只不过上升到每盎司2基尔德。随着郁金香投机市场的形成,Gouda的价格大起大落。在1636年11月价格猛升到7基尔 德,随后回跌到1.5基尔德,在12月12日其价格再度强烈反弹,直上11基尔德。过了新年之后,再猛跌到5.5基尔德。由于新投机者的加入,价格再次急 剧上升,到1月29日已经突破了14基尔德大关。这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的振荡幅度都超过400%。拿12月9日最低点(1.5基尔德)与12月12日的 最高点(11基尔德)相比,3天之内价格上升将近10倍。超额利润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投机客。也许有人早就怀疑到郁金香的价格已经完全背离了作为一种花卉的 常规,但是倒买倒卖所获取的暴利使得许多投机客们丧失了理智。到了1637年1月连普通品种的郁金香价格也被抬高了25倍多。例如,Switsers的价 格在1637年1月上旬尚且低于1基尔德,到月底就被炒到14基尔德,到2月5日上涨为30基尔德,在30天内涨幅超过了29倍。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每一个投机者都沉浸在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的美梦之中。

1637年新年前后,郁金香的期货合同在荷兰小酒店中被炒得热火朝天。到了1637年2月,倒买倒卖的人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时间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买卖 了。人们开始怀疑,花这么大的价钱买来的郁金香球茎就是开出花来到底能值多少钱?前不久还奇货可居的郁金香合同一下子就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持有郁金香合同 的人宁可少要点价钱也要抛给别人。在人们信心动摇之后,郁金香价格立刻就开始下降。价格下降导致人们进一步丧失对郁金香市场的信心。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迫 不及待地要脱手,可是,在这个关头很难找到“傻瓜”。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郁金香市场全线崩溃。

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期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许多郁金香合同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转手买卖且尚未交割完毕,郁金香合约的第一个空头(卖方)开始向多头(买方)讨债,这个人又向后面的人(他的多头)索债。荷兰的郁金香市场从昔日的景气场面顿时间变成了凄风苦雨和逼债逃债的地狱(最后的买主无法支付卖主的货款,因为价格太高,这个卖主又是倒数第二个买主,同样支付不了他的卖主的货款,以此类推链条上的所有人,除了首尾的两个人都在躲债、讨债。)。

在1637年2月24日花商们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会决定,在1636年12月以前签订的郁金香合同必须交货,而在此之后签订的合同,买主有权少付 10%的货款。这个决定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郁金香市场的混乱。买主和卖主的关系纠缠不清。荷兰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拒绝批准这个提议。在 1637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决定终止所有的合同。一年之后,荷兰政府通过一项规定,允许郁金香的最终买主在支付合同价格的3.5%之后中止合同。按照 这一规定,如果郁金香的最终持有者已经付清了货款,那么他的损失可能要超过当初投资数量的96.5%。如果还没有支付货款的话,他很侥幸,只需支付合同货 款的3.5%,那么卖给他这个合同的人就要遭受非常严重的损失了。

在这个打击之下,荷兰的郁金香投机市场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元气来。

诚然,在17世纪欧洲市场上对郁金香的需求迅速上升,这是促成郁金香泡沫的必要条件之一。可是,许多商品在一段时间内都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却并没有因此而出现泡沫经济。郁金香泡沫的形成必然有其特殊的理由。

⑴在短期内,即使郁金香的价格上升,生产者也没有办法迅速增加供给。供给数量不能及时增加来满足需求,这就为投机活动提供了空间—有实力的投机者可以通过大量囤积商品或者垄断供应渠道的方式来减少供应,哄抬价格,赚取利润。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一个条件。

⑵货币的增加速度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人们除了进行消费和投资实业以外,还有大量的“闲钱”来从事投资活动—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流动性过剩”。这是投机泡沫形成的第二个条件。

⑶金融市场的形成,为投机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和低成本的交易平台。这是投机形成的第三个条件。

如果在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难免会有些奸商们囤积货物,抬高物价。例如,在棉花、铜、锡等商品市场上都曾经出现过程度不同的投机活动。可是,这些商品市场的波动都没有像郁金香泡沫那样大,其中原因之一是和郁金香市场的操作方式有关。

在1634年以前,郁金香和其他花卉一样是由花农种植并直接经销的,价格波动的幅度并不大。在1634年底,荷兰的郁金香商人们组成了一种类似产业行会的 组织(College),基本上控制了郁金香的交易市场。这个行会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强行规定:任何郁金香买卖都必须要向行会缴纳费用。每达成一个荷兰盾的合同要交给行会 1/40荷兰盾。对每一个合同来说,其费用最多不超过3盾。由于这些行会通常在小酒馆里进行郁金香交易,他们所收取的费用也就常常被称为“酒钱”(Wine money)。由于郁金香的需求上升,推动其价格上升,人们普遍看好郁金香的交易前景,纷纷投资购入郁金香合同。郁金香球茎的收获期是每年的9月。在1636年底,荷兰郁金香市场上不仅买卖已经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在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郁金香的交易被相对集中起来之后,买卖双方的信息得以迅速流通,交易成 本被大大降低。在这个期货市场上没有很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郁金香合同很容易被买进再卖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经易手。这就使得商人 们有可能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在多次转手过程中,郁金香价格也被节节拔高。

在十七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尚未发生。在欧洲人眼中,英国还不能算一个富国。当时在荷兰流传着一些笑话,说从英国来的旅游者土头土脑,居然不认得郁金香。他们象剥洋葱、大蒜一样,把郁金香的球茎一层层撕开来看。有的英国船员荒唐透顶,甚至拿郁金香的球茎当午饭吃,这个事情传了出来,大家都在想着,这东西长的也不算多美,吃起来也就和大蒜差不多,它值这么多钱吗?这件事越传越远,越传越远,最后大家都想,郁金香的价格就开始暴跌,从1000多金币降到了10多个金币,尽管这样,还是没有人买。这次投机事故给荷兰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3年内荷兰的经济陷于瘫痪。

在历史上第一个记录郁金香泡沫的是Mackey。他在185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了两百年之前发生的这一案例。可惜,他的文章只有7页纸,不仅 提供的数据不全,还没有指出所引用数据的来源。在他之后,Beckmann归纳出了1637--1643年的有关数据,Muning讨论了1672-- 1696年之间的经济数据。在1950年以后,由于要研究多元动态和不稳定资产的价格变化规律,人们又一次注意到了在荷兰发生的这一次非常典型的泡沫经济现象。郁金香泡沫成为载入文献的最早的泡沫经济案例。

二,南海公司

“南海泡沫”发生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英国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迫切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央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大科学家牛顿在事后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许多财主、富商损失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疑虑。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的阴影。“南海气泡”告诉人们: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剧膨胀。正如凯恩斯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毫无疑问,这个时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

三,美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股市

1919年,“一战”结束后,新设备、建设等市场需求都很疲软,经济增长的很缓慢,可供投资的领域很少,企业的闲余资金开始流向证券市场。大量的资金找不到投资的地方,进入证券市场后,股票价格出现暴涨,以几倍于实际价格的价格买入抛出,从而导致泡沫现象严重起来。股票价格的上涨,导致投到股票上的钱更多,证券市场出现过热现象,每天都在刷新记录。但是到了1929年10月24日,在“黑色星期四”这天,泡沫一下子破裂,股价暴跌,高价的股票一夜之间成为废纸,抢着购入证券的企业和个人一夜之间沦为穷光蛋。

在1929年10月以前,华尔街股市出现了持续7年左右的繁荣,所有股票价格都节节上升。1929年9月初,一位统计学家预言美国将出现空前规模的大萧条,·琼斯指数即下跌了约10点;随后,胡佛总统声称美国经济从根本上看是健全的,股市再次大规模攀升,但整个华尔街已笼罩了一种警觉气氛。  到10月24日出现了空前的抛售风潮,一天内有12,894,650股股票易手;在10月28日的“黑色星期一”,股指更是狂泻13%;到10月29日,股市崩溃达到极点,有1638万股股票易手,再跌22%,再次打破历史记录,损失比协约国所欠美国的战债还大5倍。在此期间,尽管一些金融巨头曾试图挽救股市,比如摩根公司代理人理查德·惠特尼曾一举吃进一万股钢铁公司股票等,但无济于事,股市一泻千里。这一狂泻一直持续到1932年中期,历经34个月,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87.4%,跌幅最大的是冶金、机械、汽车、电力、化工等行业股票,跌幅均在90%以上。纽约的股市暴跌还波及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奥地利、瑞典、挪威和荷兰,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持久的股市下跌风潮。从那时起,世界金融和经济发展陷入了长期的萧条之中。

在1932年7月到达历史低谷后,直到1954年才回到了1929年的最高水平。实体经济方面,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2036亿美元降至1415亿美元,降幅30%,企业倒闭85600家,工业生产降幅55.6%,进出口减少77.6%,银行倒闭10500家,占总数的49%,失业率达到25%。

四,日本上世纪楼市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金刚柱般的大楼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

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1.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资产价格急速上升股价和地价急速上升

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设备投资主导的投资高速增长

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五,香港金融风暴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事情的起因回溯到80-90年代附近,当时泰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期,高速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大规模的融资,而本国的储蓄如果不能应对这样的问题,就有两个途径可走:引进外资或本国大规模的信贷扩张。由于泰国本身资源并不丰富,需要通过制造业发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向其他国家购买设备和原材料,所以泰国政府选择了引进外资这个方案。在加上当时国际化大浪潮,泰国也就很自然的开放了资本项目,引入了大量的外资对本国进行投资。仓促开放资本项目,监管必定跟不上,一开始还是投入向实体的外资,渐渐的就开始转向了各种资产。随后各种游资热钱涌入泰国,推高股市地皮价格,地产价格。催生泡沫,然后高位获利跑路。

而同时,泰铢的汇率以盯住美元为主,这又是典型的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将货币政策自主性拱手让人,也就是说,泰国政府自主调节市场利率带来的后果会很严重。而彼时的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不可能迁就泰国的资产泡沫的稳定,危机一触即发。

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游资这个时候开始在市场上悄悄的用美元换泰铢进行囤积,准备弹药。外资获利出逃,需要将手里面的货币兑换成美元,除去正常的一般性外部泰铢需求,余下的部分泰国央行就需要用手里面的美元来买入这部分泰铢来保证泰铢的充足兑换,维持国际信用地位,这样会大幅消耗央行的外汇储备。而泰国在当时的外汇储备仅有300亿美元。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1997年二月,索罗斯向银行借出了数百亿的泰铢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的做空。那具体什么是做空呢?比如我们知道某家公司业务很差,但股价还有很高的估值,我们要做空它。我们向他人借入股票,然后卖掉,只要股票的价格下跌,我们再用市场价买回来就可以赚取差价。当然他人是不会白白借给你股票的,需要收取利息,利息就是做空的成本。做空货币是一样的道理,需要先借到大量的泰铢,才能一举大量抛售泰铢。

面对国际资本的挑战,泰国央行自然只能仓促应战。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铢;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000至1500厘。

央行是可以任性提高利息,但万事有价,提高利息也是有代价的,尤其是泰国本身的资产有高估值和高杠杆的情况下。1997年的泰国,楼市股市都存在着巨大的泡沫,在央行提升利率之后,立刻带来了两个负面效应。1. 资金成本显著提高,虽然打击了做空者,但也对国内买房炒股的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冲击;2. 做空者们在预料到利息的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就事先准备好了做空股票和股指期货等产品。那摆在泰国政府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局面,是提高利率保汇率,让资产泡沫崩盘,还是保护资产价格,让汇率崩盘。继续维持甚至再次提高利率,高杠杆的股市和房地产行业就将在短时间内迅速灰飞烟灭,造成进一步恐慌,造成资本进一步外流;而如果利率调回正常水平,则无法阻止做空者海量拆借。

6月30日,泰国总理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不过两天后,面对即将枯竭的外汇储备,泰国央行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随后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货币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基础,当货币大幅动荡,整个国家的经济自然处于动荡之中,手里面持有各种资产的人纷纷将资产变现,然后抛售泰铢买入美元来避险。这更进一步加剧的泰铢的贬值。随后就是泰国本地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股市一落千丈,银行陷入不良贷款漩涡,泰国经济陷入瘫痪。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如此谨慎的开放资本项目的原因了。

六,美国因特网经济

从1993年初克林顿取代老布什入主白宫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长达八年的黄金牛市。道琼斯从2000多点猛增到11000多点,NASDAQ也一路狂飙突进到2000年4月的历史顶点,5400多点。在这一大牛市中,无数中国人爆炒科技股,如电信,光纤,软件,网络等题材发了大财,个股数年内成长数十倍的比比皆是,几乎不用花时间选股,买什么涨什么。其中一个带我入股门的师兄,从1997-1999年捂住一批高通(发明CDMA的QUCOMM)翻了20倍,完成了他人生的原始积累。另一个穷留学生以3000美元起家,一年内折腾出来九万,去买丰田花冠直接用ETRADE的支票全款支付,让看惯了美国人贷款买车的业务员目瞪口呆。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到了1998年至2000年间,美国从东到西,到处是高科技风险投资在狂舞,到处是北电网络,朗讯科技,甲骨文等重量级的IT大公司在疯狂招人,只要跟IT沾点边,就被拉入公司从头培训,只要有个IT学士,硕士,外国学生也能拿到8万美元的年薪,招聘的人员每招到一人就有数千美元的提成。那时候,EBAY(电子海湾)这样的公司被人认为是野鸡公司,求着毕业生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去。整个美国笼罩在一片高科技带来的繁荣之中。大盘蓝筹股,传统股也在飞速翻倍,但是其速度哪里能跟高科技概念版块比肩?无形中,无数的中国人都忘记了1987年大萧条的阴影,主力资金基本杀入高科技,每天靠谣言来快速进出。多数中国人从事的是科技行业,大家天真的认为"我只炒我熟悉的行业。”(其实这纯粹是扯。)很多新股民是用信用卡透支或者贷款来投资的。而且在信用制度完善的美国,券商很轻易能批准MARGIN ACCOUNT,也就是说用两万开户,帐号能自动透支两万,大家可以使资金翻倍,同时意味着下跌后损失也翻倍。

2000年4月的某一天,各大机构突然变脸,调低了科技股的评级,指出风险与泡沫的存在,一天之内,代表科技股的NASDAQ狂泻400多点,从5400多点的尖峰坠落。而这并不能打消大家的投资热情,一直到夏天,入场资金仍然很充裕。记得七月结束后,CNN财经的头条叫“火热的七月”,大盘在收复失地。

到了2000年11月大选,佛罗里达的300万选民硬是胡里胡涂得把小布什与戈尔的胜负腻歪了一个月。在这其间科技股带头深跌,美国又没有跌停这一说,很多明星股,如MICROSTRATEGY,(微战略),CELERA GENOMICS(塞来拉基因组)从三百多美元几天内就跌到十几美元,甚至几美元,这些一直亏损的企业,本来就没有赢利,一直是靠风险投资与股民的钱在吃喝玩乐,居然也曾长上了天。北电网络,朗讯科技等都从近百元跌到了十几美元(最低一美元都不到)。真正的大盘IT蓝筹,如微软,IBM,损失并不大。

911一声巨响,让周二的美国股市在2001年停盘四天,周一开盘时,没有跌停保护的市场就如铁球掉进了稀饭,混蛋到底带砸锅。道指一天就狂跌800多点。从此一路下探到最低7000多点。其间格林斯攀近十次降息,直至没有任何筹码可用,也无法挽救两市向深渊堕落。当然美国股市可以做空,还是有很多人赚到了下跌的钱。

有一朋友,用信用卡透支炒股,一天内就被击穿,负债上十万美元,猛抽了一夜的烟,收拾行李变卖家产买了张回国的机票。象他这样几十万美元资产灰飞烟灭的屡见不鲜。2001-2002年,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IT企业都在疯狂裁人, 9万人的企业很多都瘦身成了3万。这两年间很多公司的出差都被禁止,能用电话会议就不准打飞的住宾馆。IT大公司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被裁后在衣服店里叠裤子,晚上在大街上拣易拉罐的比比皆是。一次在四川小馆吃饭, 谈起通讯协议, 旁边一中国服务生就插嘴, 原来他是被郎讯给裁掉的,又不愿意回国,就在那里死撑。对于美国总体经济而言,这次萧条远比前几次轻微,股市崩溃后,及时出场的资金面对低利息的房贷,引发了数年的房市井喷。但是对于高科技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危机。直到今天,NASDAQ才从2002年底谷的1100多点长到2500多点,不到2000年高点的一半,其中数不清的科技股已经从几百美元变成了废纸。大盘股也好不到哪里去,花旗银行从60多美元高点跌下,到现在还没有涨回来。

美国股市的这次繁荣与前几次一样,都是由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新科技新技术带动的,与中国股市的繁荣有本质的不同。它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那就是把所有投资都放在高风险的概念与版块在暴跌来临时多么的脆弱;利用借来的钱炒股,在暴跌来临的时候,几乎是一箭封喉,就被瞬间击沉.

七,美国房地产

在过剩流动性和低利率刺激下,催生出2001-2006年间美国房地产大泡沫。2004年美联储开始加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成国际金融危机。虽然经过QE和零利率,全球经济至今仍未完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小布什政府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刺激房地产,推动美国家庭“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但是,当时美国富裕阶层的购房需求基本饱和。因此,政府把注意力转向那些中、低收入或收入不固定甚至是没有收入的人,这些信用级别较低的人成了房地产市场消费的“新宠”,也就促成了次级贷款大量发放。2001年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初的6.5%降低到了2003年6月的1%,30年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合约利率从2000年5月的8.52%下降到2004年3月的5.45%。与此同时,美国政府立法要求金融机构向穷人发放贷款。宽松的贷款利率条件刺激了低收入群体的购房需求。

在美国,发放次级贷款的大部分金融机构是抵押贷款公司。由于缺乏销售网点,贷款公司主要以经纪人和客户代理为分销渠道。为了收取更多手续费,他们盲目发展客户市场,忽视甚至是有意隐瞒客户的借款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拉低借款者的信用门槛。许多次级贷款公司针对次级信用贷款人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不查收入、不查资产,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须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一些放贷公司甚至编造虚假信息使不合格借贷人的借贷申请获得通过。在这种情况下,本来不可能借到钱或者借不到那么多钱的“边缘贷款者”,也被蛊惑进来。长期的宽松货币和低门槛贷款政策刺激了低收入群体的购房需求,同时也催生了市场大规模的投机性需求。

与商业银行不同,抵押贷款公司一般不能吸收公众存款,而是依靠贷款的二级市场和信贷资产证券化解决资金来源问题。为此,贷款公司大量通过贷款资产证券化,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的形式把贷款资产卖给市场,获取流动性的同时把相关的风险也部分转移给资本市场。对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创新不仅止于MBS,其他的产品如CDO类产品也层出不穷。

截至2007年,与次级贷款有关的金融产品总额高达8万亿美元,是抵押贷款的5倍。2001年以后随着中国、中东等经济体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和美元,国际资本流入美国本土购买美元资产包括次贷证券产品。过度的金融创新成为美国房地产泡沫膨胀的背后推手。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八,比特币及其山寨币

在2010年的时候,比特币只要0.003美元一个。也就是说2010年,1万元人民币买入比特币,那么你现在将拥有100亿元!七年之间,比特币价格翻了约100万倍。

比特币分叉的风险暂时解除了,但是刚刚诞生的山寨币Bitcoin Cash(BCC)却在币圈翻云覆雨了一番。

但这并没有阻止比特币再创价格神话的步伐。今日,比特币价格再创新高,一度逼近23000元,估值也超过500亿美元(3363.6亿人民币)大关。

相信大多数读者看到虚拟货币疯长的价格都会在心中幻想,“如果当初无意中买了那么几十个币……”

不过,近期比特币出现的分叉风险,也给了不少脑热的投资者一个警告——这个领域还存在大量我们所不熟知的风险。对此,OKCoin币行分析师表示,在7月23日比特币扩容方案达成共识,BIP91完成激活后,比特币分叉风险暂时解除,比特币网络将迎来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光。

在经历了一个月的持续走跌后,比特币价格终于在七月中旬开始回暖。继昨日暴涨10%后,比特币今日盘中价格一度高达22550元,创出历史新高。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对于此次比特币重新回到20000元位置,OKCoin币行分析师表示,七月初比特币社区受扩容影响,用户产生恐慌情绪,市场交易量大幅减少,资金处于观望状态导致比特币价格迅速回落至最低点12900元附近。7月23日凌晨4点,比特币扩容方案达成共识,BIP91完成激活,这预示着牵动所有比特币爱好者、投资者的比特币扩容事件有了阶段性成果,比特币分叉风险暂时解除,比特币网络将迎来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光。

不过,涨势凶猛的虚拟货币跌起来也毫不手软。就拿最近两次比特币大幅度下跌来说,一次是在五月底,两天之内价格从18880跌至13552,跌幅近30%;一次是在六月中旬开始的近一个月的下跌,价格从20600一路跌至13500,跌幅近35%。

除了比特币外,前段时间风头正劲的以太币也在同一时期出现暴跌。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以太币价格从2700一路跌至1160,跌幅高达57%。不过,比特币的强势上涨对于市场主流的数字资产也带来重大影响,近几周数字资产市值排名前10的其他加密货币在本周后半段一直保持相对稳定,ETH、ETC和莱特币都出现了小幅上涨。截至券商中国记者发稿,以太币收于1720,价格有所回暖。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新闻配图

估值前四的数字货币洗牌

比特币价格创出新高,稳坐币圈估值第一把交椅无疑。然而在价格暴涨暴跌的行情下,估值前四的数字货币还是遭到了洗牌。

coinmarketcap网站显示,最新的估值前四的数字货币分别为:比特币,528亿美元;以太币,239亿美元;瑞波币,71亿美元;BCC,36亿美元。而在两个月前还是估值第三名的莱特币已经掉至第五名。

史上最赚钱的几个风口,造就众多大富豪,有一个我们刚刚经历

虚拟货币品种繁复,令人眼花缭乱。那么这估值前四名的虚拟货币都有什么区别呢?

比特币:是一种以P2P形式存在的数字货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分布式记账。2010年比特币在国内兴起,由于其拥有与黄金投资品类似的属性——总量固定且稀缺,所以比特币又被誉为电子黄金。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是2100万枚,但全球只有一千多万人知道并且使用比特币。

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以太币(ETH):是以太坊的一种数字代币,开发者们需要支付以太币来支撑应用的运行。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分布式应用。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大部分的协议,知识产权,还有得益于硬件集成的智能资产。

瑞波币:是RippleLabs公司发行的虚拟货币,瑞波币是Ripple支付网络的基础代币,它可以在整个ripple网络中流通,总数量为1000亿,并且随着交易的增多而逐渐减少,多用于跨境结算。

比特币现金(BCC):全称为Bitcoin Cash,它修改了比特币的原代码,支持更大容量的区块(将区块大小提升至8M),不包含SegWit功能,是BitcoinABC方案产生的区块链资产。BCC的前身就是比特币,在分叉之前它存储的区块链中的数据以及运行的软件是和所有比特币节点兼容的,而到了分叉那一刻以后,它开始执行新的代码,打包大区块,形成新的链。BCC是由少数比特币持有者发起的,其中主要是中国矿工——他们为比特币网络贡献计算能力获得比特币,发起原因主要是对此前达成的比特币技术改进方案BIP91不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