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每年的端午节的时候,都会吃粽子等一系列活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盛唐时期的李白虽名声在外,但是不如屈原的学识丰富。屈原的辞中,包含着怀才不遇,可怜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感情。

屈原开创了“楚辞”“骚体”更是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文风。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歌颂屈原的爱国情怀。那么屈原为何要自沉汨罗江呢?

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其实我认识屈原还是通过高中时期的《离骚》,不过实在是太拗口了,对屈原有好感还是在看《芈月传》的时候,屈原居然是芈月的老师,也是黄歇的老师。虽然这一点有点扯蛋,毕竟黄歇整整比芈月小了40岁。

屈原一开始在楚威王的时候是受到重用的,毕竟楚威王是明君,但是在楚怀王的时候就开始不那么受重视了。楚怀王初期还好,但是到了后面,靳尚和南后郑袖联手,导致朝堂一片乌烟瘴气,所以屈原一直郁郁不得志。最后楚国的国都被破,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昏庸腐朽的楚顷襄王无能,屈原自沉汨罗江。

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那么屈原是否真的是因为国破而死呢?清代著名的儒家学者王夫之认为屈原自杀是为了殉国,现代诗人郭沫若也认为是这个原因,郭沫若认为屈原活到六十几岁,东躲西藏的流亡生活已经过了许久,单纯的用官场失意来说明屈原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

还有就是屈原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但并非不是个理性的人,他自杀应该有更加严肃的理由,当时的情况很糟糕,因为楚国不仅仅失去了国都郢都,并且还失去了很多城池,大家应该都知道楚国当时的位置应该就是现在的长江流域下游,这一大片国土基本上丧失了一半。在路上逃难的屈原,看到楚国八百年来的山河就如此破碎,因为他本人经历了楚国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内心应该是十分悲苦的。却又毫无办法,只能殉国来明志。

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还有第二种说法是屈原是为了自己的道德理想而死,就是为了在这个举世混浊的世界中保持自身的节操。这个说法是由姜亮夫提出的,根据屈原在《怀沙》中的词句分析,诗人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捍卫自己的高洁,所以屈原并不是因为白起的攻城而死,而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以及对昏庸奸佞的激愤,对奸佞之臣的祸国殃民的行为才投江的。

这样的死似乎是有些自私,但是姜亮夫认为这种死不是懦弱,也不是逃避责任,用自己的死来对抗恶势力,同样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切的热爱。

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屈原的死实际上是“尸谏”,就像柳公权的“笔谏”,一样,当时屈原不断被流放,但是屈原的忠君爱国之心从未消失,为了让楚王有觉悟,所以自沉来唤醒国君的爱国意识。但是谁知道新继位的楚顷襄王不但没有勤政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对此,我只说,这是亲生的没错了。

楚顷襄王没有记得自己的父亲是被秦人杀死的,反而更加投靠秦人,对外与齐国断交,对内骄奢淫逸,任由奸佞当道,当时的楚国已经快要灭国了,百姓流离,诗人包含爱国之心的劝解反而被驱逐,楚王最后一次流放屈原的时候,诗人的报国梦想已经全都破灭了。最后他怒斥楚王,希望自己一死可以来让自己国君能够清醒。

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之所以提出这一说法是因为在《离骚》中,屈原曾经提到:愿依彭咸之遗则。彭咸是殷朝时期的贤臣,彭咸劝诫君王不听,所以投谁而死,所以屈原暗示自己的志向得不到实现就要投水而死,效法彭咸。

其实不管屈原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死的,他的死都包含着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热爱,不过这种愚忠我是不赞成,楚王既然如此昏庸,他的儿子也不是什么好鸟,所以何必为这种朝廷卖命呢,这种朝廷的灭亡也是必然的,如果不解决这种朝廷,又如何才能实现六国统一,让更多大的百姓免于流离失所之苦。

屈原自沉汨罗江,原来不只因为仕途不顺!还有这个原因

后世除了这三种推测外,从性格和政治人格对屈原进行推测,认为屈原是一种悲剧人格,正是这种悲剧的人格才导致屈原的投江,这种说法更像是屈原的“殉道”,不过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客观,不足以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