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大山深處只有一名老師和一名學生的學校

這是坐落在四川宣漢縣巴山大峽谷附近高山上的一所村小,宣漢縣四川盆地東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陝結合部,是革命老區。宣漢縣草壩村位置離山下河邊近1000米垂直高度,山下河邊到村裡有8公里左右繞山路程,草壩村是宣漢縣的貧困村,山高路陡,步行山上需要3小時,下山要兩小時,交通十分不便。

心酸,大山深處只有一名老師和一名學生的學校

原來村小共有5名學生,去年唯一的一名有正式編制的老師退休了,走出去的年輕人都嫌這裡交通閉塞不願回來,學校裡只剩一名代課老師賴貞元。情況特殊的是今年有5名學生中有4名要到中心校去讀書了,只剩下1名家庭貧困的學生,這是學校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一個學生的情況。

王興孟是村裡的貧困戶,他的妻子在生下兒子20天后就去世了,剩下父子倆相依為命。王興孟生病多年,身體有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父子倆生活靠每月幾百元低保,平時吃的和穿的,都有村民和熱心人士的幫扶才得以維持。王興孟家裡條件不好,給不了兒子好吃好穿,只想讓他有書讀,但是如果把孩子送到山下的中心校去讀,家裡又承擔不起,王興孟希望孩子能繼續在村小讀書,但是現在只剩下他孩子一個學生了,學校還會辦下去嗎?王興孟十分擔心。

代課老師賴貞元也十分迷茫,心裡也很不是滋味兒,在鄉村教書越來越感到“孤單”,同時經濟上的壓力也讓他對於是否繼續教書有點迷茫。村子海拔1300多米,村裡人主要靠種地為生,養的豬、牛、羊,價格便宜,很難賣出。賴貞元每個月1000多元的代課費,根本不家裡開銷,除上課外,其餘時間還得在外找活兒做貼補家用,而妻子每天都在地裡和餵養的豬、牛,操持家裡的一切。賴貞元的兒子在綿陽讀藝術類院校,一年近3萬元的學費和生活費,而女兒也馬上要讀大學了,他們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甚至多次萌發外出去打工的想法。村裡的學校人數開始減少,直到今年上學期,只有5人就讀,兩人讀一年級,3人讀幼兒班。而新的一學期,只剩下一個孩子在村上讀書了。

8月24日上午,賴貞元接到龍泉鄉中心小學電話,只有一個學生也要開校,草壩村小在8月25日正式報名開課。王興孟得到這一消息,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賴貞元經過思想鬥爭,他想到王龍澤才讀幼兒園,龍泉中心小學目前還沒有幼兒園學生住校的條件,想到王興孟的家庭情況,王龍澤只能草壩村村小報名讀書,王龍澤在村小讀完三年級,就可以到龍泉鄉中心小學讀書,中心小學可住宿,那時候孩子也基本具備生活自理能力了。賴貞元表示願意繼續代課教書,只要王龍澤在村上讀書,他就教下去。

在社會日新月異,科技不斷髮展,大多數人享受著美好而舒適生活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忘記了在偏僻的山村,在大山深處還有一群拿著很低的報酬,付出卻是畢生的心血的群體——代課老師,他們才是真正“吃的是草,擠的是奶”的孺子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