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老龍”的故事還在流傳

大山深處,“老龍”的故事還在流傳

追憶龍俊:駐村一線助脫貧,生命卻永遠留在了那片熱土

金秋時節,武陵山區深處,保靖縣毛溝鎮,村民們正在田間忙碌。毛溝鎮陽坪村原第一書記龍俊,卻再也看不到他為之奔波了5年的山村鉅變了。

7月29日上午8時許,龍俊在騎摩托車去村途中,不幸遭遇交通事故。生命,定格在58歲,也定格在他扶貧的3個村子千餘戶村民心中。

村民們都喊他“老龍”

“老龍走了,我腿腳不靈便,沒有去送他,真的好想他啊!”10月30日,坐在經過硬化的院子裡,保靖縣毛溝鎮陽坪村楊昌珍老人語帶哽咽,話沒說完眼淚已順著她褶皺的臉頰流下……

楊昌珍的兒子常年在外務工,龍俊每月都要來看她兩三次,送米送油,照顧她的生活,彼此結成了母子般的情誼。院子硬化,是龍俊張羅的,老人說,以後收穫的稻穀再也不怕沒地方曬了。

龍俊不在了,接他擔子的是農行保靖支行的“90後”客戶經理何建樺,照顧老人的擔子也落在這個年輕人身上。老人講話難懂,何建樺就坐在一旁當“翻譯”,彷彿老人的孫子般。

何建樺說,在陽坪村,龍俊把村民們當親人,村民的事就是他的事。也因此,村民們都親熱地喊他“老龍”。他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對村民的基本情況瞭如指掌,甚至能隨口叫出村民小名。為了不耽誤村民白天勞動時間,龍俊每天一大早趁村民沒出門就去走訪、核實情況。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

原想“幹完這一輪就退休”

陽坪村地處礦山周邊,大多數勞動力都在礦山幹著又苦又累的髒活,這幾年礦山整治,不少人回到村裡,人均不足一畝地養活不了一個千人的村莊,龍俊和村支兩委幹部一起研究,一定要在特色養殖和種植業上下功夫。他們申報項目,對全村400餘畝柑橘進行了品改和低改,大力發展大雁、青蛙等特色養殖,全村步入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

“他真正做到了‘精準滴灌’,下足了‘繡花’功夫,一人一人的幫,一戶一戶的扶,一件事一件事的辦,不放棄,不回頭,直到貧困戶脫貧。”保靖縣委書記盧向榮說。

龍俊曾跟家人說,幹完這一輪扶貧,保靖縣就該脫貧摘帽了,他就可以退休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了。但這一切再無可能。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成輝

人物名片

龍俊,58歲,農業銀行湖南省保靖縣支行幹部,獲評湖南省2019年“百名最美扶貧人物”。1982年,龍俊轉業後來到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保靖縣支行,做過信貸員、營業所負責人。從2015年開始,他三次主動請纓,先後在三個貧困村駐村幫扶。他讓曾經貧瘠的土地結出累累果實,帶領貧困群眾奔向富裕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