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

稻盛和夫: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

序言:愛的哲學

稻盛哲學用一個字來表達就是“愛”。 那麼,稻盛的愛的哲學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本書中,稻盛滿懷深情,娓娓道來,細緻地描繪了父母、特別是母親的愛。

小學五年級,冬日傍晚,在冰冷的地板上正襟危坐,長時間聆聽校長教條式地朗讀《赤穗義臣傳》,熬到夜裡10點,欲哭無淚,拖著凍得半僵了的身子回家,這時候“母親早在門口等候,‘回來了,快進屋!’母親帶著一貫的笑容。在屋裡,母親已經準備好了泡腳的熱水,水溫恰到好處,浸沒雙足,舒服極了”。

接著,滿滿一碗甜甜的小豆粥端到稻盛面前,“那熱粥冒出的香氣裡,充滿了母親深情的愛。我一言不發,臉貼近碗,貪婪地吃起來。母親用她溫和的笑臉,在一旁註視我。那情那景,至今歷歷在目。直到現在,只要把小豆粥放在我面前,母親的形象就會清晰地再現”。

孩童時代,愛哭泣的稻盛的任性執拗,常讓母親在眾目睽睽之下羞得無地自容。對付這麼個愛折騰的小傢伙要花費雙倍的功夫。但是,母親雖然稍有抱怨,卻給予了他徹底的包容,稻盛享受到了充分的安全感。

但這決不是無原則的溺愛。

稻盛初中畢業,堅持要上高中,為此與父親吵了一架,最後父親迫不得已,賣掉了祖上留下的唯一的一塊薄地,供他升學之用。但15歲的稻盛玩心尚重,一下課就與同學一起玩業餘棒球,非常熱衷,經常玩到很晚。一次被出門賣米的母親撞見。回家後,母親把他叫到跟前,平靜卻鄭重地對他說:

“和夫啊,為了是否升學,你與父親吵成了那樣。好不容易上了高中,你卻天天玩棒球。你的同學家庭富裕玩得起,我們家如此貧窮,弟妹那麼多,你卻把棒球玩瘋了”。

沒有呵斥,沒有責罵,沒有指示他具體該做什麼。但就這麼幾句話,深深地觸痛了稻盛的心,稻盛當即放棄了棒球遊戲,轉而動腦筋幫助父親做生意。

正是母親的這種嚴肅的愛,促使稻盛在反省中成長。

稻盛回憶說:父母都只有小學文化,教育孩子不是靠知識學問,一切都是心的教育。

母親常講的下面一段話,讓稻盛刻骨銘心:

“我知道你們都不是幹壞事的壞孩子。但是無論什麼人,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最危險的,因為這時候,你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幹,以為別人都不知道。所以必須特別注意。 要知道,天地神佛每時每刻都在看著你,所以無論人前人後都要正直。 在單人獨處時,在煩惱困頓時,在準備行動時,都要反覆對自己說,天在看你!天在看你! ”

稻盛說:“母親的教誨深入了我的骨髓,真的不可思議,就在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我也不想壞事,不做壞事”。

有言教,但潛移默化的,更有母親的身教。

在戰爭後期,稻盛的家屋被炸成廢墟。戰後,日本政府按人頭髮放新幣,存款一下子變成了廢紙,稻盛的父親一度消沉。一家11口人的生活重擔,主要壓在了稻盛母親的身上。出於對家人的愛,母親拼命努力,瘦小的身軀裡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勤奮、樂觀、有勇有謀、充滿正義感、不惜自我犧牲…書中有許多生動的描述。

我們知道,稻盛哲學用一句話表達就是:“把‘作為人何謂正確’,當做判斷一切事物的基準”;換句話說,就是不以得失而以善惡作為判斷和行動的基準。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這一條。他們認為人是自私的動物,追求自身利益乃至權力的最大化,才是人的本性。以善惡也就是以利他之心做判斷的基準,是根本不可能的,是違反人的本性的。提倡利他哲學是十足的虛偽。

然而,稻盛卻信。為什麼?因為稻盛從母親身上看到了人性的真善美,看到了真善美爆發出來的威力。

把自己本性中的真善美髮揮到極致,做人應該做的好事,不做人不應該做的壞事,把這一條做徹底,這就是稻盛哲學。

用自己的真善美來激發部下的真善美,這是稻盛終生實踐的哲學,稻盛一輩子樂此不疲。京瓷、KDDI的成功,日航的起死回生,盛和塾,京都獎等等,不過是稻盛哲學的產物。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環顧四周,個人、組織乃至國家,至今都在為爭奪自身的利益而紛爭不息,大部分人都把利害得失作為判斷和行動的基準,整個世界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利己文明的階段。

如何從利己文明的低級階段,昇華到利他文明的高級階段,稻盛做出了榜樣。

向稻盛學習,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把做人該做的好事做徹底,做極致,做好榜樣,給人信心,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曹岫雲

201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