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小編作為80後末班車的好少年,從小就聽到奶奶唱的歌謠: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這位當年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放牛郎。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也有過一些動畫作品給孩子們講述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當然加入了很多藝術描寫的成分。

歷史上真實的王二小是個怎樣的人呢?


王二小的苦難童年

王二小本並不姓王,本名閻富華,1929年1月22號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

他排行老二,哥哥叫石頭,父親閻貴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人,給本村大地主劉文勤扛活謀生。

在座破舊的草房裡住著二小一家,母親閻張氏給人做針線活,全家四口擠住在本村奶奶廟中。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保定市淶源縣

1939年夏天,暴雨成災,莊稼顆粒無收。

正值抗日戰爭剛開始的兩年,天災人禍趕到一塊了,幾乎是“無村不戴孝,處處有哭聲”。

二小的哥哥和父母,均在1940年前後因病餓去世。

11歲的二小開始了逃荒的生涯。


二小參加革命

1940年5月,流浪的二小走到了一個叫狼牙溝門的地方,因為飢餓暈倒在路邊。

村委會的王主任收養了他,取名為王二小,安排他在劉姓的大戶人家放牛。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那時候晉察冀軍區一分區獨立師老一團的騎兵連就駐紮在狼牙溝附近,二小經常去騎兵連玩,還喜歡上了騎馬。

二小很內向,不太愛說話,一年四季總是穿一件很破的小褂。

騎兵連的吳連長非常喜歡這個孤兒,常常給他講打仗的故事,到了開飯的時間就留份飯給他吃。

第二年二小加入了兒童團,一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誘敵深入,抱憾犧牲

1942年10月25號早晨,13歲的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

一隊幾十名日寇正端著刺刀長槍從狼牙口往範莊旺村方向走去。

前方的山溝裡隱蔽著八路軍的後方機關,還有不少鄉親們,萬一鬼子摸進那條山溝,不僅八路軍的後方機關受損失,鄉親們也將在劫難逃。

可是這時候跑回去報告已經來不及了。

二小突然想起騎兵連為了保護後方機關和群眾,就埋伏在旁邊石湖旮旯的石嶺子上。

於是二小故意暴露了自己,機智的同鬼子周旋,在獲取了鬼子的信任後,二小提出為鬼子帶路。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一隊鬼子進村掃蕩,王二小為其帶路

二小故意將這些鬼子帶到了騎兵連的埋伏圈,鬼子一看石湖旮旯這個地方是條死路,嘰嘰喳喳一片“巴嘎”,當時就慌了。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二小犧牲地:石湖旮旯

二小剛要溜走,被惱羞成怒的鬼子一把抓住,揮起了洋刀。

第一刀,斬下了二小右手的5根手指;

第二刀,刺入了二小的胸膛。

然後,鬼子殘忍的將這個瘦小的身軀舉了起來,重重的摔在岩石上。

與此同時,埋伏在山嶺上的槍聲響起,很快全殲了這對鬼子。

但這個瘦小卻偉大的身軀,卻因傷勢過重與世長辭,永遠長眠在了劉家莊的深山老峪裡。


尾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60年後仍然被人們傳頌,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如花兒一般的生命,在最美的時候,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獻給了後世千千萬。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王二小紀念像

看看我們身邊10幾歲的小朋友,深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無數先烈用鮮血保衛了我們的國家,用生命墊起了後代延續。


百年前的一個放牛小兒的故事,至今傳唱,無人不知

記得關注我喲,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