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Skype、Snapchat、Kik…… 美國的聊天軟件遍地開花,各自滿足著不同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社交需求。相比之下,QQ、微信幾乎就是中國聊天軟件的全部。

有人在試圖改變這種情況。日前,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報道了中國兩個全新的社交軟件:POP 和 Echo,它們希望以獨特的產品設計滿足日益龐大的微信無法滿足的細分人群。有意思的是,它們都是由曾在微信負責產品的高管創辦的。

除了 POP 和 Echo,2017 下半年以來,市場上還密集出現了一批新的社交軟件,從 Soul、一罐、微光到子彈短信、Spot、Flow、Soda、Alice Map,它們特點鮮明,設計獨特,不少都拿到了不菲的融資。沉寂已久的社交「戰場」重新活躍起來。

還在內測的 Echo 拿到了 4000 萬美元融資

雖然米聊做得最早,但在微信出來後,雷軍還是果斷放棄這個曾經被列入小米「三駕馬車」的重要產品。

事後覆盤,他說本以為騰訊在一年後才會跟進,沒想到後者只給了小米三個月。騰訊對社交的深刻理解已經被寫入 DNA,這個領域很難有人能染指。這也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社交產品難以獲得投資機構青睞的原因。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米聊曾是小米戰略級的產品. 圖片來自:銀杏財經

Pop 和 Echo 是個例外。目前,還在內測中的 Echo 已經獲得來自高榕資本的 4000 萬美元融資,後者是拼多多的早期投資者。Pop 也拿到了 BAI(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的投資,具體金額未透露,但保守估計,也在千萬美元級別。

兩位創始人是他們的公司獲得高額融資的關鍵。

The Information 透露,Echo 的創始人是前微信高管 Huang Tianqing。查詢企業工商信息可知,開發 Echo 的公司廣州星空計劃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是黃天晴,而他曾多次在微信的年度大會微信公開課 Pro 版亮相。

2016 年初的大會上,時任微信事業群開放平臺基礎部基礎產品中心總監的黃天晴,第一次向外界公佈了 2015 年微信公眾平臺的成績。2017 年底的微信公開課 Pro 版,他上臺詳細介紹了小程序具有的幾大能力。在一次微信和外交部的合作活動中,黃天晴被介紹為「負責微信公眾平臺與小程序的產品總監」。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微信公眾平臺讓很多品牌有了新的發聲渠道

網上還流傳著一份署名為微信產品經理黃天晴的講述移動互聯網發展的 ppt,時間是 2011 年 8 月,此時微信剛推出 8 個月。

Pop 的創始人是 Genie 林,她同樣是非常資深的微信產品經理。2014 年,Genie 林曾在一次極客公園的活動上做過分享, 她在 2010 年加入騰訊廣研團隊,一開始在 QQ 郵箱部門擔任產品經理,並在微信項目組成立後加入。做分享時,她的職位是微信基礎產品部產品中心副總監。

一位參加過 Genie 的產品分享活動的知乎用戶還透露,她參與過 QQ 郵箱的漂流瓶產品。而在一篇介紹微信誕生過程的文章中提到,Genie 還曾負責第一個版本的朋友圈設計。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QQ 郵箱的漂流瓶功能也被移植到了微信上

這是兩位參與了微信從 0 到 1,並在之後擔任重要領導職位的資深產品經理。在投資一個社交軟件時,這幾乎是投資人能找到的最豪華的陣容。

中國版的 Snapchat?

社交產品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投資圈信奉一個邏輯,社交是一個週期性產品,幾乎每五年核心用戶發生一次迭代。

所以,青少年永遠是社交軟件追逐的熱點。在這個方向做得最好的 Snapchat 是很好的參考範本,而 Pop 和 Echo 都在很多方面借鑑了 Snapchat。

Pop 的界面和 Snapchat 極為相似,都將 app 劃分為了聊天、拍照 / 攝影、發現及添加好友 3 個模塊。交互上,它也復刻了 Snapchat 的體驗,充分利用了大屏手機的特點,將主要的操作手勢設為「划動」而非「點擊」。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Snapchat 和 Pop,如果你習慣了 Snapchat 的操作,會覺得這才是更自然的交互

Snapchat 最初賴以成名的特點是「閱後即焚」,Pop 也引入了這種機制。你和好友的聊天、發佈的 Pop(類似微信朋友圈)都會在 24 小時後消失,這是為了最大程度消除用戶的社交壓力。

Pop 給自己的定義是「真正的朋友,真實的生活」,它希望用戶在這裡表達自我,用鏡頭記錄日常生活。

Echo 的 app 目前還在內測中,需要使用 Echo 的好友邀請才能進入。它的設計很大膽,直接把好友拍攝的照片或視頻(被稱為「瞬間」)顯示在用戶首頁上,用戶的評論、點贊會像彈幕一樣「叮」在朋友的瞬間上。每個瞬間同樣會在 24 小時後消失。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抄襲了 Snapchat 的 Stories 功能的 Instagram 反而打敗了前者

在 The Information 看來,Echo 就像是給 Snapchat 的 Stories 功能加上了更多的表情和貼紙。

資本重新愛上社交軟件

2018 年 2 月,陌陌出其不意地宣佈以近 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探探。

這個收購案也刺激了沉寂許久的社交賽道,當一個社交軟件無法顛覆市場霸主時,對投資人來說,被併購也是一個不錯的退出渠道。

而 00 後開始成年,以及越來越龐大臃腫的微信是投資人重新看好社交軟件的更深層原因。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青少年對社交有旺盛的需求. 圖片來自:thinkstock

2018 年,最大的一批 00 後開始讀大學了。因為時間、社交關係等限制,他們更多使用 QQ 而不是微信,在大學裡,可以更自由地使用手機的他們很可能會選擇新的社交平臺。

微信,還是更新的社交平臺?這是 00 後們的問題,更是創業公司的機會。

除了 Pop 和 Echo,市場上還出現了基於地理位置(LBS)的社交軟件 Spot 和 AliceMap,匿名精神社交應用 Soul,主打匿名傾訴的「樹洞」社交應用一罐,可以在看視頻時一起聊天的微光,甚至連曾經的資訊應用即刻也在轉型社交媒體。這些應用都希望滿足特定用戶的特定社交需求,日積跬步,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一罐的產品界面. 圖片來自:刺蝟公社

與此同時,「剋制」的微信已經開始起變化。

一方面,它已經成為日活 10 億的全民應用,被熟人尤其是家人窺視的壓力,過載嚴重的信息量,鋪天蓋地的營銷推廣都讓一些人視微信為負擔。

另一方面,進入成熟期的微信也開始更多地考慮商業化。3 月,微信朋友圈開始在一部分用戶中開放第二條廣告;一開始剋制到「冷淡」的小程序,也被微信賦予了更多的權限和入口;曾經不知信息流為何物的張小龍,也開始加快「看一看」的迭代節奏。

騰訊兩位前高管想在社交上挑戰微信,資本正在支持他們這麼做


▲ 火起來的小程序吸引了無數想來「薅流量」的人

抖音的成功,則讓創業者和投資人看到了用視頻挑戰微信的可能。前文提到的社交軟件,雖然在設計上大相徑庭,但它們幾乎都把圖片和視頻分享作為最重要的功能,這是年輕用戶的社交語言,功能簡陋的朋友圈短視頻並不能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當然,現在談顛覆還為時過早,甚至這些社交應用能不能滿足各自的目標用戶都是個問題,它們大膽的設計也經常讓用戶覺得摸不著頭腦,長期觀察社交應用的資深人士金葉宸直接諷刺這些「社交新貴」都是垃圾。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樂見一些新產品用創意、設計去挑戰行業的壟斷者。就像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關山行在接受 The Information 採訪時說,「每個社交軟件都有一個週期,而微信已經統治這麼多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