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回纥为何出兵助唐而不助同为胡人的安史叛军?

于无声处34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打着讨伐奸相杨国忠的名义,自范阳起兵造反,8年的“安史之乱”开始。安禄山15万部队是唐军精锐,加之唐朝承平已久武备松弛、对安禄山反叛毫无防备,因此叛军势如破竹迅速南下,所过州郡望风而降。不久洛阳、潼关、长安相继失守,玄宗逃往四川。

玄宗入蜀途中,肃宗继位,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开始平叛。但唐军主力已消耗殆尽,兵力不足以收复两京,不得不向回纥借兵平叛。回纥三次出兵,帮助唐朝先后平定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和吐蕃对西域的侵犯。


回纥与安禄山都是北方游牧民族,语言相通、风俗相近、素来亲睦,加之叛军势如破竹、唐军节节败退、唐王朝岌岌可危,无论从哪方面讲,回纥都应该帮助叛军,为什么反过来帮助唐朝剿灭叛军呢?原因有四:

一是战略同盟互帮互助

回纥帮助唐朝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在战略上是互助关系。唐朝有求于回纥的地方就是战马,唐军战马大部分来自回纥,回纥一直是唐朝军马的主要供应商。回纥有求于唐朝的地方就是遏制吐蕃扩张,吐蕃强大后向北向西进军,攻占河西走廊、河湟谷地,妄图征服西域和回纥,多次入侵回纥,因此回纥与吐蕃是世仇,而在当时只有唐军才能遏制吐蕃的侵略并保护回纥。双方在战略上互相依靠、互帮互助,谁也离不开谁,自然就成为战略同盟了。


二是利益驱动各取所需

虽然是战略盟友,但回纥不会白白出兵。面对回纥可汗只答应不出兵的态度,唐肃宗知道回纥是在索取“好处费”。肃宗向回纥承诺:“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也就是说,唐朝只要收复长安、洛阳两座城,而两地的百姓和财物统统归回纥所有。这个条件可就相当诱人了,回纥可汗满口答应立即出兵,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入城后大肆劫掠满载而归。几年后史思明再次反叛攻陷洛阳,唐代宗不得已再次向回纥借兵,回纥再次帮助唐军收复洛阳,烧杀劫掠达十多天。

三是唐恩深重回纥不愿背弃

回纥素来与唐朝十分友好。自唐太宗起,回纥就频频入朝大唐,唐朝也给予回纥经济援助,并多次将宗室公主下嫁给回纥可汗,以增进回纥与大唐间的友谊。回纥可汗本是唐朝公主所生,自然与唐朝亲近。正是由于大唐与回纥近百年的交情,回纥才答应唐肃宗的要求出兵,帮助大唐平定了安史叛乱



四是唐军主帅郭子仪深受回纥敬重

回纥人十分敬重郭子仪,把他视为天神。公元765年,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30万大军进犯中原直逼长安。形势危急,郭子仪单骑闯进回纥军大营,其主帅药葛罗及众将见郭子仪来了,纷纷施礼,并表示回纥愿意助唐朝击退吐蕃,唐朝将吐蕃掠去的牛羊财物全部转送回纥。两家和好盟誓,共同攻打吐蕃,毙敌5万俘虏10万。郭子仪威镇吐蕃回纥,成为千古佳话,事见于《资治通鉴》。

大唐对回纥有恩、有义、有利、有助,是回纥的依靠和强援,回纥凭什么要帮一群人人得以诛之的反叛者呢?


能忍即智


虽然同为胡人,但回纥和唐朝的关系,远比和安禄山的接近。

回纥的名称,是唐朝给起的,或者说册封的;回纥能够称霸北境,也是因为唐朝打垮了突厥;回纥和吐蕃是世仇,只有唐朝才能遏制吐蕃;回纥和唐朝是百年姻亲,回纥可汗就是唐朝公主所生。而且唐朝毕竟是大国,虽然在安史之乱中,遭受巨大损失,但实力仍在;安禄山就是几州之地,且内外不稳,回纥人也不是傻子。再加上郭子仪在回纥人中是天神般的存在,素得敬重,回纥人帮唐朝不帮安禄山也就顺其自然了。

毕竟唐朝许诺了百姓和金箔,安禄山许诺了什么呢?安禄山的粟特族,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昭武九姓,是中亚的经商民族。而唐朝有鲜卑血统,和回纥比较接近。而且安禄山作为武装集团的领袖,并没有完整的施政主张和突出的政治才能,在这一点上他就落了下乘。


青年史学家


你这个问题问的有明显的缺陷。

首先你按照现代人的民族意识。把唐王朝化成了现代观念中的汉族王朝。你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不对的。

第一个在当时的古人心目中是没有民族概念的。只有家族概念和乡党概念,现代汉民族的出现本身也是一个历史各民族混合杂居而成。

另外一个。李唐王朝本身也是有胡人血统的。为什么长安洛阳出土的文物壁画。出现了大量的胡服人俑。就是因为在当时李唐王朝自身其实也是一个现代观念上的胡人王朝,当然在当时来说,这不是一个胡人王朝,而是一个正统的华夏王朝。因为当时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民族概念。就算后来的元朝也被后世明朝承认为正统的华夏文明王朝。

再一个,回纥帮助李唐王朝根源还是利益。李唐王朝承诺了,回纥出兵可以直接劫掠长安城和洛阳城的财富。

最后。安史之乱的战争,双方并没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当年隋炀帝的时候。李唐王朝的李渊李世民家族作为隋炀帝的亲戚,作为隋王朝的正式官吏。他们都可以叛变隋朝来抢夺天下。安禄山同样作为大唐的官吏,为什么不可以叛变抢夺天下?


老九门177605940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长驱直入直捣两京,洛阳长安失守,唐庭此时只能将河西,陇右等北部重镇兵力调入中原平叛。这时提出出兵助唐庭平叛的除了回纥还有吐蕃,吐蕃从松赞干布表面臣服于唐朝隐忍不发,直到其去世葛尔家族统制吐蕃就和唐朝不断地兵戎相见,使大唐的势力退出了青藏高原。到了唐玄宗前期因重用王忠嗣,哥叔翰等名将攻克了战略要地石堡城,好不容易才稍微扭转了大唐在西域完全被动的局面。

这两位邻居同时发出“善意”,唐政府自然是选择回纥了。想当年回纥能联手唐军攻灭语言习惯相通的突厥人,更何况安禄山杂胡出身,本不与回纥同宗。当然从国家层面来讲“利益”从来是摆在第一位的,回纥人也不是甘愿当“志愿军”,安禄山的老巢在北方,如果势力再坐大,对于同处北方的回纥是不利的。



再加上唐肃宗为了能尽快收复两京,竟然许诺回纥援军只要攻入洛阳,大唐只要那地盘,其它如女子,金银财宝任凭回纥抢掠。面对如此优渥吸引人的条件,一下子就激发了北方少数民族抢掠中原的传统基因,他们掂量着这买卖值得做,自然就卖力了。面对破碎的江山,大唐的选择是“两害相侵取其轻”,统制者当然是首先眼前保住自己的统制为最重要,哪怕这种做法是饮鸩止渴。


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若干年以后,回纥同吐蕃联军犯唐,虽然被郭子仪斡旋“劝退”,但唐在回纥面前已经没有了以前的底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因为回迄人在和唐朝的交往中很欣赏唐朝的技术和文化,在少数几次的矛盾中,双方出兵互相攻击过,秦王李世民被回迄兵抓去了,秦王李世民在和回迄王的交谈中,秦王李世民的学识、胸怀受到回迄王的赞赏,回迄王有个女儿非常欣赏秦王李世民,回迄王就把女儿许配给秦王李世民为妻,这样秦王李世民和回迄王有姻亲的关系,后来唐朝和回迄的长期交往中都有很多姻亲关系,皇族之间通婚联姻的非常多,所以后来回迄王在安史之乱中帮助唐朝李姓王朝反击安史之乱!另外李姓是在华夏汉族轩辕黄帝袁少典时给兄弟取的姓,李姓是华夏汉人,不是胡人!




爱袁说中华真历史解密


唐朝也不全是一个彻底的中原王朝,唐皇起码有部分鲜卑血统,因此比较注重实用主义,对待少数民族是能利用则不放过,最擅长的就是以夷制夷,让别的部族与唐联盟或者臣服去攻打别的民族或部族,与回纥结盟早就开始了,为的就是对付后突厥,后来回纥大破突厥,成为草原霸主,仍旧与唐朝交好,互利互惠,及安史之乱爆发,迅速波及中原南北,一时难有对策,回纥喜欢实惠,没有索要唐朝土地,仅仅是满足于物质享乐,唐朝当然求之不得,安禄山反叛唐朝,如果坐大,迟早也会对付回纥的,这是现实的迫切威胁,比起吐蕃的威胁这个更大,如果不在可控时期帮助唐朝,一旦唐朝整个北方沦陷,回纥就会成为下一个被征服的目标,以安史之胜回纥想自保也难,无论是切实的利益需求,还是未来的战略安排,回纥只能帮助唐朝,借助唐朝东亚霸主的地位去实现,而不可能去帮助叛乱还未成功的安史,就如回唐联合搞垮了后突厥一样,这种战略互惠需求岂是安史能给予的!


梦旖江南月


初,上欲速得京师,与回纥约曰:“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唐朝实行的是借驽平寇的策略,借回纥兵打安禄山,破城之日,允许回纥兵纵兵劫掠,洗劫一空,金帛、子女归回纥所有,领土归大唐,这个条件很诱人的,

安禄山不存在借兵的问题,要借也不可能借回纥兵,他可以从他防御的契丹、室韦借兵吧?回纥在西部,现在的新江,你怎么借?借倒是能借,怎么过来?

不要用现在的民族观念去考虑国与国的矛盾,同一个民族势同水火的多了去了,这还用举例子吗?旁边那个半岛还斗得不很??


南朝四百八十寺


这个问题本身就很奇怪。胡人只是我们对化外之民的统称。

但事实上,回纥和安禄山所属的粟特人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民族,甚至说完全不同的种族都可以。相对来说,回纥人和唐人的血缘关系,还比粟特人更近一些。

即使从地理位置来说,回纥人在西域,安禄山偏向东北。回纥人当然会考虑和邻居唐人达成交易,而不是联络十万八千里外连胖瘦都不知的安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