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农房市场潜力巨大,老房子也可以用来“赚钱”了

湖北省武汉市自去年4月开始,鼓励市民用租赁、合作等方式下乡利用农村空闲农房。截至目前,全市闲置农房中已超过1万套被签约出租。

随着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可流转、可抵押、可退出等多种创新形式的出现,城里人和农村人都对农村的房子产生了兴趣。老房子变成“钱袋子”,农民从宅基地改革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一直归村集体所有,村民仅拥有使用的权利。除了严格禁止买卖转让外,能否出租、流转一直是政策模糊地带。随着农民进城,本质属于农村建设用地的宅基地,与农房一道被大量闲置。

业内专家认为,借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办法,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可以在有条件情况下进行流转,盘活资源。

闲置农房市场潜力巨大,老房子也可以用来“赚钱”了

最近几年,咱们国家不少地方都有相似的探索。去年4月,湖北武汉市鼓励市民到乡下去,用租赁、合作等方式利用好农村空闲农房。根据最新数据,武汉全市闲置农房中已经有超过1万套被签约出租了。

专家表示,农房的潜在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而农民成了房主,收着房租,也得到了不少利益。其实,除了收房租挣钱,利用好自己家的闲置农房,农民还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而这其中最大的好处就是:闲置农房可以作为抵押申请贷款。也就是说,当农房遇到金融,就形成了一种融资的新渠道。

专家同时举例说,家在湖北宜城市小河镇的养殖户熊兴林去年拿到了自己的农房不动产权证。之后,他马上找银行抵押,贷款了10万元,用于扩建自己的猪舍。

这样一来,本来闲置的农房成了贷款的资本,也让熊兴林的产业得以继续发展。

闲置农房市场潜力巨大,老房子也可以用来“赚钱”了

“闲置农房利用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退出’”,专家表示,也就是目前一些地区正在探索的农村宅基地的自愿退出机制。

在福建省晋江市,当地通过“指标置换、资产置换、货币补偿、借地退出”等多种模式探索宅基地退出机制。

村民可以自愿把现有的宅基地和房屋退出,用于置换住宅小区的新房。不愿意置换的,也可以通过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领取补偿款。

在城中村,农民还可以拿宅基地和房屋,换安置房、商务办公楼、店面、现金和股权等。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如此一来,不仅农民住进了新房,当地的农房也得到了集约化利用。用这些土地,地方可以进行产业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并且招商引资,提振乡村经济,可谓一举两得。”

据专家介绍,目前对于农村宅基地市场的发展前景,很多专家都是持乐观态度。尤其是在我国全面步入老龄化阶段的当下,农村养老住有所居,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闲置农房市场潜力巨大,老房子也可以用来“赚钱”了

不过,对于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很多农民还有自己的疑惑和犹豫。如果没有宅基地,农民住哪呢?鼓励农民把宅基地换成钱会不会不切合实际?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表示,一部分农民其实不愿意动用自己的宅基地,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毕竟农民习惯了在农村的生活,并不想去城里住着。

另外,对于没有工作技能的农民来说,让他们进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又怎么生活呢?对此,专家认为,如果你有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而且有去城里生活的意愿,那么当然可以有所行动。但如果自己只有一套农房,而且并不愿意离开农村,那么也不能随波逐流,盲目利用自己的宅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