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的老人有多難?

清風微揚


二婚的老人有多難?這個問題主要與中國封建落後的婚煙傳統思想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的傳統是嫁雞隨雞,一夫而終。解放後雖然婚姻自由,但只對年輕人自由,老年人還不那麼自由。老年的婚姻更難很難自由。因為老年人還多了子女的約束。還有大部分人認為老年人就不需要再尋找滿意的伴侶,片面認為異性結婚就是生兒育女。認為異性老人志同道合者玩在一起是不正經。部分人就會說三道四。在後面指手劃腳。這其實就是中國落後的傳統思想作怪。人的一生也就幾十年,老年人辛辛苦苦把子女養育成人,就完成了他們傳宗接代的任務。老人開始可以放鬆一下,享受一下晚年的自由生活。能和心愛的人玩在一起,在一起唱歌,在一起散步,在一起旅遊。她們在一起幸福快樂著。她(他)們也人生無憾。我們中國已經進入老年化。老年婚姻問題也應該與時俱進,解放思想,甚至可以放開老人一夫一妻制,可以一夫二妻。只要她們玩得來,能起到互相照顧,互相幫助,互相體貼,互相關心。他們在一起能過得開心,幸福就可以。而且可以極大地開發老人的互助能力,減輕子女負擔,減輕國家及社會的負擔。所以在當今老人社會,人們要改變傳統觀念。多給老人一些自由,多給老人一些寬容,讓中國的老人能自由自在地過上晚年幸福生活。


陳早華


大姐的鄰居小華今年五十四歲,她媽八十歲了,十五年前她爸去世了,小華媽就決定再走一步了,嫁給一個退休幹部,這個幹部不知道為什麼,終身沒有娶過媳婦,是個老光棍!

小華媽一表態,兒子女兒都反對,兩個兒子當即說,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可是老太太的兒女卻不樂意了,以為媽媽都六十大幾歲了,還改嫁,太讓人生氣了!怕莊裡七大姑八大姨的笑話了!還有,面子上也難為情!以為孩子不養活老孃了,才會尋找一個後老伴!就這樣,兒子女兒都不理老太太了!

再婚的老人,不被兒女理解,因此斷了來往,很傷心難過了。可是,兒女如果支持,又互相防著,老頭死了,還會追逐老太出門,一點保障也沒有,也是個難事。

都說,二婚夫妻二個人二個心,彼此互不相信,互相防範,像防賊一樣,很是不順心。如果有兒女養,老太還是不改嫁。老頭,有工資收入,兒女支持可以找個老伴。不然,千萬不要尋找後老伴,找了會更不舒心。


金色陽光溫暖


說實在話,二婚的不管是老人又或者說中年人一般都是很難相處,中年人一般都是你帶個孩子來或者是男女雙方都有孩子,後爹後媽都是很尷尬的,如果是老年人的話就更沒有必要去趟著混水了,老年人的二婚三婚都是沒有好結局的,我們小區有一老太太,她就揚言我一定要找一個真愛我的人,結果錢折騰光了,結了四次,都是年頭拉天窗年尾拜拜,勇氣可加下場特慘,最後男方的孩子說,啊姨回你自己家吧,我們都覺得你老人家特不要臉,自己拿著行李就來了,你當我們家是養老院啊,最後還是自己拿著行李回自己家了,就算是這樣,回到自己家並沒有有好日子過,因為出來的時候兒女們都說媽不要去了,我們養到老送終,老太不聽出去了,最後恢溜溜的回來沒有一個人理她,連那小不點也恨她,最後老年痴呆了兒女們就把她送養老院了,老年朋友們真的不要輕易邁出這一步,還是踏踏實實自己過吧!我們都老了,沒有必要這樣折騰自己了…


風鈴52539582


一、來自輿論的壓力。我國的傳統婚姻文化是,“好女不嫁二夫”,“從一而終”,雖然現在婚姻自由,早已不再遵循這些封建禮教的舊風俗了,但是,只要是老人二婚,總會受到一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冷嘲熱諷,什麼老不正經,不要臉皮,說得非常難聽。



二、來自兒女們的壓力。二婚老人一般都會受到,雙方或一方兒女們的反對,而大多都是出於面子不好看,對已故親人的親情難捨,財產問題等等,加以阻撓,使想再婚的老人十分為難。

三、來自自身的壓力。二婚老人本來是完全可以不用考慮那麼多的,因為婚姻畢竟就是兩個人的事情,可是,他們總是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左右為難,又要顧全社會上的議論,又要徵得兒女們的同意,結果常常弄得身心疲憊,十分難過。

四、其實,如果合適,黃昏戀還是非常美好的,即使年齡大些,二婚後,可以互相照顧,老來有伴,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好處,還能減輕兒女們的負擔,所以,衷心希望大家,及準備二婚老人的子女們能夠理解和支持,別再為難他們,讓他們能夠過一個安祥幸福的晚年!


解千愁


老年生活開始了,還要面對複雜的二婚,複雜的親屬關係。

女方一般看著男方的經濟能力,男方一般希望女方可以你照顧自己,“免費的需求”永遠沒有。

老來有個伴侶,有個支持,有點依靠,想想簡單,做起來很難。

看到很多沒有經濟收入的阿姨,再婚後,像保姆一樣伺候別人一家人,到頭來,老頭一走,就被趕出門。

再婚老人,真的要慎重。


白沙踏歌隊


難就難在兒女那一關!

情感上倒也還在其次,主要還是因為家產的事!

怕後找的老伴把不久就屬於自己的財產搬空拿沒!

如果提前把財產公證給兒女估計就都不攔著了,人啊,都是太現實了!唉!


涼涼的瓜小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