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潤龍」身份造假:17歲少年炮製自己,心理意識如何形成?

“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多家企業董事長,某互聯網經濟研究中心處長……”近日,神秘男子“史潤龍”在網上頻頻引發關注。9月7日,新華網發佈聲明稱,有人假冒其名義發佈《新華網評:“扶貧英雄”史潤龍扶貧金句引發的社會思考》,嚴重損害其形象,已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舉報,並將根據核查結果依法追究冒用者的相關責任。(北京青年報9月11日)

“史潤龍”身份造假:17歲少年炮製自己,心理意識如何形成?

從史潤龍的個人經歷可以看出,幾乎社會上所有的熱點頭銜他都有,可以說他頭上的光環足以讓諸多成功人士望塵莫及。論學歷,他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論商曆,他是潤隆集團董事長與FFGC超跑俱樂部創始人,論關係,他是奧巴馬的私人朋友,也是馬克龍的座上賓,而這一切都有照片為證。

“史潤龍”身份造假:17歲少年炮製自己,心理意識如何形成?

但到底史潤龍是個什麼人呢?據濟南公安局調查,史某龍系山東濟南人,2001年8月出生,初中肄業,今年17歲,為滿足個人虛榮心才炮製編造各種頭銜,找他人代寫文章,並虛構場景在網上進行發佈。由此可以看出,那些與奧巴馬及馬克龍照片原來都是PS加工而成,就連在主席臺上講話的圖片也是精心合成的偽照片。

“史潤龍”身份造假:17歲少年炮製自己,心理意識如何形成?

然而,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為何如此裝飾自己呢?其實,這既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之所以說它是一個簡單問題,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願意給自己頭上加上諸多光環,而在網絡社交平臺上,這些光環就是贏得尊重和話語權的籌碼,因此,他就會從中得到巨大的心理滿足,並在虛幻的心理世界中,充當可望成為的那樣人,塑造一個鏡子裡的自我。

而之所以說它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是因為人的行為都是意識的再現,有什麼樣的意識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出現。但史潤龍的意識也是來源於社會現實的反饋,而在現實社會中,一些人頭上有著數不清的光環,不管是真是假,總會有人願意買賬。

“史潤龍”身份造假:17歲少年炮製自己,心理意識如何形成?

比如近年抓到的一些騙子,他們有的冒充企業家,有的冒充歷史名人後裔,有的冒充富二代,但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能獲取別人信任,並因此而得到了想要的利益,而這種現象一再出現,也就在客觀層面成為了史潤龍心理意識形成的參照座標,而此時的史潤龍已不再是他本人,而是已成為了他想象中的那種人,這樣的人格形成,才是最複雜的方面。

因此,史潤龍編造了那多頭銜,PS了那麼多名流合影,並炮製出與年齡無法相配的人生經歷,這一切看似一個笑柄,但人們卻怎麼也笑不起來。因為他的心理及以他的行為,都是來自於社會某些虛浮景象的碎片,只是他在心理意識層面合成為一個整體而已。

“史潤龍”身份造假:17歲少年炮製自己,心理意識如何形成?

所以,人們在看待17歲的史潤龍“傳奇身份”時,不應當僅僅聚焦於他的虛榮心,而應當將他放在更大的客觀背景中來解讀。因為背景中的人,並不僅僅只是史潤龍一個,他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因為17歲左右年齡段的人,其心理意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趨同性。因而,揭示史潤龍“傳奇身份”形成的客觀背景,才是最大的焦點,它可以避免更多17歲年段的青少年誤入歧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