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气十足入侵丹麦的生蚝在我国被用来建房子历经千年完好如初


“蚝”气十足,入侵丹麦的生蚝在我国被用来建房子历经千年完好如初!它叫蚝、牡蛎或者蚵,素有“海底牛奶”之美誉,很早就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城里人吃完就扔,却不知道蚝壳可以建成耐住千年的房子!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蚝壳屋”已逐渐减少,若不加以保护,极有可能彻底消失。

他们像大海中的珍珠一样,在钢筋水泥森林里尤为珍贵,在泉州,有很多用蚝壳建成的美丽房子,始建于宋未元初,主要特色在于蚝壳、砖石砌成墙,大面积的灰白色蚵壳与花白色花岗石、红色砖构成一幅幅色彩对比强烈、富有美感的图案,一堵堵的蚝壳像片片鱼鳞,煞是好看!

蚵壳厝,在泉州的蟳埔村、法石村及泉州沿海一带均有分布,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特色的贝饰古民居。 由于蚵壳来自海里,因此海水并不会将它腐蚀,有效避免了海水盐分腐蚀房屋。

在中国最有潜力的滨海城市——珠海还留存着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时代最为久远的蚝壳墙,有将近600年的历史,始建于明代,至今仍屹立不倒,那就是斗门镇南村菉猗堂的蚝壳墙。

蚝壳一半嵌在夯土里,一半露在外面,整齐美观。由于蚝壳成本低、防台风性能好,冬暖夏凉,因此这种“蚝宅”古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流行。

以蚝壳为墙是明代常见的建筑方式。 那时候,蚝壳墙多半出现在众人景仰的祠堂或是有钱人家的宅院里。 之所以被大户人家格外青睐,是因为蚝壳墙七菱八角、凹凸不平,若有蝥贼黑夜之中冒然翻墙入院,必割得他“损手烂脚”不可,具有防盗功能。 另外,选用蚝壳做建筑材料,多半还因为那时靠海吃海,吃蚝跟养蚝都较为普遍,蚝壳材料十分丰富,就地取材足够方便。


江氏大宗祠地处沙井街道的步涌社区,而外露的蚝壳墙却显现出经长年累月风雨侵蚀的痕迹,成千上万个蚝壳混合蚝壳灰砌成的蚝壳屋,外墙裸露的蚝壳整齐划一,显得“蚝”气十足。

蚝壳屋在广州小洲村曾经多达百余间,如今大部分已被拆毁,仅剩下4间,小洲村的蚝壳屋以两两并排的组合方式,再拌上黄泥砌成,是岭南曾经“沧海桑田”的见证物。最古老的已经具有400多年历史,在广州这种经济发达地区保留下来实属不易。

蚵壳厝具有不积雨水、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的特点,适合海边潮湿气候环境居住;其次是蚵壳厝墙体十分坚固、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沿海一带的海风带有盐分,红砖易受腐蚀,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