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房地產

中國內地房地產的老師,是香港。

開發商空手套白狼的本事,取經於香港;“18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房”的房奴煉成之路,也始於香港。

“當時,不用什麼本錢,就賺那麼多錢,收錢收到自己都害怕。這樣賣下去,不知要賺多少錢!”1954年,香港“土地爺”霍英東用100萬不到的本金,在一年時間裡“蓋好”並出售了100餘棟四方街唐樓和香檳大廈、蟾宮大廈,淨賺1000萬港元,連他自己都沒料到。

他這套四兩撥千斤的本事,歸功於他生平一得意之作——“賣樓花”。

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房地產市場一片沉悶,雖然人口在短短几年間急速從50萬膨脹到220萬,住房嚴重短缺,市場需求旺盛,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很多人都買不起房,即便此前有地產商吳多泰首創“分層出售”,對普通人來說,買房仍遙不可及。

這時候,霍英東出現了,他帶著本港第一份售樓說明書,給全世界的地產行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改變。他開創先河,發明了一種能加速開發商資金週轉、又能讓普通人減輕支付房款壓力的新方法——分期付款。

當時四方街還沒動土,霍英東就告訴市民們,你們可以交五成定金,交樓前再分期付清餘款即可。市民只需1萬港元就能入市,等錢交齊了,花結成了果,租客將晉升成業主!

愛圖好彩頭的香港人把購買正在建設中的房屋(即期房)稱為“買樓花”。

這招一出,全港瘋狂,普通市民蜂擁到售樓處排長龍,地產界嘖嘖稱奇,爭相效仿。

開發商的資本金可能根本建不完整個工程,但藉助於預售制,可以先拿到客戶們的錢,其高槓杆效應刺激他們進一步激進拿地擴張,投機者輪番湧入炒樓花,再次助推了地價、房價的飆漲。

普通人在高房價、寬信貸的刺激之下,盲目負債買房。當時新樓盤開售的消息一登上報紙,往往一天內就訂購售罄。

買房,就是新一輪造富運動。到了90年代,普通市民甚至可以借到9成的貸款,香港樓市只升不跌,普羅大眾皆為樓狂,“1997年在香港,不買房就是傻子”,也是這一年,香港樓市崩盤,房奴盡數淪為時代悲劇人物,“負資產者”。

而當時正在籌措住房改革的內地起步晚,經驗全無,房企普遍缺乏資金,商品房供應量小,所以就把目光投向了香港,幾乎是將香港的模式照搬到境內。

1994年,內地引入了商品房預售制度,頒佈《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由此,內地房企正式多了一條融資渠道,地產大佬的好日子,來了。

2018年,在中國的各大富豪排行榜上,地產大佬佔據最大席位,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