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剑客要离:苦肉计刺政敌却连累妻儿,功成自刎!

春秋时期著名刺客之一--要离,身材瘦小,面容丑陋,却有万人之勇,是当时有名的剑客。他足智多谋,其父为职业刺客,本以捕鱼为业,却又偏偏走上父亲的老路,成为刺客。

毛遂自荐刺庆忌

整个事件源于庆忌:春秋吴国人,吴王僚之子。庆忌出身将门,自幼习武,气力过人,勇猛无畏,世人敬佩,赞其勇敢。后阖闾杀吴王僚而夺得王位。当时庆忌正在卫国扩兵买马,准备夺取王位。阖闾十分惧怕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为父报仇,便打算先下手除去庆忌。朝堂之上,伍子胥极力向阖闾举荐要离为将,要离在与阖闾一番交谈后,毛遂自荐要去刺杀庆忌。

悲情剑客要离:苦肉计刺政敌却连累妻儿,功成自刎!

苦肉计累及家人

但庆忌此人疑心很重,阖闾担心刺杀一事不能成功。要离却说:“只要大王砍断我的右臂,杀掉我的妻儿,就能取信于庆忌。”阖闾不肯答应,要离又道:“为国亡家,为主残身,心甘情愿。”于是如计划进行,阖闾断其右臂,其妻死后被弃于闹市。之后要离前去投奔庆忌,终成为庆忌的心腹,帮他训练士兵,修造舟船,伺机讨伐阖闾。

终于等到庆忌率兵乘船伐吴,进发途中,要离趁庆忌没有防备之时,从背后用矛用力刺穿庆忌胸膛。庆忌周围的兵士要捉杀要离,但庆忌临死前感叹要离之勇猛,交待属下不要杀他。

悲情剑客要离:苦肉计刺政敌却连累妻儿,功成自刎!

庆忌死后,吴王阖闾要重赏要离,要离辞不受赏,说他之所以刺杀庆忌并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是为吴国百姓的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要离拔剑自刎。据说后来吴王根据要离生前遗愿,令伍子胥将其葬于专诸(春秋时期著名的剑客)墓旁。

后世之评价

后世学者多认为庆忌的离世消除了当时吴国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使当时的百姓避免颠沛流离。要离刺庆忌顺应了当时政治的发展,基本上也多给予肯定评价。更有诗人墨客们也常借此人和此事来抒发壮烈豪情,尤其多见于爱国志士的诗词文章。例如:时赋闲在家的陆游在壮志未酬的感慨中,写下“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悲情剑客要离:苦肉计刺政敌却连累妻儿,功成自刎!

然当大多赞其视死如归的同时,却忽略了要离苦肉计背后祸及的家人,况且是要离主动提出用家人的性命来取信庆忌。或许是大事已成,回想到死于自己计谋的无辜家人,要离自觉无颜续活于世,才选择自刎而亡。时宋朝有儒评其“只求成事报吾君,妻子无辜枉杀身。”借此抨击他为人不仁。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