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干,打贏脫貧攻堅戰

金寨縣湯家匯實驗學校楊清文老師的扶貧三“寶”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金寨縣湯家匯鎮活躍著這樣一支教師隊伍,他們把課堂搬到村頭巷尾,把知識送到村民家門口,將科教技能運用到扶貧當中。近年來,各行各業廣泛參與扶貧事業,教師承擔起教育扶貧的時代重任,書寫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詩篇。在這支教師扶貧隊伍中,優秀共產黨員,金寨縣2017年度扶貧先進個人,五十八歲的楊清文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

“備好課才能上講臺”

一名好的教師在上講臺之前一定會做足充分的準備,備好課才敢上講臺。扶貧工作也是這樣,楊老師接到扶貧工作任務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走訪每一戶貧困戶,逐戶調查家庭情況,致貧原因,調研脫貧項目,學生在校情況,教育扶貧政策落實情況,和貧困戶建立電話聯繫,把每家的情況都瞭然於心。到村裡以後,熟練的叫出每一位看到的村民的名字,知道每一戶人家土地、山場的具體位置。吃透扶貧政策才能將扶貧政策向村民進行通俗易懂的細緻講解,同時更好地利用各項政策幫助貧困戶脫貧。

扶貧路上的三個“寶”

楊老師在扶貧路上有三個“寶”。第一個“寶”是“小電驢”,鄉間的小路狹窄,貧困戶家門口的小道雨天溼滑泥濘,老師下鄉扶貧的時間受工作限制,為了能在課外、週末等時間跑完全部的貧困戶,楊老師騎著“小電驢”風雨無阻的穿梭在鄉間小路上。第二個“寶”是公文包,公文包裡裝滿了扶貧宣傳手冊、一本寫滿扶貧工作日誌的筆記本、一支筆、一件雨衣。扶貧宣傳手冊時常更新替換,保證最新的扶貧政策能第一時間送到貧困戶手中,每次走進貧困戶家裡,楊老師都拿出筆記本和筆,細心記錄、解答貧困戶的問題及疑惑。騎著“小電驢”難以抵擋風雨,雨衣是行走在鄉間必備的物品,下鄉扶貧都要當天來回,夏天時還會遇到出門大晴天,歸來卻是大雨傾盆。第三個“寶”是滿腔熱情和精準脫貧舉措。楊老師說:“扶貧就是一場考試,考驗著我的教學能力,能帶領貧困戶脫貧,我的任務才算完成。”有著帶領貧困戶脫貧的工作熱情,帶著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的脫貧舉措,楊老師扶貧路上的三個“寶”,也是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寶”。

行走在扶貧路上的楊老師在講臺上扶志治愚,扶貧困學子的志氣,扶貧困家庭的希望;在講臺下,深入貧困戶家中,傳遞扶貧新政,解貧困戶之困,一肩挑起雙份職責,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留下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