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有一日,一青年來我“寵石屋”大談礦物晶體之精美絕倫,並誣中國賞石主客不分的“天人合一”是錯誤的,讓人不可思議。為此我萌生了再撰寫“天人合一”文章的動因,錯處望石友指正。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

“天人合一”是中華賞石美學之魂,是我們賞石的基本準則,也是中國哲學在根本態度上和西方哲學的原則區別和分歧。

首先,莊子、禪宗的形態美學的實質是講超越的,但他們不是超越主、客體的關係,而是在清醒地認識主、客意識中,強調超越主體自身的侷限和束縛,去於另一個自然客體的世界融合為一體,他們超越的只是主體自身。莊子設置了一個外在的、與人對立的客觀世界,這是“道”的世界;禪宗的“天”的世界,即輪迴轉世、向善昇天。莊子相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在《莊子▪秋水》篇裡雲“何謂天,何謂人?牛馬四足是謂天,落馬首穿牛逼是謂人。”這裡的“天”即道,專指世界最美,天籟之聲的大美,而渺小的人力是永不能企至的。道是不變的,天是不變的,“自然”亦是不變的可變的只有人了。人的自身的功名利祿的“人為”之心,只有通過“心齋”、“坐齋”、“靜虛”、“無己”、“無名”、“抱朴見素”、“得意忘言”、“得意忘形”、“齊生齊死”、“無是無非”的超越之途,對只有主體自己對待自己人世行為的忘卻和淡漠,對自己的心態調整,擺脫人世功利束縛,不“物於物”,不“傷於物”,從而在精神達到與天地萬物並生的自由狀態,逍遙於自身的境界。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由此看出,莊子是有清醒的主客之分,但他在“分”後卻極力尋求一種融合,是一種先分後合,以合為主的主客不分論者。

禪宗在主體之外也預設了與人世對立的“自然”世界、倡導向善昇天、輪迴轉世,而要人們“頓悟”、“心傳”、“不立文字”也是講調整自己,超越自己,達到“禪”的世界,萬法由心。這也是有一個不變的客體,而人只有超越主體自身才能進入到這個“客體”裡去。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由此可以看出,這一宗教鮮活的主客不分是在必分前提下的完美的、和諧的、有機的把自

身主體超越融化在“客體”裡去。即到“禪”的

世界,體現出中國高超的“天“和“人”的混沌世界,表現出世界最“美”的融合。

賞石中我們首先承認奇石是客觀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把自身意識

融入奇石,才能真正挖掘出符合自身世界的主體內涵,怡情善性,自由自在,追求“天人合一”的賞石理念,完成先分後合以合為主的賞石審美過程。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其次,中國傳統和現代的審美方式是多樣的,除上述的“道”、“禪”的逍遙和暢神,現代的追求自我意識,還有孔子、屈原、司馬遷等“君子比德”一直就是賞玩奇石審美價值的重要價值取向。愛石者是有意識地在客體裡尋求與主體精神品德的相似,把主體的社會價值和意義與客體的特徵聯繫在一起。判定一塊奇石是美,還是不美,當然客體物質的存在是第一性的,是決定的因素。“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歲寒三友松竹梅”、花中“四君子”、“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比德審美傳統都應從億萬年形成的奇石中尋找根據。用奇石表現心和物的關係時,又特別強調人的情感是受外界物質|—奇石的刺激,感染而產生。心石就是人對外在之石的反映,是與外在世界完全一致的,是“感物”的結果。阮文輝工藝美術大師的心石相融的賞石理論就是二元對舉,“天人合一”的具體應用。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我們經常對一塊奇石的“乘物遊心”、“應目會心”、“擬容取心”、“神與物遊”、“感物詠志”,正是既要求客觀所見的“目”又要求主觀品位的“懷”,實現主客觀之間平衡。王羲之曰:“夫人之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我們賞石經常是或悠遊於奇石客體,或迴歸於自我;“達則兼濟,窮則獨善”;在主客區分之中永遠尋求二者的和諧,堅決反對主客的衝突與分裂,做到“天人合一”的賞玩奇石。實踐貫徹中國的主客不分的審美思維形式。

再次,中國式的意境思雅美學,也不是超主客關係的美學。“立象盡意”是我們追求賞石高境界的要求。魏晉時期王弼強調“意以象盡,象以言著”;近代的王國維強調“境界”。這些說法都強調了“象”就是一個具體可見的外在客觀形象,就是我們珍藏的奇石。

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論中西方賞石審美的本質區別(上篇)

奇石講的意境,當然就是人們在奇石“形、質、色、紋”的要素蘊涵的無限豐富的情思中體悟無限的人生意蘊,追求自我價值,從而以有限通達無限,追求意境的本源。

奇石是發現藝術,發現就是“取象”。取象的關鍵就是尋求與主體意境契合的外在客觀,就是力求主觀符合客觀,主觀反映客觀。

總之,對“天人合一”的再認識,是自己更加明確了我們賞玩奇石今後應一直在主客的互相契合、交融中獲得美的享受,而絕不是在超越主客的關係中完成奇石的審美髮現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