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生育能力爲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原來是這些原因

關注清朝歷史的讀者應該知道,清朝皇帝到咸豐之後,生育能力就越來越差了,咸豐生了2個兒子,同治帝之後就再無子嗣了。這是清朝歷史有一個難解之謎,同治帝(第九帝)19歲崩,無後;次子,早殤;女,20歲病歿。同治帝無後,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的兒子光緒帝(第十帝)即位,無後。滿清皇位最後傳給了醇親王的一個孫子即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第十一帝),依然無後。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原來是這些原因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逐代下降,通常解釋有兩個因素,一是荒淫無度,二是近親結婚。荒淫無度,多半是那些對皇帝嬪妃成群羨慕嫉妒恨的草民們臆想出來的,不足為信;近親結婚,的確有些道理,但依據尚不充分。有關文獻指出,古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意識到近親結婚的危害,中國在西周年間就有關於近親結婚的禁令。眼見皇帝老婆多多但孩子寥寥且愈演愈烈,清宮裡的官員和御醫們難道就想不到近親結婚這個原因,而且皇帝這麼多老婆,不可能個個都是近親結婚。在以往尋常老百姓家裡,一家有三五個孩子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如果能像皇帝一樣娶一二十乃至更多老婆,生幾十個娃娃應該不是難事。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原來是這些原因

然而皇帝不是老百姓,或許是因為一個曾經遊蕩在紫禁城裡的隱形殺手——“汞蒸氣”,堵塞了清皇帝的血脈。汞,俗稱水銀,屬金屬,其熔點和沸點是所有金屬中最低的,即使攝氏零度以下也會揮發成氣體。汞蒸氣無色、無味、劇毒,比重約為空氣6倍,附著力很強。大量研究表明,汞具有很強的神經毒性,可引起很多種疾病,其中就包括腎功能衰竭和不育症,胎兒和兒童對汞的毒性更加敏感,母親會通過血液和乳汁將毒性會傳遞給胎兒和嬰兒。紫禁城裡汞蒸氣,主要來自於對建築物金屬構件的“鎏金”裝飾。鎏金是我國一項傳統的裝飾技藝,雖然成本很高,但可使器物鮮豔奪目,給人以華美之感,明、清之際,鎏金技藝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皇帝們在南、北兩京,陸續建築了巨大宏偉的宮殿、壇廟、陵寢,在建築的金屬裝飾上大都使用了鎏金。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原來是這些原因

皇宮是皇帝的臉面,務必裝飾的金碧輝煌,紫禁城不定期的新建、改建、翻新、修繕,必定離不開鎏金施工,汞蒸氣自然如期而至。雪上加霜的是,北京地區大氣擴散條件較差(這也是當前北京霧霾的原因之一),加之皇宮內一道道高牆對風的阻擋,紫禁城內的汞蒸氣更是不易向外散發。試想如此場景,在一個風緩樹靜的季節裡,紫禁城某處正進行翻新改造,這種無色、無味、沉甸甸、黏糊糊、看不見、摸不著的汞蒸氣,如同無數只毒蛇不斷溜出施工現場,沿著故宮高牆內的地面和牆角,悄悄潛入皇帝、嬪妃、阿哥、公主、額娘、乳母們的庭院和房間,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內部,殺人於無形之中。清皇帝的血脈或許就這樣一次次、一年年、一代代地被慢慢撕裂了。清皇帝們倍受汞蒸氣之苦,更早生活在紫禁城裡的明皇帝們也深受這位隱形殺手的迫害。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原來是這些原因

還有一個原因,身體的缺乏鍛鍊肯定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凡新朝建立,開國皇帝自然不必多說,事必躬親,勤勉能幹,並且,因為是新朝,內憂外患自然不會少的,對內查訪、對外征戰也是自然的功課,同時,他的兒子們自然要跟隨老爹去衝鋒(有些兒子還要依靠這個立功爭位呢),身體自然沒有問題,而他們的兒子們(第三代)雖然生活要優越的多了,但是自己的老爹是參加過戰爭的,自然知道當皇帝的辛苦和不容易,也知道一些底層老百姓的困苦,所以還是能夠限制一下驕淫奢迷的生活的,這樣第三代還能基本保證(當然像隋朝煬帝、秦朝二世那樣的還是很少的)。大清朝是一直堅持到了乾隆,這已經很不錯了。

清朝皇帝生育能力為什麼一代不如一代,原來是這些原因

但是再往後就沒法保證了,因為就算是皇帝本人要求嚴格,他的皇子們也基本能夠做到前後兩張皮,糊弄他老爹,背後裡花天酒地什麼的自然是沒人管的,等到當上皇帝之後就更加沒邊了,這樣的生活環境陶冶出來的身體能不能生育已經開始有危險了,至於生出來的孩子身體條件、智商發育什麼的,那就不能太苛刻了。這麼再過上幾代時間,能夠有個兒子繼承皇位就可以了(比如咸豐以後)。

大家有什麼其它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裡拍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