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嗎?你最喜歡吃哪道菜,爲什麼?

張旭卓


說起小時候農村坐席,我的印象裡小孩子是上不了“檯面”的,但有一方面除外,那就是雖說你的年紀小,但屬於“舅舅”身份的時候,那可就是“高人貴客”,要在主桌的主客位置落座的。

小時候坐席的點滴記憶

我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那個時候,生活條件困難。家裡來客後,小孩子是不準“上席”的,大都是被大人攆到街上玩耍去了,等到客人吃飽喝足,才能吃一些剩菜的。

如果遇到親戚家有喜事,有時候會跟著奶奶去“坐席”,說是坐席,可在桌子上是沒有座位的,一般是奶奶抱在懷裡或者站在奶奶身邊,奶奶鉗一筷子給我,再自己吃,如此而已。

過去農村孩子較多,所以姐弟之間相差年歲也大。記得真正當“主客”的那次坐席,是外甥“吃大面”的時候。在我們當地風俗中,外甥吃大面這一天,舅舅最大,連他姥爺也不例外。所以,那一次,我算是“正兒八經”地坐到了主桌主客的位置。每上來一道菜,主客不拾筷,另外的客人是不能動筷子的。所以,每一道菜,我都是第一個嘗。那是長那麼大以來,最有“主動權”的一次。

最喜歡吃的菜餚

如果說那時候最喜歡吃的菜餚,當屬“蒸丸”和“扣肉”以及“地瓜拔絲”這三道菜了。記得小時候,在我們當地農村,有個紅白喜事,蒸丸、扣肉、地瓜拔絲是不可少的“硬菜”。那時候,人們生活條件普遍困難,平日裡很少吃到肉和糖,而蒸丸、扣肉那肥而不膩的兩道菜最為“搶手”,那香甜的地瓜拔絲當然也是小孩子的最愛。

如今,農村的生活條件提高了,但在建行漸遠的老家坐席,蒸丸、扣肉還是不可或缺的菜餚。我們老家的蒸丸可是有很大名氣的,在我們當地叫蒸丸,出了我們老家後,被稱為“辛莊蒸丸”,一些市裡的人們都專門驅車到我們那邊的飯店品嚐蒸丸呢。而出了小城,又被冠以“招遠蒸丸”的名號,這招遠蒸丸還是魯菜中的一道名菜呢。

如今,農村的宴席上的菜品也是花樣繁多,一些海參、鮑魚等都成為了桌上的尋常菜。但我還是喜歡農村老家廚子做的蒸丸、扣肉,因為這兩道菜還是他們做的“地道”,帶著濃濃的鄉情,每每吃上一口,就會找回兒時的味道……


建行漸遠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嗎?你最喜歡吃哪道菜,為什麼?

說起小時候的農村坐席,在我們這個縣南北風俗有較大差異。北部因為靠海,對外交流較多,風俗比較開化,宴席的菜以海味具多,盛菜的工具當然是碟子;而我們南部,俗稱老南鄉,風氣略嫌閉塞,我小的時候沒見過碟子,我們那兒全是大碗。所以我們那兒遇有紅白喜事,特別是喜事,宴席上講究的是八大碗,菜品也絕無海味。

我們當地的風俗,坐席是每桌8個人,每席8道菜,全用大海碗盛著。當時結婚啥的都是選擇在冬臘月農閒季節,並且往往是臘月底,這樣做是為了節約,擺席剩下的東西,正好用於過年。冬臘月擺席,用大海碗盛菜,不像碟大那樣一會兒就涼,熱氣騰騰地讓人看著暖和,吃起來過癮,鄉土氣息濃厚,所以給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當時農村人結婚,都是鄰里之間互相幫襯,我們半大孩子,往往會被派上端盤子的角色。八大碗菜,都是我們這些孩子端給客人,所以印象較深。至於八大碗都有啥,根據各家情況不完全相同,但大套是四葷四素,互相搭配,後來隨著生活提高,要臉的人家又講究“免青”,即免除青菜,一色的魚肉。

我印象裡的八大碗,葷菜有扣肉、丸子、糖醋鯉魚、豬肘子、整隻的雞,也有的有紅燒肉,素菜有兩樣不能缺,這就是蒸豆腐和拌粉條。


丸子是用精肉剁細做成,有的個頭不大,一碗總有十幾個;也有的是大個的,一碗4個,叫做四喜丸子。不管大丸子小丸子,一般是蒸的,入水氽的丸子是湯菜,一般不上席。

肘子也是加料入味蒸熟,軟爛可口,這是個大菜硬菜,也較受歡迎。

扣肉是最受歡迎的葷菜,我們當地的做法和其他地方的扣肉用料不一樣,長大以後在飯店吃的扣肉多是用豬頭肉做成,而我們當地是大肥肉,即大塊的白肉,做法我不知道,我只記得父親做扣肉時,會在肉上抹上蜂蜜,這樣做是為了上色,也是使扣肉香甜可口。當時這道菜是我最喜歡吃的一道菜,扣肉往往在頭天便開始蒸,蒸得非常料,入口即化,雖然是大肥肉,卻一點也不膩。記得我當時端盤子,往下撤菜的時候,轉過牆角總會偷喝一口剩下的扣肉湯,那個感覺至今難忘。


整隻的雞一般也是蒸的,這樣入味好,也能蒸透蒸爛,老人孩子都比較適合。

糖醋鯉魚給我印象深的是那造型,還有那酸甜的味道,不過淡水魚刺多,我一般很少吃。

豆腐是我們這兒宴席必有的素菜,不過說是素菜,但與滷汁的充分融合,吃起來一點不比葷菜差。粉條也是必備的一道菜,我們這兒是龍口粉絲的原產地和主產地,和粉絲相關的風俗也很多,比如農村過年,都要吃的拌合菜,必以粉條為主。


齊東晏子


作為在農村長大的我,看到這個問題真的很親切。

在我們那裡(遼寧東部的一個小農村)辦酒席的場合很多,房子上樑,搬新家,老人做壽,生孩子,結婚,老人過世甚至最近這幾年流行的升學宴,基本都會辦的非常隆重。其實要分開說的,這裡唯一一個區別就是如果是辦喪事的話,酒席的標準沒有人會在意,準備的也比較一般。但是現在生活好了,酒席的標準也差不到哪去,只是那種氣氛沒有品嚐的心情了。

其他的我們主要說說結婚的酒席吧,這也是所有酒席中最隆重規格最高的。在我們那裡,如果辦酒席的話,是辦兩天的,結婚的前一天叫做“半截席”,這個主要是本小組的人前去吃席,人不多,一般二百多人左右,菜餚也不是很豐盛,前一天主要是為了第二天酒席備料,將所有材料都準備充分了,不讓第二天有任何耽擱。而第一天半截席的標準一般都是用一些邊角料做菜,十二個左右,味道平平。

第二天正席的時候,作為東道主家那是一輩子中最開心的事兒,基本是毫無保留的將自己能做到的做到最好,我們那邊沒有什麼特別傳統的美食,基本都是家常菜,只不過非常豐盛和隆重。而且大鍋菜,本身就蘊含著一種特別的味道,香,那是真的香。

從上初中開始,每逢寒暑假趕上吃席的時候,我們幾個差不多大的就要承擔端方盤的角色,一個60*80的鐵盤子,一般裡面會放8個菜,兩人一組,分涼熱,等到開飯的時候,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但是在眾人開飯之前,我們這些端方盤的小夥兒也會提前吃好。一般十來個菜,大多都是我們愛吃的,而且不限量,管夠吃。尤其是我們這些孩子的母親都是去幫襯廚師的角色,肯定虧待不了自己家的孩子。小時候愛吃牛肉,我記得那個時候媽媽動不動就端來一碗肉來給大家吃。

正席一般16或者18道菜,10道熱菜6道涼菜或者12道熱菜6個涼菜。這要看東道主家的條件了。但我認為,很多菜其實真的是湊數的,往往上桌前多少,吃完了還剩多少,這些菜往往也是最廉價的,丟了也不心疼。

正席的硬菜,豬肘子那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大鐵灶專門燒肘子,軟嫩鹹香,油而不膩,而請的大廚每年不知道要接多少場宴席,早已輕車熟路,做的味道深受歡迎。燒雞也是不可少的,一般這都是買現成的,買的都是比較小的,味道就不說了。魚是宴會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一般都是紅燒鯉魚,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在宴席上吃到過一次真正讓我喜歡的鯉魚。排骨一般都是燉的土豆或者西葫蘆,肉很少。但都是農家自己養的土豬,味道很好。對蝦也擺上了正席的餐桌。我們這個地方的海鮮很貴,基本上除了蝦在正席上是看不到其他海鮮的了。

真的都是一些家常菜,沒有特別突出的。但如果說讓我至今仍念念不忘的,那無疑是我家鄉他們做的一種在外地從來都沒有品嚐過的湯,姑且叫做豬雜湯吧。

那是用豬腸,豬肚,雞蛋,香菜,還有一些豬下水剁碎後勾芡做的湯,在我們那裡百分百的說沒有人不愛喝。一般這個湯是在人們已經做好了等待開飯的時候上的,幾個大水桶往地中間一放,然後把碗筷架子放在旁邊,人們就一股腦的上前盛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菜之前喝湯就喝飽了,吃飯的時候苦惱不已。至今我仍覺得這是東道主家的套路。但不可否認的是,一道好湯,真的有顛倒乾坤的作用。

在農村吃席,都是鄉里鄉親,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才能聚在一起,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朋友,所以這個氣氛要遠遠勝過菜的味道。觥籌交錯中,氣氛和感情愈加升華。

但是這一兩年來,一般的鎮上也有較大的飯店了,可以承辦各種酒席。如果是不想麻煩的主人家,很多會選擇在飯店辦席,只有正晌午一餐,而且所有服務由飯店服務員承擔。如果是在飯店辦席,那麼一家出一人前去就夠了,少了幾份熱鬧,也少了些許氣氛,懷念的那種感覺不復存在了。


熊九鬧盛京


我是北方人,我們那裡的酒席菜,菜品有很多,但小孩子最喜歡的,無疑都是糖稀飯,也就是甜湯,用米酒和罐頭燒出來的。在我們那裡,甜湯和雞蛋湯基本上是最後開始上的,因為酒席菜有很多,上菜又不是那麼快,在到一半的時候,很多小孩子就吃飽了,然後就跑出去玩了,到了甜湯上來的時候,大人們都會喊一句,糖稀飯(甜湯)來了,趕緊過來喝嘍,然後小孩子就趕緊跑過來,拿著勺子過來喝,通常情況下,一桌一碗是不夠的,我們那裡都是上兩碗,就怕不夠喝的,反正甜湯的成本又不高。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一道菜。

酒席上大人呢,我發現他們更喜歡吃大腸和羊肉,我們那裡的酒席菜有個豬大腸炒青椒,還有個羊肉白菜湯,大人們吃這個比較多,還有紅燒肉他們也愛吃,就是很肥的那種。

到了後來,桌子上有雞柳的時候,小孩子也都開始搶了,這個菜容易空盤子。其餘的菜呢,也都還好吧,如果有青魚,肯定有小孩把青魚殼拿走的。


這個湯在我小時候最受歡迎


小幸福的萌萌雷


有點映像,那時候最高興,最常吃的就是村裡的結婚酒了,小夥伴們一起挨家挨戶去幫忙借桌椅板凳,那情景現在想想都是滿滿的回憶!由於以前條件有限,炒菜調料並沒有現在這麼豐富,魚,肉很多也是以生態飼養為主,甚至灶臺也是以木材火為主,所以做出來的東西都是很本味的,很香,具體要說哪道菜最好吃,映像比較深刻的是紅燒肉,濃墨赤醬的顏色,更像是媽媽的味道,還有就是以前能大口吃肉的時候,估計也只能在酒席上了,而且酒席上的菜也是以肉類為主(沿海除外),沒有現在這麼花樣多,你說能不好吃嗎?



熊大的美食與生活


點心好吃尤其是炸香蕉

1、八冷碟:炙骨、油雞、紅鴨、風魚、蟄皮、彩蛋、香菌、芹菜。

2、八熱菜:如意海參、八寶酥鴨、花釀冬菇、三鮮海圓、荷花雞茸、一品棗蓮、麒麟送子、全家合歡。

3、點心,水果,湯羹當然也是需要的!









開心不等待


我小時候家是河南省洛陽市郊區一帶,我們這一帶家裡有婚喪嫁娶,紅白事的都是在家裡做“洛陽水席”,我小時候吃坐席最喜歡的是:紅薯湯(蜜汁紅薯)、八寶飯。那時的小孩大都喜歡甜食,當然,肉肉類也很喜歡,如:紅燒肉,滑肉,連湯肉片等等。


即然說到洛陽水席,那就多說幾句,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傳統名宴,始於唐朝。

洛陽水席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名宴之一。

洛陽水席是前八品(涼菜,四葷四素),四鎮桌,八大件,四掃尾,共24道菜。

洛陽水席有二個特點:

1.全部熱菜都湯湯水水;

2.洛陽水席熱菜是吃完一道撤一道,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更新循環。

胡椒,醋,高湯(煮肉的湯)是水席的靈魂。


蜜汁紅薯,水席熱菜中的一道,小時候做桌時,要上“甜湯”類時,會先上一碗清水,讓每人把自己“料味碟與勺子清洗一下”,因為前面的都是“鹹的”,後面是“甜的”,怕串味。

小時候坐席,一上蜜汁紅薯和蘋果湯,那都是小孩子們的。

下圖為我小時候坐席時最喜愛的“蜜汁紅薯”。


小時候坐席還有一個最愛就是“八寶飯”,甜的,小孩們都愛吃。

八寶飯,八寶飯,顧名思義,上面有八種“寶”,果脯、白果、葡萄乾、紅豆、玉米、山楂膏、核桃、紅棗幹(根據地區不同,廚師不同,“八寶”也會有所不同,但都會選擇帶“甜”味的食材)。

做法挺簡單,將果脯、白果、葡萄乾、紅豆、玉米、山楂膏、核桃、紅棗幹這“八飯”均勻擺放在碗裡。

“江米焯水”後撈出,均勻平鋪在擺好“八寶”的碗中。

取一蒸籠,加入適量的水,水開後將“八寶飯”放入蒸籠的篦子上,上氣後再蒸15-20分鐘,蒸的時間長,“八寶飯更加鬆軟可口”。

再取一碗口大一點的碗或盤子,將蒸好的“八寶飯”反扣在這個碗上。

最後就是調製“蜜汁”了,炒鍋裡放上清水,將白糖(也可以用蜂蜜,也可以二種都用)也加進去,用勺子攪拌,熬成蜜汁,將熬好的蜜汁澆在八寶飯上,一道香噴噴的“八寶飯”就做好了。

因為“蜜汁”是比較稀稠的液體,所以在吃之前一定要用勺子把“八寶飯”和“蜜汁”攪拌均勻。


兒時吃坐席,蜜汁紅薯與八寶飯真的是最愛。

下面再奉送幾張“洛陽水席”的幾道熱菜。

依次是連湯肉片、焦炸丸、假海參。


人在風上走


我是瀋陽這邊的,85年的,那時的條件還沒有那麼好,但誰家辦事頭好些天就開始熱鬧了,大傢伙幫著張羅事,我們孩子是最高興的,一幫幫都是親戚朋友的在院子裡跑,玩。記得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酥白肉和拔絲地瓜,這倆菜是小孩最期盼的,也是每桌最後一個上的,四喜丸子現在也有,辦事必須的一道菜,那個野雞脖子,就是一卷一卷的,有的地方也叫卷仟,這玩意裡邊卷著餡,也特別好吃,是涼菜裡的。小時候雖然條件不像現在這麼好,但氣氛最好,現在的事慶就是收禮為主了,東家都是擺一通就完事了,接完錢,大夥吃完一散各忙各的,沒有了過去的那種親情熱情,哎,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







博攬群


歡迎閱讀,可點擊上方關注,瞭解更多農村知識,農村故事!

看到題目就想到我們當地的特色“八大碗”,真的勾起了滿滿的情懷,小時候經常跟著父母去吃坐席,那時候條件不好,十歲以下的一般都跟著家裡大家旁邊擠著坐,不佔位置的,聽父親說過他小時候去坐席出人情3毛錢。

九十年代以前生活不富裕,八大碗真的只有八碗,那時候沒還圓桌,辦酒席全是方桌。坐席也是有講究的,會請一個專門主持事宜的人記人情賬簿,按輩分,按遠近安排座位喊你坐。像結婚如果來了表舅,那要坐主桌,因為遠道而來,要好好招待。

一桌八個人,正好對應了八大碗,每人一副碗筷,兩人面前一個醬油碟,上菜前先散點花生瓜子,正菜前有一個冷盤,最裡面是糖醋蘿蔔,外面一圈圈再圍著豬肝,香腸,鹹鴨蛋,花生,紅綠絲等拼湊而成。

這邊上菜的風俗是要端下一道菜了,就把上一道吃剩的盤子撤下來,盤子要拿去洗了循環用,不會擺上滿滿的一桌。下面介紹下我們這邊傳統的八大碗和上菜順序:

1、豬皮雜燴,頭道菜

2、糯米肉圓,非常特色

3、漲蛋糕

4、紅燒肉

5、淡菜蘿蔔粉絲

6、雞汁粉絲

7、羹

8、紅燒魚

後來條件好了,慢慢的加到十個菜,十二個菜,十六個菜,已經見不到當初一掃而光的情景了。

閱讀後歡迎點贊關注本人,留言討論,帶您瞭解更多農村的人,農村的事,謝謝!


田間小云娘


吃酒席在我國的很多農村地區是非常的流行,過去的話因為生活水平低,家境都不是很好,所以說人們有了婚喪嫁娶都是自己買菜,然後在家裡搭簡單的灶臺,於是便有了我們經常看到的流水席,也就是酒席,而說到酒席也是不同的地方規矩不同。



像我的老家就位於農村地區,自己小的時候也是特別的喜歡吃酒席的,像過去因為生活條件所限,到了吃酒席的時候就可以解解饞,在我們那吃酒席也叫做桌或者吃桌,也就是吃酒席的意思,像吃桌的話幾個涼菜,幾個熱菜,幾個葷菜和素菜都是相當的講究的。


剛開始的時候先是三四個涼菜,然後就是小炒肉配青菜,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後面的大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硬菜,分別有塊雞,塊魚,整條雞,整條魚,還有紅燒肉,甜米飯,小的時候特別的喜歡吃甜米飯,裡面有青紅絲和蜜棗,自己小時候特別的喜歡吃蜜棗,不知道你們小時候做過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