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01 你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養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而你說話的方式暴露了你的修養。

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梁實秋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

生活中,我們也能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價格親民的大排檔,不管人多人少,都是鬧哄哄的,但西餐廳或者高檔點的中餐廳,環境都很優雅安靜。

你可以理解這是環境影響,但本質上是什麼造成的呢?還是修養。


02 音量大≠實力強


回到現實,總有一些人喜歡發出很大地音量來為自己壯膽:

吵架時,總有一些人喜歡扯著嗓子,吹鼻子瞪眼,一聲比一聲大;

討論時,總有一些人喜歡為了證明自己,不僅音量大,還會忍不住有其他動作;

比賽時,總有一些人喜歡用語言向對手示威,讓對手求饒。

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難道以聲壓人真的有效果嗎?音量大就有理了嗎?並不一定。

正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孰是孰非明眼人靠心就可以分辨了,音量大小根本就改變不了什麼。

錯的事情不會因為你聲勢大變成對的,對的東西也不會因為你音量小而變成錯的。


03 自古貴人聲音低


梁文道在《常識》一書中發問:“是什麼讓香港人在十幾年後讓自己在餐桌前說話的音量降下來了?”

其原因無疑是源於香港人的富有,文明,人均受教育程度高,加上社會長期地對公民進行教育的綜合結果。

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因此,別小覷了聲音對人地貴氣的影響,俗話說得好“自古貴人聲音低”。

因為重要的人物所談論的內容,經常牽涉國家的機密,名人的隱私,因此壓低聲音自然是絕對必要的。

除此之外,貴人往往是些敏感聰明之人,相互交流,不費勁,更用不著大聲嚷嚷。


04 細節見修養


《小偷家族》裡,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祥太和妹妹一起去小賣部偷東西,妹妹偷零食時被小賣部的老爺爺發現了,但是老爺爺沒有暴跳如雷,更沒有大聲責罵,甚至沒有說破他們是“偷”,而是比劃著他們偷東西時的專用手勢,柔聲地跟祥太說:“不要再讓你妹妹做這樣的事了。”說完送給祥太和妹妹兩包零食。

柔聲細語,就如春風化雨那般,擁有溫暖人心的力量,往往比大聲責罵更具勸說力。

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深深地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和溫暖後,怎麼還會繼續對這個世界冷漠呢?

從此,祥太的靈魂開始醒悟,開始思考偷盜是否是正確的。

說話的音量裡,是能看見一個人的靈魂的,能讓人感知你是兇惡還是善良,是狠毒還是溫柔,是冷漠還是慈悲。

一個人的修養,往往就藏在一些小細節裡。而對於說話音量的控制,時常準確地暴露出一個人的修養。

以貌取人,其實是科學的性格寫在臉上人品映在眼中生活方式顯現於身材情緒起伏表露於聲音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愛不愛乾淨看指甲
好不好打扮看頭髮


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