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故宮和中山堂建築壽命更長!350年!人民大會堂!

作為向國慶十週年獻禮的十大建築之首,人民大會堂的面積之龐大、功能之複雜、設備之眾多、體量之厚重、建造之神速在世界建築史上都屬奇蹟。我們不禁要問: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物資匱乏的年代,中國人為什麼有信心、有力量完成這樣的壯舉?歷史能告訴我們的,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

比故宮和中山堂建築壽命更長!350年!人民大會堂!

1959年1月中旬,周恩來把萬里等人召到一起,詳細詢問了大會堂的施工的情況。最後他說:“大會堂的安全問題十分重要,它的壽命要比故宮和中山堂長,起碼不應少於350年。”在建國初期,要完成如此巨大的項目,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北京一建公司當時承接了十大工程中的三個工程: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革命歷史博物館。由於施工力量不足,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國家大劇院工程工程剛剛開始不久,他們就將手裡的工程轉交給其他建築公司施工去了。

比故宮和中山堂建築壽命更長!350年!人民大會堂!

北京一建公司集中力量,全部都投入到人民大會堂工程中。為了確保工程的進度,後來又增派了北京三建公司,對一建公司進行支援。最後施工,一建公司還得到了全國14個省市的支援,參加施工人數平均每天1.4萬人,最高人數曾達到3.5萬人,每天參加義務勞動的人數還不計其數。

人民大會堂工程複雜,基礎為滿堂紅浮伐(地基),除了萬人會堂和宴會廳的屋蓋採用鋼結構外,其餘部分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

比故宮和中山堂建築壽命更長!350年!人民大會堂!

一建公司為了趕時間,搶進度,快速不停地澆灌混凝土,施工人員採用的是取連續框架支模方法。支模板的立柱通過預留孔直接通到上一層,施工時最下面一層澆築混凝土,上面一層綁鋼筋,再上一層支模板,可以三個樓層不停頓地同時作業,這樣就大大加快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進度。

萬人大會堂主體施工正值冬季,當時北京一建的施工技術還相對落後,為了防止凍害,混凝土中都摻入了氯化鈉和氯化鈣,加入的這兩樣東西,確實能夠起到降低混凝土冰點的效果。隨著混凝土樑柱和整體磚牆的合攏,更為艱鉅的吊裝大會堂屋頂鋼樑的任務,就擺在了工程施工人員面前。

比故宮和中山堂建築壽命更長!350年!人民大會堂!

人大會堂的鋼樑全部重3600噸,而宴會廳的兩榀主樑,每榀重141噸,最大跨度竟為60.9米。這麼大跨度的鋼樑,過去只應用在橋樑建築上,而運用在房蓋屋頂上,這真是開天闢地的頭一次。由於沒有現成的吊裝設備,怎麼能將60米跨的鋼屋架吊裝到萬人大會堂的屋頂呢?這個巨大的難題,確實將所有工程技術人員都難住了。

比故宮和中山堂建築壽命更長!350年!人民大會堂!

最後工程技術人員開了一個“諸葛亮會”,經過大家研究,決定採用老祖宗傳下來的土辦法,那就是——龍門吊,然後用捲揚機做動力。可是由於經驗不足,吊裝鋼樑的時候,只是計算了吊點的位置,而沒有考慮到鋼屋架水平變形的因素,在試吊時屋架剛離開地面,鋼架就像麵條一樣發生了一米左右的的水平變形,後來又重新增加水平支撐,這才保證了吊裝工作順利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