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1.喜洲鎮位於雲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遠遠望去,像一座古樸典雅的城池,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民居建築博物館。那獨具特色的造型,那幾近完美的結構,都給人一種莊重雄渾而又不失輕巧靈透,古樸典雅而又不乏自由灑脫的質感和美感。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2.喜洲鎮位於大理市北部,東抵洱海岸邊,西依點蒼山雲弄峰、滄浪峰、五臺峰,南隔雞鳴江,與灣橋相連,北以龍首關為界,與洱源縣接壤。喜洲鎮總面積為165平方公里(不包括洱海水域),平地和緩坡約佔30%,山地約佔70%,鎮域內南北長14公里,蒼山腳至洱海邊平均長4公里,呈緩坡形長條狀,即喜洲鎮村落分佈的壩區面積為56平方公里。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3.蒼山霞移溪、萬花溪入海口處,由於大量沙石堆積,形成三角洲型的沙灘。沿海岸線較直處,因風流沖刷,也形成沙灘。新建西洱河電站,洱海水位下降1~2米,沙灘向前延伸擴大。村民在沙灘上填淤泥墾殖或建蓋房屋。為保持州人大常委會法定的洱海水位為1972米,下關建有控制閘門。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4.河矣城、金圭寺、城北村之間形成一大湖泊,名龍湖與洱海相通,四周香稻,綠柳成陰。湖內水產資源豐富,又有"龍湖雁塔"美景。沙村和深江海灣,連有"海心亭",周圍水草豐盛,魚鳥棲息,村舍倒映在水中。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5.喜洲最有名的特色小吃“喜洲粑粑”了,喜洲粑粑的全名是“喜洲破酥粑粑”,是一種用麵粉做的麵餅。據說“喜洲粑粑”制時皆用上下兩層炭火,上層炭火為猛火,下層炭火為文火。在做好的面胚上刷上豬油之後入鍋烘焙,在烤制過程中繁複刷幾次油脂,烤香直至烤酥。喜洲粑粑外皮香酥而內在綿軟,倍受人們喜愛,且層次分明,是一種色、香、味均佳的麥面烤餅。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6.距離白族的“扎染”之鄉周城非常近的喜洲,也有許多賣“扎染”的。扎染布是由手工針縫線扎,反覆冷染浸製而成,顯色青裡帶翠,凝重素雅,精工製作,圖案清新,色彩絢麗,遠銷海內外。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7.喜洲的老宅子,叫“老喜洲”,都是些大理的保護民居建築了,好像叫“楊貴賢院”,還有“趙國成宅”等,據說都是始建於光緒年間的號稱“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裝飾流暢、精美,佈局合理,是喜洲白族建築的典型代表。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8.喜洲鎮壓中心四方街,是由店鋪圍成的小廣場。這裡豎著一座石坊,這就是修建的"文明坊"。這個地方原來的石坊叫"題名坊",是明代鎮上出了幾位進士之後建的,那時候凡是在科舉中取得功名的村民都可能性以把名字刻上,喜洲是一個行政區劃鎮壓徵府的所在地,在歷史上它具有一個城市的規模。

最美雲南之大理喜洲古鎮,雲南白族第一鎮

9.早在南詔遷移過來洱海周圍之前,這裡就是白族先民"河蠻"的聚居地,當時稱大釐城,居民已經很多,傳說,隋文帝的將領有個叫史萬歲的在這裡扎兵馬,所又稱它為史城,附近的平壩子就稱作"史賧"(賧與甸廣告州意思相同)。到了南詔牟時,又在這裡建造了皇宮。城的格局從地名上可以 找到蛛絲馬跡,周圍就有城北、城東、城南等村名,過去考古工作者還在鎮上發掘到南詔時的有字瓦、布紋厚瓦和蓮花紋瓦當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