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中對中國經濟的兩個重要觀察

貿易戰中對中國經濟的兩個重要觀察

貿易戰開始以來,形勢對美國比較有利,而中國處在下風

對於美中貿易戰的前景,兩國政府在公開媒體上都表現得信心滿滿。這無外乎三種可能:一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信心,都在說大話,只不過礙於面子,誰也不好首先求和;二是雖然雙方都認識到貿易戰的損害,但是雙方都認為自己能夠勝在最後,都寄希望於自己抗損害的耐力比對方強,希望對方在中途作出讓步;三是有一方認識到自己必輸無疑,但是出於輸不起、或者某種其他非經濟的原因,不能夠在這個關頭認輸。

無論美中兩國當政者如何考慮,這場貿易戰對雙方經濟的影響都將是實實在在的。對於投資者來說,貿易戰會給前景帶來的不確定性,對信心產生影響,這些都會左右市場走向,從而影響到投資者的收益;對於作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普通民眾而言,貿易戰對就業機會的影響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可支配收入,而對進口商品增稅則將直接影響到消費品市場的價格,從而影響到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

貿易戰對經濟的影響在時間上有一個滯後期,因此現在還無法完全看到它的全貌;與此同時,雙方對經濟活動的統計數據的公佈也有一個滯後期,這兩個滯後期相加,如果想要通過對經濟數據的變化來詳盡地分析貿易戰對雙方的影響,現在還為時過早。但是根據各種經濟變量的因果關係,人們還是可以通過對市場活動的觀察,儘可能早地對未來的走向進行預測。在貿易戰逐步展開的同時,我們至少可以觀察兩個重要的經濟走向。

首先是金融市場的反應。眾所皆知,相對於生產領域,金融市場對經濟政策和未來走向反應迅速;這種反應的傳導性也很強,市場參與者很容易互相影響;更重要的是,人們對市場預期本身會通過“羊群效應”形成一種所謂的“自我強化”趨勢,推動市場朝著人們預期的方向加速發展。因此任何對經濟未來的預期,首先總是表現在金融市場的波動上。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市場最近一段時期的變化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雖然徵收關稅是從六月開始實施的,但是人們普遍將三月底看作是貿易戰開始的時刻,因為當時美中貿易的談判正式宣告破裂,雙方都開始著手準備開戰。從三月底以來,金融市場的走勢是怎樣的呢?股市:美國的道瓊斯工業指數增長了百分之七點九,而中國的滬深三百指數則下降了百分之十五點四八;匯市:人民幣出現明顯貶值,離岸匯率從6.254快速貶值到6.8594,中間還曾一度跌穿8.9 的關口。

第二個觀察點是雙方經濟政策的走向。不少人對有些國家的官方數據不信任,但是人們可以通過對政府政策調整的趨勢觀察到政府對本國經濟的真正看法。例如,如果經濟發展勢頭比較猛,生產和就業情況比預期的要好一些,那麼當局便會通過調升利率和收緊財政支出等方式,防止經濟出現通貨膨脹;如果經濟疲軟,就業壓力比較大,那麼當局就會通過擴大貨幣支出和增加財政擴張的手段來刺激經濟。

美聯儲今年以來已經加息兩次,人們普遍預計,美國今年還會在九月和十二月進一步加息,這表明,美國當局對經濟增長的預期良好;反觀中國,最近一次的政治局會議明顯改變經濟了政策基調,由過去的“去槓桿”變成了“穩槓桿”;央行還採取了降低準備金率的擴張貨幣政策;中央財政也正在出臺另一輪的擴張公共支出“補短板”的刺激財政政策。這表明,中國政府正在為經濟前景感到憂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