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我们和巴菲特到底哪里不一样

世界上最有钱的人是比尔·盖茨,但最会赚钱的人却是股神巴菲特。

作为股神,他创造了哪些神话?

他是第一个把比尔·盖茨拉下首富宝座的人。富可敌国也不是比喻!他的身价已超过800亿美元,比冰岛整个国家GDP的3倍还要多。

在过去的50多时间里,他的投资收益接近7600倍,且只有11年跑输美国大盘,胜率接近80%。

很小的时候,巴菲特赚钱的欲望就特别强烈。10岁的时候他发下宏愿,说自己要在35岁时成为百万富翁。但是,我们谁又没有做过百万富翁的梦呢,为什么只有这个小孩美梦成真了?

其实,关于赚钱,我们一直都有三个误区。

1

喜欢花钱不如喜欢挣

关于赚钱,我们的第一个错误是,以为我们喜欢的是赚钱,其实我们喜欢的只是花钱!

我们想到钱,想的是,有了钱我就不用工作了,有了钱可以吃什么玩什么,但巴菲特是完全为了挣钱而挣钱。

直到今天,作为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他还住在60年前购买的房子里,吃着麦当劳早餐,用着诺基亚手机。

如果说比尔·盖茨的公司是生产电脑和软件,乔布斯的苹果是生产手机,那巴菲特开的公司直接就是一家生产钱的公司。

据巴菲特本人说,他是从11岁就开始“作资金分配工作”,一直到现在的88岁。所以论爱赚钱,我们跟股神差远了。

因为喜欢赚钱,本来可以啃老的他,硬要辛辛苦苦“创业”。

巴菲特的父亲是美国国会议员,从小家庭环境很好。但他从6岁起就开始卖口香糖、汽水、花生、二手高尔夫球、杂志,送报纸,做球童。读大学期间他还在坚持送报纸,大二时放假时还开始卖男装。

因为喜欢赚钱,只要想到赚钱的点子,他就会立马行动,绝不纸上谈兵。

10岁那年,巴菲特在当地的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名叫《赚1000美元的1000招》,里面提到的一个商业建议是称重机:买一台称重机,让别人付钱来称重,通过赚的利润来买更多称重机,这样钱就可以再生钱了

这是巴菲特第一次受到“钱生钱”的启发。

要是我们,兴奋一阵后估计没两天就忘了。但巴菲特不久后就真的做起了这样的生意。

他花了25美元买了一个二手弹子机,说服理发店老板,把弹子机放到了理发店里,各分一半收入。

很快,巴菲特就赚了第一个25美元,于是他再买了一台弹子机,找了另外一家理发店,又赚了25美元。

他继续买,继续赚,靠这种方式,很快就真的赚到了自己的1000美元

反过来看看,做着百万富翁美梦的我们,真的有那么喜欢赚钱吗?真的有想办法去赚第一个1000美元吗?

2

要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想赚钱,我们的第二个错误念头是,我们需要努力工作,升职加薪。但实际上,用劳动力来换取报酬,永远没法实现财富的几何式增长。

巴菲特一直相信,钱生钱才是最好的赚钱方法。他很喜欢把投资比作滚雪球,他滚雪球的方法,就是利用保险公司的浮存金。

浮存金其实就是指客户缴纳的保费,这些钱除了保留一定比例用来理赔之外,其他的部分都躺在账上。

从收款到支付,中间间隔长达几十年,让这些钱就在账上躺着,巴菲特不能忍。于是他收购了一家保险公司,也就是后来他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收购之后,巴菲特就利用巨额的浮存金开始投资,用钱生钱,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财富帝国。

巴菲特关于钱的名言非常多,他也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成了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他说:“我反对拼命,我赞成技巧。”

他说:“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永远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他还说:“如果到四五十岁,你还不能在睡觉时候也赚钱,你就活的太失败了!”

问问自己,我们现在可以在睡觉的时候挣钱了吗?还是只能工作到死?

3

投资就像追女孩

我们的第三个误区是,投资理财只有三分钟热情,听听消息跟跟风,想着一定不要错过这波行情。

但股神的态度是什么?人家对待投资像追女孩一样认真

即使已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巴菲特每天也至少要花12个小时,用于阅读和学习。

他每天要阅读的资料超过500页,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客》等新闻报道、还有旗下公司的日报周报月报。

他要知道他的保险公司卖出了多少份保险、糖果公司的销售量如何、服装公司拿下了多少监狱看守所的订单,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产品的销量、成本数据。

除了这些,他还要关注成百上千家他没有买的公司的报告,一方面是兴趣,一方面以后也可能用得上。在研究韩国股票市场的时候,他甚至会去学习关于韩国会计准则的书。

为什么股神要亲自做这么基础的工作?对此,巴菲特的回答是:就像你要去认识一个女孩子,你得亲自了解她的一切。

77岁的巴菲特接受采访时,说自己的视力、听力都在下降,身体也容易疲劳。但他希望自己未来还可以每天读报纸、结交新朋友、完成更多投资、给别人出谋划策。

他认为,未知的世界是无限的,他的学识依然远远不够。

再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我们有真的认真对待赚钱这件事了吗?我们每天花了多少时间用于学习和增长相关的知识?

赚钱的欲望人人都有,谁没有在10岁的时候做过百万富翁的美梦?但巴菲特的财富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一直理解错了:

我们以为自己爱赚钱,但其实是爱花钱;

我们以为自己够努力,但其实只是在拼命;

我们以为自己是没抓住这波行情,但其实我们从来没弄懂过什么是真正的机会。

正是以上这三个误区,拉开了我们和股神的差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