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幼兒園,是一個嚴肅的僞命題

翥很早就被送進了幼兒園。


2歲半時,姥爺突然腦梗,全家人的生活也因此陷入混亂,在一片心力交瘁中,隨便尋了個幼兒園,就將懵懂的小翥翥送了進去。


說“隨便”,一點兒也不誇張,因為大部分托兒機構,根本不接受天天尿褲子的小娃娃,好在我們運氣還算不錯,小區里正好有個媽媽創業,新開辦了一個雙語早教學堂,剛開始招生,就這樣,小翥翥被收留了。


還記得第一天入園的那個早上,春寒料峭,天氣雖然晴朗,卻呼呼地颳著北風,打在臉上像刀割一樣,我站在門口,目送著姥姥牽著肉肉的小翥翥離開家,姥姥走得急,小傢伙就拼命的倒著小腳步,一手拽著姥姥,一手拖著自己的小旅行箱,勁頭十足地向前奔去。


如何挑選幼兒園,是一個嚴肅的偽命題

都說入園是小娃娃的第一次心理斷奶,小翥翥的運氣不錯,這裡的老師很有愛心,帶著她度過了最重要的幾個月,她也在這裡交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批好朋友。


生活的不完美,往往來自於對現狀的吹毛求疵,小學堂雖然飯菜可口,老師溫柔,硬件條件卻很有限,再加上外教老師流動,熟悉的加籍老師回國了,換了一個南非裔教師,翥媽就開始心猿意馬,嚮往起那些有大大操場的“正規”幼兒園了。


家附近方圓三公里,有一個公立的和三四個私立的幼兒園,就是那種有北京市教育局批文的“正規”幼兒園,除此之外,還有若干以早教為名,辦託管班,打幼兒園擦邊球的小園。


費用三千到六千不等。


公立幼兒園便宜,但口碑一般,且距離較遠,因此翥媽沒有關注過。


兩個稍近的私立幼兒園,都高舉著蒙特梭利和雙語兩面大旗,口碑爾爾。


一個口碑較好的私立幼兒園,距離卻稍遠,需要坐兩三站公交車,如果去那裡,就無法依靠姥姥接送了。


還有一個稍遠的私立幼兒園是個新園,另一位寶媽去考察後在群裡彙報說有裝修味兒,翥媽自動放棄。


在便利性和口碑的兩難中,翥媽最終選擇了前者,這個選擇得到了翥爸的支持,他自始至終都堅信:選擇幼兒園,距離是硬指標,否則會給大人孩子都造成心理負擔。


所以,在小學堂裡混了半年後,基本不再尿褲子的小翥翥,被送進了小區裡這家蒙氏幼兒園的託班。


因為有了早教學堂的經驗積澱,雖然新入托班,翥的表現可圈可點。


倒是在幼兒園知識方面,翥媽增加了很多人生經驗。


幼兒園收費:這家蒙氏雙語幼兒園的學費,在私立幼兒園中處於中等水平,託班便宜些,混齡班貴些,混齡班裡的雙語班貴些,蒙氏班便宜些,總的來說,每月四千多到六千,伙食費九百另算,所有的費用必須半年一繳,且提前三個月就得繳下個半年的學費,如果出現退學或轉園,退費就成了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有很多附加條款,且只能退一小部分。


設施方面,在大北京,有一個幾畝地大小的操場,鋪敷了硅膠地面和跑道,有滑梯、有攀爬裝置,室外設施還算不錯。


室內設施就有些強差人意了,特別是霧都北京,無新風系統成為本幼兒園一大詬病,教室裡雖然配有空氣淨化器,但是老不見換濾芯,今年初的嚴重霧霾時期,本班級在某位家長的倡議下,大家集資買了濾芯,其他班級不知道是怎麼過的。


教具方面,幼兒園配了一些,但經常給家長佈置作業,讓準備手作教具。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加班狗,累了一天,好不容易推掉加班,在晚高峰的滾滾車流中左衝右突趕回家,就得或自願或被迫的和小寶貝們廝纏打鬧一番。待到洗澡刷牙把尿後再打發上床,講上無數個睡前故事,好不容易把小傢伙們哄入夢鄉以後,自己早已昏昏沉沉,眼皮沉重,有些人還得強打精神準備明天會議用PPT之類,哪裡再有精力去做這些愛心滿滿的手作教具。好在某寶上這種東西多得是,不論是原材料還是成品半成品,都有求必應。


好在,翥的幼兒園佈置的任務都是一些小東西,聽說中關村某幼兒園,春節期間要求家長扎個旱船出來,著實把家長們急出一頭熱汗。


教師配備方面,三歲的小娃娃是託班,每個班有二十二、三人,配一個班主任,兩個助教和一個生活阿姨,四到六歲的孩子們不分大中小班,直接混齡,每個班有三、四十個孩子,沒錯兒,接近四十個孩子,教師麼,似乎僅多了一個助教而已,教室,好像也不會比託班額外大。


接送時間非常硬性,早八點前要送到幼兒園吃早飯,所以每天早上免不了要與賴床的小娃娃激烈鬥爭一場,應對辦法當然只有提前一個小時就開始morning call,最後,在無數次催促下,終於能夠按時磨磨蹭蹭地出門。


每當這個時候,翥媽總是慶幸選擇了離家近的幼兒園,頗為幸災樂禍地看著那些遠道而來的父母,在熬過漫長的堵車後,擠擠挨挨地將車停在馬路邊,匆匆把或呆滯或哭鬧的孩子拉進幼兒園的大門。


下午五點接園的過程也生硬的毫無尊嚴,十多分鐘前,家長們就已經像一群大鵝一樣伸長脖子等在了大門口,因為所謂五點,是以幼兒園時間為標準的,相比手機上自動校準的北京時間,總會有些上下浮動,所以有經驗的家長都不會踩著點兒去接孩子,所謂趕早不趕晚。


園方時間五點整,小傢伙們以班級為單位,排著隊被領了出來,被叫到的班級的家長,需要急急忙忙地從人堆裡擠進去,把自家的小寶貝認領出來。


大部分小傢伙都都是爺爺奶奶或者保姆接送,老人們習慣於一邊豎著耳朵留心聽是否叫到了自家寶貝的班級,一邊聊些家長裡短。


萬一有缺心眼兒的父母來遲了,那些沒被認領的小傢伙就會被留在牆邊,可憐巴巴地望著其他小朋友一個個歡天喜地的被家人接走。


翥媽也缺心眼兒過,當時,我以手機時間為準,優哉遊哉地溜達到幼兒園門口,才驚覺翥的小同學已經被領出來了,趕緊撥開人群衝了進去,一眼就看到我的小翥翥扁著小嘴站在牆邊,陪她站著的是生活老師。翥媽趕緊撲上去不停地道歉,老師顧不上聽解釋,只叮囑一句:下次早點兒。就扭頭回去了,估計是教室裡還滯留著幾個家裡實在無力這麼早來接的小朋友,報了課後的託管。


回去以後,翥向姥姥告狀,翥媽被姥姥埋怨,以後,被剝奪了接送權,姥姥雷打不動的親自接送。


這期間,發生了紅黃藍事件和上海攜程託管班芥末事件,這兩件事對翥爸翥媽的心理衝擊也非常大。


翥的幾位老師都是年輕女孩子,班主任是幼教科班出身,文靜秀氣,其他幾位助教也是老實本分的女孩兒。可是翥媽對老師們雖然比較放心,但,對幼兒教師的待遇卻頗為不平。


以這家幼兒園為例,每個班平均按35人計算,單個班級一年的學費收入高達二百一十萬元,而幾個教師的工資成本,加起來也就二十萬左右,二十多個班級,年收入超過四、五千萬元,器材損耗和場地教室成本具體能有多少不好說,但是一眼望去,暴利無疑。


在如此的環境下,卻要求收入菲薄的幼兒教師充滿愛心,常年保持心態平和,簡直匪夷所思。


我不知道是僅僅近兩年這樣,還是一直以來幼兒教育這個行業都是這樣,也不知道其它城市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情況,還是僅僅是北京,或者僅僅是我家附近是這樣的情況。


很顯然,幼兒園資源嚴重不足的時候,市場是賣方的,明明是收取高價學費的私立幼兒園,合同卻滿紙霸王條款,園方高高在上,因為資源稀缺,所以反正也不愁生源。作為消費者的家長則處於弱勢,入學要面試,要盯緊園方的招生信息,動作慢一點兒就無學可上。


聽說,取得幼兒園的辦學資質很難,深層原因,翥媽不在這個行業,也無從瞭解,對教育局的辦園審批原則和幼兒園分佈規劃更說不清楚,但是誰都看得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虐童慘劇的發生,是偶然中的必然。


今天聽說北京檢察機關已經對紅黃藍幼兒園涉事教師提起公訴,可是翥媽認為,這種惡劣事件,不應該只在法律範圍內解決。如果依然長期維持這種家園、教園之間的不平等關係,社會矛盾如果依然長期處於尖銳衝突中,就很容易被激化,一旦出現惡劣事件,幼小無助的孩子就是被直接抵在槍尖的那個。


在積累了越來越多對“幼兒園”的不滿後,翥媽又開始懷念起小學堂來,小學堂人性化的管理、可口的飯菜、親切的園長都顯得特別可愛。於是翥媽再次陷入搖擺中,盤算著不再預繳下半年的學費了,儘管園方威脅說不預繳學費,九月就不再給翥翥保留入學資格。


只是,前兩天,在小區物業給樹木噴藥後不久,翥媽看到小學堂的老師領著孩子們在空地上做戶外運動,心裡有些彆扭。


選擇幼兒園,是個偽命題,因為根本沒得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