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中國歷史上堪稱經典的戰爭很多。有這樣六場戰爭,不僅精彩絕倫、名垂青史,而且以成語典故的方式流傳下來。下面,就讓我們一一回顧下。

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一、“紙上談兵”-長平之戰

商鞅變法後,秦國國力逐步提升,到長平之戰前,東方六國裡,只有趙國能與之一戰。前262年,秦趙在長平爆發大戰。戰爭初期,廉頗堅守不出,秦軍無計可施。秦國使用反間計,讓趙王以趙括取代廉頗。同時,秦軍將主帥換成白起。白起故意詐敗,引誘趙括全軍出擊。然後出奇兵截斷趙軍退路和糧道。被圍四十多天後,趙括在突圍中戰死,剩餘趙軍投降。白起將降卒全部坑殺。

長平之戰後,趙國主力盡失,秦國統一天下之勢不可逆轉。

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二、“破釜沉舟”-鉅鹿之戰

陳勝、吳廣起事於大澤鄉,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秦軍反撲,圍困趙國義軍於鉅鹿。楚軍主帥宋義按兵不動、坐觀成敗。於是,項羽殺之、奪兵權,隨後燒燬營地、沉船砸鍋,只攜帶三日口糧渡河援趙。後路斷絕,楚軍人人效死,敗章邯、斬蘇角、俘王離、迫涉間,項羽威震天下,成為諸侯盟主。

鉅鹿之戰是項羽人生的巔峰之戰,也使得秦朝名存實亡。

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三、“四面楚歌”-垓下之戰

秦亡之後,楚漢爭霸天下。

經過四年大戰,劉邦與韓信佔據大半天下。前202年,劉邦與項羽在垓下決戰。漢軍五十萬,楚軍十萬。在韓信的指揮下,楚軍大敗,困守垓下城。劉邦用張良計策,傳唱楚地歌曲,使楚軍士氣崩潰、項羽被迫出逃,最終在烏江自刎。

項羽敗亡後,天下盡歸劉邦,四百年大漢正式開國。

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四、“封狼居胥”-漠北決戰

漢武帝即位後,反擊匈奴。經過幾十年鏖戰,使得漠南無王庭。

前119年,漢武帝以衛青、霍去病為帥,出定襄、代郡,深入漠北與匈奴決戰。衛青遭遇單于,以武鋼車結陣、防守反擊,斬首兩萬、迫使單于棄眾逃跑。霍去病則碰上左右賢王,通過猛攻、不給喘息機會,徹底打垮他們,殲敵七萬。

此役過後,匈奴在幾十年時間裡都無力威脅漢境。

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五、“投鞭斷流”-淝水之戰

晉朝八王之亂後,內遷胡人紛紛起兵叛亂。中國北方成為諸胡爭雄的戰場,晉朝偏安東南。

383年,前秦苻堅傾國南下,想要統一天下。東晉與前秦戰於淝水。

東晉軍隊渡河時,苻堅不聽勸告,下令後撤讓出岸邊,想要用騎兵沖垮晉軍。誰曾想,前秦軍隊一後撤就陣勢大亂。藉此機會,晉軍全軍突擊,一舉沖垮前秦軍陣,迫使苻堅逃跑。

看似強大的前秦,瞬時崩潰,中國北方重新陷入混亂中。

中國歷史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六個成語典故!

六、“直搗黃龍”-岳飛北伐

南宋建立之初,內外交困。既遭受外敵入侵,又有農民起義。

岳飛被重用後,先是剿滅鐘相楊么起義,解除內患,然後收復襄陽六郡,穩定長江防線。1140年,岳飛第四次北伐,在潁昌、郾城、朱仙鎮連續大破金軍,離故都開封僅僅二十里,勝利在望。

以宋高宗、秦檜為首的投降派,不敢得罪金人,強令岳飛班師,十年之功毀於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