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造木鵲,三天不落,墨子卻批評大而無當,韓非子揭出真相

《墨子》上說當年魯班用木頭製作了一隻鵲,飛到天上,三日不落。魯班很得意,但是墨子卻說:“這沒啥用,還不如一個車轄,一個車轄方寸之木放在車軸頂端,就能擔其五十石的重量。凡事有利於人的才叫巧,不利於人的叫拙。”一般人看到這裡都會以為墨子是在講實用主義,反對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魯班造木鵲,三天不落,墨子卻批評大而無當,韓非子揭出真相

山東濰坊:木鳶風箏亮相

事實上墨子也在進行相同的科研,他製作了和魯班這個類似的東西,《韓非子》裡面就說“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魯班做的是鵲,他做的是鳶,都是在天上飛,而且似乎墨子的技術跟魯班還有一定的差距,人家能飛三天,他只能飛一天,憑什麼墨子要批評人家魯班呢?

這就要結合墨子批評的話語來說了,墨子拿魯班的飛鵲和能承擔重量的大車比較,說魯班這個沒有用。這言外之意就是你這個飛鵲要是能馱動東西就好了。再則我們知道當年魯班作為楚國攻宋國的技術顧問,墨子前去調停,兩人就攻防及時進行了切磋,最終以魯班敗而告終。這說明墨子的技術並不比魯班差,那為什麼墨子製作的飛鳶要不如魯班的木鵲呢?

魯班造木鵲,三天不落,墨子卻批評大而無當,韓非子揭出真相

山東滕州墨子紀念館

原因只有一個,墨子的飛鳶更注重實用功能,能夠馱動物品,所以墨子才要嘲笑魯班的飛鵲華而不實,也正因為此,飛鳶最多飛一天就下來了——由此我們可以猜測,墨子要研製的就是一個飛車。

墨子最終失敗了,但是墨子的這種精神還是流傳下來了,我覺得蜀漢的諸葛亮後來研製的木牛流馬就是根據墨子的理念研製的,諸葛亮製造不出能在天上飛的交通工具,他成功製造出了地上的代步工具,只不過他這工具只是效果驚奇,實際上並沒有發揮多大效果,《三國志》上明確寫著“九年春二月,亮復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夏六月 亮糧盡退。”你看他用木牛也沒有解決糧食危機,最終還是因為缺糧退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種交通工具太慢“日行二十里”。一天才走二十里,這也太慢了,所以墨子才會傾心於飛車。

魯班造木鵲,三天不落,墨子卻批評大而無當,韓非子揭出真相

中國古代繪畫掃描資料

諸葛亮和墨子雖然都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後繼者們卻並沒有放棄,嘗試者代代步不乏其人,一直到唐僧西天取經的時候還見過這種,這事記載在楊景賢的《元雜劇西遊記》裡,唐僧西天取經,走到邊疆,驛夫告訴他再往前走驛站就沒有馬了只有驢,驢站再行一月是狗站,只能騎狗,再行一月,狗都沒有了,只有炮站。唐僧忙問什麼是炮站。驛卒告訴他“六根木柱,做一個架子,一根長木做炮梢,梢上一個大皮兜,長木根上,墜鐵錘一萬斤……把繩子綁了,入兜炮,一榔椎打動關捩子,一炮送十里遠。”這其實就是一個巨型蹺蹺板吧,這固然是飛行了,但是一趟飛下來,估計小命難保,嚇得唐僧趕忙叫“打炮送了小僧(性命)”——這是書上原話。

魯班造木鵲,三天不落,墨子卻批評大而無當,韓非子揭出真相

資料:山東威海精美沙雕栩栩如生

我以為他們失敗的原因主要是他沒有找到合適的飛行動力,他的動力來源就是機械技術,在汽油尚未被投入使用的年代裡,這種單純的機械飛行自然不能長久。在那個時候要想能夠負重飛行,只有依靠一種能源:法力。

可能是為魯班鳴不平吧《異苑》寫了一個故事,說魏王看見天鵝高翔就說我如果能像天鵝一樣高飛多好啊。就有人為他送上一個木天鵝。結果魏王的態度跟墨子一樣:“這玩意中看不中用,你拿來幹啥?”這位大哥說了一句道家的名言:“大王知有用之用,未悟無用之用也,我來給你飛一飛。”說著騎上木天鵝飛翔而去,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