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的前世今生(1)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的前世今生(1)

林丹汗

套用一句有關家庭的名言,“興盛的王朝總是一樣的,滅亡的王朝各有各的死法”。

也許這話算不得亙古不變,但翻看史書,開國、興國之君,幾乎個人素質都有相似的一面,事功也大同小異。而亡國之君卻是千變萬化,荒淫者有之,殘暴者有之,無能者有之,怠惰者有之……,總之,亡國毀身,結果雖同,手段卻各有千秋。

17世紀中期,一直爭雄東亞的兩大帝國蒙古與明幾乎同步走向衰落,而在相差9年的時間裡相繼亡於後起之秀的後金——清帝國。世代為敵而最終被第三者一舉併吞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稀奇,遼與北宋先後滅亡於金,金與南宋先後滅亡於蒙古均是如此。但,兩個相爭二百多年的帝國,不僅滅亡時間相差極短,且兩個亡國之君,也有頗多相似之處,這就是比較難得的歷史機緣了。

明帝國的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名氣很大,稍微接觸歷史的人都知道。尤其是現在的明清熱,更讓他的大名如雷貫耳。崇禎總的來說算不得合格的亡國之君,本人的缺陷更多是被時代所彰顯,顯得不可原諒。“時代的侷限才是真正的侷限”,這句話實不能否認。

蒙古帝國末代可汗林丹汗,為人所瞭解的事蹟與崇禎相比少得可憐。這也難怪,都知道靖康之恥的徽欽二帝,而遼的天祚帝是怎麼回事,很少有人說得明白。宋元的崖山海戰,宋帝蹈海,知者如雲,而金哀宗的國君死社稷,就沒什麼人瞭解。正統觀還是有市場的。

從整個東亞的全局來看,林丹汗重新統一蒙古的失敗以及最後的敗亡,就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倒下之後,一百年內的事件便依次迸出,無論直接還是間接,都無法忽略。明、蒙古、滿清,就如一個大鼎的三條腿,在廣大的東亞土地上保持著平衡,再來往的較量中,前兩者終於折斷。滿清一枝獨秀,得以問鼎天下。

林丹汗與崇禎帝的相似,首在兩人承擔大任時都很年輕,一個13歲,一個17歲;性格上,都是剛烈、暴躁;志向上,都希望達到本民族最高的要求,崇禎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堯舜之君”,而林丹汗更是自稱“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事功上,都進了自己最大的努力要挽回頹勢,與自己的前任相比,有作為得多,但最後都恨水東逝。

人們的眼光關注明末已經太多,雖然那段歷史值得人們千百遍的扼腕與回味。現在,我們可以把眼睛稍稍從北京向北移動,看看在大明王朝大廈將傾的前夜,蒙古草原上,發生了什麼。註定而又不甘心成為末代可汗的林丹汗,是個什麼樣的人?對於自己的命運,又作了哪些掙扎?

林丹汗的名字,叫做林丹巴圖爾,他的汗號是“呼圖克圖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譯出來的“虎墩兔汗”。對於蒙古史不瞭解的人,總認為在蒙古可汗的汗號就是在名字後面加上“汗”便可以了,這是誤會。就如成吉思汗是汗號,名字是鐵木真,忽必烈雖然成為元朝皇帝,廟號“世祖”,但也是蒙古帝國大汗,汗號為“薛禪汗”,元朝末代皇帝妥歡帖木爾廟號惠宗,汗號“烏哈噶圖汗”等等。就是這個誤會,很多史書中,一個人分成幾個人來說,弄得人們雲山霧罩,實在有必要正一下視聽。

說起先祖,倒是可以說到成吉思汗,但四百年的時光委實太遙遠了。我們把時光倒回二百三十年,從元朝的滅亡說起。

1368年,明太祖的北伐軍兵臨通州,元惠宗率朝臣百官北走上都,開始了北元的歷史。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的前世今生(1)

元慧宗

1370年,惠宗病死應昌,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是為昭宗,建年號“宣光”,取意於杜甫《北征詩》“周漢或再興,宣光果明哲” 。意圖光復元朝,如周宣王、漢光武帝那樣實現中興。其在位8年中,聯絡雲南,招撫高麗,取得擊退明朝北伐軍的嶺北大捷,使明太祖派人送還俘虜的昭宗子買的禮巴剌,並致書修好。北元國力“幾於中興”。

但剛建立的明朝如日中升,昭宗的能為也只能到此為止,隨著1378年他的去世,北元便一瀉千里。

昭宗之弟脫古斯鐵木爾繼位,改元“天元”,繼續其兄的志向。明朝曾遣使弔唁昭宗,欲緩和與北元的關係,但脫古斯鐵木爾沒有響應。既然做不了友邦,便只能是敵國。明朝開始積極針對北元用兵。1381年攻佔雲南,元梁王自盡。1388年兵發遼東,納哈出率眾出降,同年,在捕魚兒海殲滅脫古斯鐵木爾主力。脫古斯鐵木爾逃到土拉河時,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殺害。阿里不哥當年與忽必烈爭汗位失敗,他的後裔倒是了了他未盡的心願。

但也速迭爾和他的先祖一樣不爭氣,自己並沒有什麼過人的才能,落井下石的殺害脫古斯鐵木爾也是由於衛拉特貴族的支持,此後,他在衛拉特貴族的擁立下,做了4年傀儡可汗,號“恩克卓裡克圖汗”,1391年病死。其子繼位,號“昂克汗”,在位3年,因為不安於做傀儡,衛拉特貴族將他在1394年殺死。這之後昭宗獨子買的禮巴剌被擁立為汗,號“額勒伯克尼古埒蘇克齊可汗”,這實在是有些亂,好像是汗位又回到忽必烈一系了,但實際上,現在的可汗只不過是權臣手中木偶,愛誰是誰,什麼規矩都不講了。也速迭爾的作為似乎能讓祖先瞑目,卻苦了子孫。這位可汗在位5年,期間試圖利用吉利吉思貴族忽哥赤與衛拉特貴族馬哈木的矛盾恢復汗權,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馬哈木,但被忽哥赤所殺。

忽哥赤隨後擁立的坤鐵木爾又是阿里不哥一系,號“脫歡汗”,也是一位傀儡,在位3年後在馬哈木與忽哥赤的權力鬥爭中被殺。

1403年,窩闊臺庶子合丹後裔月魯帖木兒崛起,任命阿蘇特貴族阿魯臺對抗衛拉特,成為可汗。但當1408年買的禮巴剌之子本雅失裡從中亞鐵木兒帝國回來後,被阿魯臺認為“奇貨可居”,於是陰謀殺掉月魯帖木兒擁立本雅失裡為汗,號“完者帖木兒汗”。

經歷了這麼多傀儡,本雅失裡是難得的有權力的汗,而他與阿魯臺竟然也沒有了屢見不鮮的敵視和猜忌,顯得琴瑟合鳴。不但對於炙手可熱的衛拉特貴族實施了有效打擊,還在1409年精誠合作,全殲明成祖所派的丘福10萬北征軍。似乎,可汗的榮耀要重新來臨了。

然而,1410年,明成祖親率大軍北伐,本雅失裡和阿魯臺無法抵抗,在撤退途中又發生分歧,於是各奔東西。本雅失裡逃亡到衛拉特馬哈木處,以為可以在妹夫這裡尋求平安。從這點看,這位“完者帖木兒汗”政治頭腦屬於小學級別,以為親情可以強過政治利益。結果毫無懸念的死在馬哈木手中。

阿魯臺無奈,立月魯帖木兒之子阿臺為汗,統治東蒙古。而馬哈木立阿里不哥後裔答力巴為汗控制西蒙古,蒙古高原形成東西兩大政治中心,雙方不停的征戰。開始時,有著正統地位的阿臺、阿魯臺東蒙古一度取勝,殺死馬哈木和答力巴,幾乎要統一蒙古。而明朝在關鍵的時刻給予衛拉特以決定性支持,於1422、1423年兩次攻打東蒙古,使得情勢逆轉。1430年,衛拉特取得了戰爭的決定性勝利,擊潰東蒙古主力,1434年更是打敗殺死了阿魯臺。失去了重要輔臣的阿臺在西蒙古和明朝的夾擊下又苦撐了4年,終於敗死。

在答力巴和馬哈木敗死之後,衛拉特貴族先後擁立阿里不哥後裔斡亦剌歹和忽必烈後裔脫脫不花為汗,斡亦剌歹1415至1425年在位,純屬傀儡。脫脫不花號“岱總汗”,為馬哈木之子脫歡於1433年所立,脫歡死後,逐漸擺脫了其子也先的控制,有了自己的實權。但這位岱總汗太過操之過急,羽毛沒有完全豐滿便起兵攻打也先,結果1452年兵敗被殺。

於是,便出現了蒙古歷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後一位非黃金家族的可汗“大元天聖可汗”也先。在打敗脫脫不花後,也先瘋狂屠殺黃金家族成員,脫脫不花之弟阿巴丁濟農、侄子哈剌苦出,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兒後裔小失的王等均命喪其手,脫脫不花弟滿都魯逃到哈赤溫後裔領地,脫脫不花兩個兒子受到外公兀良哈貴族沙不丹保護才倖免遇難。看到已經沒有合法的競爭者之後,也先於1453年繼大汗位。

末代蒙古大汗的悲歌——林丹汗的前世今生(1)

也先

這位打敗明朝五十萬大軍,俘虜明朝皇帝,又統一蒙古,勢力波及中亞的英雄人物,在做蒙古的曹操時順風順水,一旦稱汗作了曹丕,就犯了大忌,只坐了一年可汗寶座便被部下暗殺,蒙古重新分裂。

1454年,成吉思汗弟別裡古臺後裔毛裡孩和喀喇沁貴族孛來等人在大亂中擁立脫脫不花幼子馬兒古兒吉思為汗,但不久毛裡孩和孛來又互相攻殺,馬兒古兒吉思於1465年被孛來所殺,孛來又被毛來孩所殺。毛裡孩旋即擁立脫脫不花長子脫古思猛可為汗,號“摩倫汗”,僅在位一年便被毛裡孩所殺,從此十餘年間,再沒有大汗,出現空前混亂。

直到1475年,脫脫不花異母弟滿都魯才在癿加思蘭的擁立下繼位為汗。在吸取了前代諸位可汗的教訓後,滿都魯表現出了少有的老辣,在位的短短3年中,先是對於癿加思蘭言聽計從,利用其吞併其他貴族屬民,壯大自己的實力。後又聯合癿加思蘭的兩個弟弟殺死了癿加思蘭,恢復了旁落91年的汗權。

滿都魯去世後,沒有男性後裔,他的侄太孫巴圖孟克是元惠宗僅存的後裔,被擁立為汗,號“達延汗”。這位“蒙古中興之主”繼承了滿都魯的事業,繼續剪滅權臣,收復部眾,徹底改革官制,廢除了元朝遺留下來的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平章、知院等官職。重新統一各部後,達延汗將自己的子孫分封到北元大汗直屬各萬戶、鄂托克。在達延汗去世前,東蒙古大汗本部六萬戶,除兀良哈萬戶以外,都落入達延汗子孫的直接統治之下,昔日異姓貴族對各萬戶、各鄂托克的世襲統治權被剝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在東蒙古確立了全面、直接的統治,近兩個世紀以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衰敗、沒落的命運被逆轉。

1516年,在位37年的達延汗去世,其孫博迪繼位,號“阿剌克汗”,因為年幼被三叔巴兒速孛羅廢黜,直到三年後才恢復汗位。在位期間,繼續鞏固汗權,瓜分了兀良哈萬戶。為了安撫三叔一系,封其子俺答和伯斯哈爾為汗,稱為土謝圖汗和昆杜倫汗,埋下了日後汗號滿天飛的伏筆。

1547年,博迪死,長子達賚遜繼位,號“庫騰汗”。在位期間,土默特俺答日益強大,對汗位產生威脅,達賚遜處處與之較量,但終不能壓服,以至於施行惹不起躲得起方針,將汗廷遷往遼東以避鋒芒。大汗權威又開始衰微,各部或多或少都開始離心離德,稍有實力的貴族都開始稱汗,雖然都還承認蒙古共主,大亂之象已經顯露。

1557年,達賚遜長子圖門繼位,號“扎薩克圖汗”,大汗的權威有所恢復。對於各部的控制加強,並頒佈法典形成內政外交的統一。同時征服了達斡爾人和今鄂溫克族先民額里克特人。[8]

1592年,圖門長子布延繼位,號“徹辰汗”,汗權再次衰落。除了本部察哈爾之外,已經到了“政令不出午門”的地步。布延甚至做出出示元朝傳國玉璽來讓各部承認自己是共主的事情,可算可笑復可悲了。

1604年,布延去世,因為長子莽古斯早逝,便由長孫林丹巴圖爾繼位。

在敘述瞭如此之長的前世之後,本文的主人公終於出場了。

1604年,從元朝滅亡至今已經二百三十六年,北元蒙古經歷了二十二位可汗,傀儡也好,強者也罷,戰亂也好,統一也罷,長城以北的蒙古高原的主人一直是蒙古人;除了也先那一年不成功的篡位外,蒙古人的可汗一直是成吉思汗的子孫。十三歲的林丹巴圖爾,還能使這一切繼續下去嗎?祖父的功業父親沒有繼承,自己除了大汗的稱號和察哈爾的部眾外,並沒有繼承整個蒙古,雖不能說白手起家,但總是要重新開始。

1604年,明朝的萬曆三十二年,大明朝雖然在萬曆皇帝的怠惰下,迅速的走向積重難返的末路,但此時還是“看上去很強”,它的末代皇帝崇禎帝還有6年才會出生。

1604年,日後雄霸東亞的後金——滿清帝國還有12年才會崛起,但努爾哈赤已經統一了建州女真,正在向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下手。1593年的古勒山一役,他已經和蒙古人交過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一代天驕的子孫們已經和大明的軍隊一樣在他眼裡成了羔羊。

一個時代即將開始,一個時代即將落幕。(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