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被欺負,這2句話,不要隨意和孩子說

下午表姐來電話說:侄子在小區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又被欺負了,表姐怒氣衝衝地說:明明是侄子自己帶的小汽車,但另一個小朋友想要玩,侄子不同意,那個小朋友就把侄子推翻在地,侄子只是大哭,也不懂反抗。表姐看到侄子“懦弱”的樣子,很是生氣,但又不知該怎麼教育讓侄子學會還手。

從頭到尾,沒有聽到表姐說起那個推人的小朋友是不是太霸道?只是不斷的在說,侄子為什麼這麼“膽小、懦弱”,而且還不懂還手?也有很多人會說,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搶搶玩具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當然,如果能讓孩子自己獨立處理好,當然是最好,但是如果孩子總是被欺負媽媽就要注意啦。

不想讓孩子被欺負,這2句話,不要隨意和孩子說

不想讓孩子被欺負,這2句話,不要隨意和孩子說。

1、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如果兩個小孩爭搶起來,經常看到家長會在一旁對大一些的那個說:你是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孩子一開始可能並不答應,但是被家長經常這樣說的話,慢慢就會形成錯誤的認知習慣。表姐就是這樣,經常教育侄子要讓著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所以侄子去到外面,即使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也絕不敢輕易還手,因為在孩子的潛意識裡,他也怕對方是弟弟妹妹,擔心還手違反了媽媽要求自己的原則。

所以媽媽不要隨意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概念,而是應該讓孩子學會清晰自己的界限,和自己的物權意識。不管對方年齡大小,都沒有權利侵犯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從認知上去學著維護和保護自己,學著不再輕易被欺負。

不想讓孩子被欺負,這2句話,不要隨意和孩子說

2、為什麼人家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呢?

有一些父母在聽到孩子哭訴說:自己又被別人欺負了時,會非常生氣的反問孩子,“為什麼人家不欺負別人,就專欺負你呢?”父母的意思是要孩子去反思,是否有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也是希望孩子下次不要再受到欺負,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孩子聽著家長這樣的反問,只會讓孩子覺得,連爸爸媽媽都不信任自己,孩子會更加沒有安全感。

在心理學上,安全感是馬斯洛裡的需要層次理論,它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安全感是一種積極的自我保護措施,對個體以及整個人類社會都有著重大意義。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安全感是來源於父母絕對的信任和保護。

當孩子受到欺負時,如果得到的是家長的不信任和反問,孩子不但不會長進,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依無靠,而且如果家長不及時告訴孩子,下次遇到同樣事情的正確處理方法,他並不知道下次應該如何去做。

不想讓孩子被欺負,這2句話,不要隨意和孩子說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哭訴時,家長不是去反問孩子,去質疑孩子,而是應該聽孩子描述事情的經過,幫孩子一起分析,並尋找下次的解決方法。並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永遠信任他,保護他,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安全感。

許多時候,孩子之間的打鬧可能是一些無意識的行為,但是這2句話,不要隨意和孩子說,以免對孩子造成心理的負面影響。每個家長都需要從小教會孩子自己的界限感和物權意識,懂得如何進行自我保護,避免被欺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