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向前!向外!——從廣交會看中國企業轉型升級

新華網廣州10月19日電(陳俊松)這幾天,廣州琶洲會展中心,一個全球矚目的“大賣場”人潮湧動,氣氛火熱。

10月,廣州迎來第12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本次展覽面積超118萬平方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採購商在此尋找心儀的“中國製造”。

這是每年兩度的中國對外貿易的盛會,也是中國企業在鎂光燈下的集中“審視”。

從建材到家用電器,從通信產品到農用器械,在廣交會參展商的展臺中,可以一窺在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下,中國企業的主動作為和轉型升級之效。

品牌向上:創新構建核心動能

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今年上半年,華為公司銷售收入超過3200億元,同比增15%。而這,發生在電信、手機行業面臨諸多挑戰的前提下。

“我們要深刻理解國際形勢的變化,但更重要的是要構建自己的核心能力。”華為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廣交會的一場論壇中說。

縱觀世界各國,著名品牌均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而這種能力背後則有賴“核心能力”支撐——中國創新、中國質量和中國服務的不斷突破。

惠達衛浴連續20年參與廣交會,展位上人氣頗高。1998年,惠達衛浴在廣交會的成交額不足百萬美元,而如今,一年的出口額達1.5億美元。

“我們在廣交會上產品至少有50%,有時甚至達80%是新品,讓客戶一直看到你在創新,才會有吸引力。”惠達衛浴國際市場營銷部總監閆振利說。

記者走訪中發現,品牌、技術、創新成了國內參展商口中的高頻詞;而在展位上,全息透明投影、定製化智能家居、VR遊戲體驗……創新亮點令人應接不暇,處處體現中國企業創新的活力和慾望。

60多歲的採購商羅格來自美國,參加廣交會已有30個年頭。在此次廣交會上,他體驗了中國品牌的物聯網洗衣機等新產品後,十分感嘆中國自主品牌的發展速度, “以前中國的家電靠便宜搶市場,現在的家電創新已經領先全球”。

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裁杜佳斌也是廣交會的“老朋友”了,幾十年來,他親歷了中國產品質量的躍升。

“20多年來,通過廣交會,我們見證了中國出口企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質造’的蝶變。”杜佳斌說,這幾年,中國出口的商品從勞動密集型的消費品逐漸轉向技術密集型的工業或者裝備製造業。

知識產權保護向前:制度築牢創新根基

一個沙灘摩托車的展位人來人往,參展商在接待境外客戶的間隙告訴記者,儘管他們年銷售額算不上高,但在細分市場中也算翹楚。

“這一次廣交會,我們就發現有其他企業在模仿我們,侵犯了我們的專利設計。”這位參展商說,“目前已經將材料遞交給了廣交會,正在等待處理結果。”

創新背後,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日益增長。

“保護創新,是現代化國家法律制度的一個重要目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吳漢東在廣交會的論壇上表示,創新是大戰略,知識產權保護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剛需。

今年春季的第123屆廣交會中,共有533家企業因知識產權被訴,其中269家企業最終被認定為侵權。近年來,許多“山寨”產品被掃地出門,有的侵權企業甚至被逐出廣交會,保護了企業的創新動力。

我國保護知識產權的制度機制正在不斷完善,先後成立了3家知識產權法院和10多家知識產權法庭,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等,均是保護知識產權的重大舉措。

產權保護沒有國內、國外之分,過去十年間中國使用外國技術支付的專利授權和使用費增長4倍,2017年排名全球第四,為中國推進國際合作築牢根基。

吳漢東說,在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國將實行更加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保護知識產權是中國的一貫主張。”

中國專利如今呈現爆發式增長,不過與部分發達國家相比,專利的質量和佈局仍有可待調整的空間。

“如果無效的專利也受保護,那方向就錯了。”宋柳平說,“我們要形成一種氛圍,不是鼓勵吹專利泡沫、向財政要錢,而是保護真正有價值的創新者,能從市場獲取經濟價值的創新者。”

市場向外:多元帶來更新機遇

廣交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眾多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之路在此起步或騰飛,擴大了外貿“朋友圈”。

蘇美達集團公司副總裁彭原璞仍然記得18年前的廣交會。當時蘇美達的發電機業務剛起步,他和發展中國家的客戶一個接一個談,下午三點後才能吃口飯。最終努力有了成果,蘇美達的產品在非洲市場非常穩固。

“現在我們在非洲是第一品牌,取代了日系品牌的地位。”彭原璞對這一成績十分自豪。

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情緒升溫,給蘇美達的北美市場帶來了一點挑戰。不過他並不是很擔心,“跟進大的國家戰略,再加上中國人特有的勤勞肯幹。我覺得中國企業不缺機遇,我們中國產品將更多在世界舞臺上佔有應有的地位。”

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法務總監譚文勇認為,單一市場份額比較大、產品種類單一、供應鏈管理薄弱、研發投入薄弱等是中小企業的普遍難題。“如果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只要當地法律發生變化,就會形成市場壁壘。”

面對複雜多變的貿易形勢,企業紛紛謀求轉型升級。譚勇建議,中國企業要實施出口和產業鏈的多元化,在全球市場進行供應和銷售。“大疆的產品以前是做出口的,現在國內市場也做起來了。”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是諸多中國企業的選擇。“我們的主要出口市場現在是在歐美,但是以後會加大在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份額。”廣東歐文萊陶瓷有限公司國際營銷總經理黃卓力說。

溫州碩而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旭宇說,印度、南非、西亞、東盟等將是 公司的未來市場開拓的目標。

據廣交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廣交會前十大采購商來源地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佔7個;來自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成交佔廣交會出口成交總額超過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