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路上

我是陕西高速集团公司第三批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人员——张阳。每每想起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这个远离我家乡600公里的地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我想这段驻村扶贫经历在我的一生中都是一段美好而有意义的记忆。

李家城则村,陕北高原上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村庄,来这里打破了我的很多人生第一次: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第一次远离家,第一次自己做饭,第一次来到陕西的北部,第一次接触农村的工作,第一次做伟大的事业......

之前一直从事收费工作,刚开始做脱贫攻坚工作时,闹了不少笑话。语言就是一大障碍,入户走访调查贫困户情况,老乡们一口纯正的陕北话,我询问情况时老乡们时不时的会说一句“害怕”,我在想老乡们害怕我不敢说实话?怎么老是说“害怕”,我内心暗暗地提醒自己,难道是老乡们都不愿意给我讲,最后我也不问了,让一起来的扶贫干部和乡亲们沟通,我回来的路上一路叽咕着,这还能沟通吗?当我正埋怨的时候,一起扶贫的同事给我说:不要多想,咱们这个村子的群众都很淳朴,全村的群众也都很和谐,他们所说的“害怕”不是我们说的害怕,这是他们的方言“喊不哈”就是不知道的意思。原来“喊哈了”就是知道了的意思。这是我学的陕北方言中的第一个词。

一天刚过八点,村支书的电话就进来了:“张队,上次咱们和净化器公司商量给贫困户免费安装净水器的事情已经稳妥了,安装公司已经从县城出发了,咱们一起过去把净水器给安装上......,”。喂......喂......书记、书记。电话已经挂断了,早饭还没做。村支书都出发了,我们也就不吃了,拿了包牛奶匆匆的出了门,直到晚上八点多才返回驻地,这样的工作是常态,我已经习惯了。

郭爱忠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双肾受伤丧失劳动力,解决干净的饮水实施成了他维持缓解病因的重要措施,经驻村工作队多次和乡镇、村委会协商,今天终于把这难题敲定了。当众人肩挑背扛着净水实施走进郭爱忠的院落时,带着口罩晒太阳的郭爱忠,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一一来人道谢。病魔侵蚀了他原本魁梧的身材有些弯腰佝偻,但煞白的脸色挂着一行感激的泪滴。这一刻我觉得我所有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工作队在和郭爱忠聊下一步的脱贫措施时,安装师傅大喊:不好了,不好了,水管破了。强大的水压顿时冲向窑洞内壁,大块的装饰泥掉了下来,水已经漫过了脚面,四溅水花,让10月本已寒冷的陕北更加寒冷。没容多想,我脱掉外套盖了上去,这才引水的引水,关阀门的关阀门,好一气忙乱。后来郭忠爱的爱人感激的说:“今天真的害怕了,要不是你们来,我的窑洞要塌了”。听说这个水龙头有二十年的历史了,今天在安装净水设施之际爆发了,工作队自费给郭忠爱家卖了一个新的水龙头。

安装结束后,郭忠爱要留一行人吃饭,虽然我们很饿,但我们还是婉拒了,我们是脱贫攻坚的战士,不能再让这个雪上加霜的家庭有丝毫的不快。回驻地的路上碰到了五保户老人刘锦爱,他说地里的草都这么高了,不除掉会影响庄稼的生长哩,我来帮你除吧,接过锄头,看着很简单的除草,干了有二十多分钟就干不动了,老人一直给我拉话着,想着老人一个人平时很辛苦,今天我就当他几个小时的儿子,为老人尽尽孝。

老人说自己以前的经历,感谢现在的政府和我们工作队的帮扶,他万万没有想到现在还有人来帮助他,在五六十年代没吃的就饿死,现在六十岁还有养老金领,我是五保户还有钱,现在生活富裕了,国家好得很,刘锦爱高兴的对我们说着。

回到驻地后已经是晚上的7点多了,我们吃着泡面立即对一天来的工作记录和走访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周身的劳累,点点的爱意,帮扶是在被病痛梦魇里挣扎向好的人,想想我的付出所有的不悦一扫而过。 (张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