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完的家譜沒人看?試試加點這個,族人從此愛不釋手!

很多朋友在修譜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耗費大量精力、財力編修的家譜,卻只有少數對族譜感興趣的或者是歲數大的族人願意認真閱讀,很多人都抱著事不關己的態度。

不但編修組的勞動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長此以往,更會影響下一代人族譜編修家譜的積極性,百年以後,甚至就沒有人再願意花這份經歷,家族的歷史也就會因此斷絕了。

編完的家譜沒人看?試試加點這個,族人從此愛不釋手!

那麼在編修家譜的時候,我們能採取哪些方法,提高族人對家譜的興趣呢?其實只需要加上一點小小的細節,就會讓你編修的家譜更受族人喜愛,也會讓正本家譜的質量都提高不少。

在舊社會,人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對姓氏文化的瞭解也非常有限,族人們對自己姓氏的文化、歷史起源都知之甚少,而且修譜人也沒有渠道去收集自己姓氏的相關資料。所以最後編修出來的家譜往往就成為了族人名字的記錄簿,沒有任何文化色彩。

編完的家譜沒人看?試試加點這個,族人從此愛不釋手!

但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了,我們完全在修譜時,可以對自己家族的姓氏來源在族譜上進行一下姓氏文化的普及。

族譜所承擔的,不應該僅僅是記錄族人名字和生平這一單一的功能,更應該具有姓氏文化宣傳功能。這樣,即使是不瞭解家譜、不在乎家譜的人,也會出於好奇,瞭解一下自己姓氏的故事,說不定也就因此對家譜文化漸漸產生起興趣了。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網上關於姓氏的知識真假難辨,浩如煙海,我們該如何搜索和編輯,才能整理出一份高質量的姓氏文化知識,為家譜的編修服務呢?

編完的家譜沒人看?試試加點這個,族人從此愛不釋手!

編修家譜是件很嚴肅的事情,絕對不能網上隨便地百度粘貼,拼湊一下就算完工。這裡小編為大家推薦幾本關於姓氏起源的權威資料,大家拿出小本本記好了:

《潛夫論》、《世本》、《古今姓氏書辨證》《氏族略》、《元和姓纂》、《通志》、《氏族志》,這幾本都是比較權威的關於姓氏的書籍,可以找到關於本姓氏歷史淵源的一些記載。

當然,還有一些古籍如《山海經》、《左傳》等也有一些內容涉及到姓氏來源,大家在整理資料的時候,不應該只看一本書,而應該幾本書相互比較閱讀,分清哪些是傳說,哪些是事實,同一個姓氏在某個時期的演化可能有很多種說法,只有從各類古籍中查漏補缺,這樣整理出的資料才更加權威,有信服力。

大家在修譜的時候,可以選擇一種最主流的說法放到自己的家譜裡,如果篇幅足夠,也可以收錄幾種比較靠譜的說法,當然編修的時候要分清主次,先收錄主流說法,再添加其他。

編完的家譜沒人看?試試加點這個,族人從此愛不釋手!

上面講了姓氏的來源後,下面就輪到編輯自己所在支系的來源。自己支系,如果老譜上有所記載和傳說,當然就更好。可以把自己所在支系從郡號再到堂號,再到自己所修族譜上的一世祖等等信息編輯出來。

這樣族譜在普及自己姓氏來源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清晰的脈絡:從姓氏的誕生,到所用姓氏的始祖,到自己先祖所創建的郡號以及堂號,再到自己一世祖。這樣完整的姓氏文化,能給族人瞭解中華姓氏產生到自己目前姓氏知識全面普及。建議章節可以這樣設計:姓氏來源,中華姓氏的誕生,某姓來源之說,某某支系流源,某某姓郡號及堂號,一世祖等等。

編完的家譜沒人看?試試加點這個,族人從此愛不釋手!

除了增加這些內容之外,你還可以收錄一些家族的合影、老照片、信件、語錄、等等,主要目的是增加族人的親近感,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這本家譜與我有關”。

當然,如果你不想花費太多精力,那麼,不收錄這些內容,還因循古制編修家譜,也未嘗不可。小編提到的這些內容,只是為你的家譜錦上添花,大家還有哪些編修家譜的好點子呢?歡迎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