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氫能社會」還有多遠?

中國離“氫能社會”還有多遠?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可以滿足全球能源總需求的18%或全球一次能源總需求的12%,氫能及氫能技術相關市場規模將超過2.5萬億美元。並有專家認為,未來我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將實現技術快速進步,大量創新成果爆發式湧現,氫能實現可持續開發,最終形成“氫能社會”。

那麼,氫燃料作為當前國際新能源領域探索的重點方向之一,我國在氫燃料研究現狀如何?氫燃料又有著哪些優勢和應用領域?氫燃料技術開發的難度在哪裡?10月17日,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業界人士。

“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匱乏,大氣質量的日益惡化,全球能源結構亟待改善。新能源的開發和使用成為國際必然的趨勢。其中,氫能作為一種典型的新能源形式,具有無汙染,熱值高, 重量輕,資源豐富等優勢,被看作21世紀最有希望為人類提供可持續發展動力的清潔能源。”東南大學副教授範奇在接受記者採訪說。

從事氫燃料技術研究與開發的南京大學研究員顧軍告訴記者,氫能技術應用廣泛,不但可以為汽車、輪船和飛機等交通工具提供動力,還可以為手機、電腦、工廠及家庭提供穩定、高效、無汙染電源。目前,氫能技術的應用主要集中於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豐田,本田,現代等公司已經發售了多款燃料電池汽車。

如,豐田Mirai,本田Clarity,現代 ix35 和NEXO等車型。國內氫能行業也逐漸趨於火爆,各大車企及新能源公司都大力研發燃料電池汽車。同時,國家也出臺了各項政策以推動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內燃料電池行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

顧軍還介紹,從國內燃料電池行業整個供應鏈來看,上游和中游的發展基本趨於成熟。例如,質子交換膜,催化劑,雙極板,電堆的設計研發以及整車技術等。部分企業也具有相應的自主生產能力。截至目前,工信部公佈了多批燃料電池汽車車型。目前,某些地區也逐漸進入到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階段,如北京,上海,張家口,佛山,鄭州,武漢等城市。

但在安徽元雋氫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濱看來,相比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我國的推廣應用情況並不理想,儘管在補貼政策上仍然堅持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不退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還不完備。同時,高純度氫氣的製備和儲存策略還有待改善。

“目前,主要儲氫方式為35MPa壓縮氣態儲存,這種方式存在儲氫容量小的問題。對於制氫,為了降低成本,可以利用氯鹼化工、天然氣化工等富產氫工業的副產品,加以提純獲得純氫。此外,一個較好的替代選擇就是採用甲醇重整制氫的方式。甲醇在常溫下就為液態,儲運方便,安全,且能量密度比氫氣高,也能有效實現大規模應用。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解決方案。”李海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