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108將爲何之前沒有一人死亡,征方臘卻死傷70人?

用戶67308932718


《水滸》《三國》有個共同點,就是大致符合歷史。歷史上的宋江起義最後被招安,歷史上的三國演義最後歸晉朝。

這樣一來,結果就已經成了定局。所以對於梁山好漢、蜀漢英雄的渲染,只能在書的前半部分,因為越靠後面就越逼近史實,如果不能及時收筆,那必然寫成了架空同人。拿《三國》來說,諸葛亮在前期一直算無遺策,但是避免不了關羽、劉備、張飛之死。


《水滸》也是一樣,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梁山好漢元氣未傷,徽宗是否敢剷除宋江?如果不能剷除宋江,面對兩年後的靖康之變,他們是否能夠勝利呢?要知道,梁山好漢可是幾乎滅了遼的。在讀者看來,遼和金都是外族,區別不會太大,憑什麼橫掃遼人卻打不過金人?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迅速瓦解。《水滸傳》前身《大宋宣和遺事》就說了宋江被招安徵方臘的故事。而徵遼的故事本身就是《水滸傳》插入的爽文,這個不能動。田虎、王慶更是晚出《水滸全傳》的。那麼在《水滸傳》成書的時候,最適合瓦解梁山好漢的地方無疑就是徵方臘。

從情節來看,方臘軍也有優秀之處。比如說利用南方丘陵地形的伏兵詭計,這個是一直活躍在中原的宋江軍完全沒接觸過的。方臘軍為了保衛家園,鬥志當然也比客場作戰的宋江高。同時宋江、盧俊義兵分兩路,大概也是一個戰略失誤。加上底層人民慘勝底層人民,也還說得過去。


林屋公子


梁山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徵遼歸來的那幾天,108兄弟無一損失,全軍上下兵強馬壯,人心振奮。

但可惜好景不長,方臘一戰幾乎折損2/3員戰將,後期又經朝廷裡奸臣誣陷,沒幾年梁山兵馬就徹底失敗了。所以,方臘一戰是梁山命運的轉折點。為什麼梁山會失敗的這麼慘,歸根到底,3點原因。

第一,方臘和梁山的實力不相上下

梁山兵馬與方臘兵馬差不多,梁山有五大高手,方臘有四大金剛。梁山有一批文臣謀士,方臘也有自己的文人集團。在組織上,梁山要替天行道,方臘也提出要人人平等。所以,不管是從價值觀、兵馬等等各項實力,兩邊都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對他們兩邊來說,最划算的應該是“合作”,一起推翻宋朝的統治,然後再分天下或者最終決戰。但在小說裡卻被塑造成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最終大宋王朝消除了兩大隱患。

第二,水土不服、不佔地利

梁山屬於山東地界,108個兄弟們也都是北方人。但方臘當時主要在南方。要知道,在北宋時期,南方還基本是蠻荒之地。

如果不是南宋時期的大規模遷移和開墾,南方也不會發展起來。所以,在當時南方各類毒蛇猛獸、天氣多變,108個好漢很多人都不適應,最終,光病死的就有11人,連仗都沒怎麼打就死了。

第三,兄弟義氣,抵不過戰場實力

有個詞叫“烏合之眾”,說的就是一群殘兵敗將去打仗,如果打贏了,那還軍心振奮,一鼓作氣戰鬥力很強,但如果打輸了,就潰不成軍,逃跑的比誰都快。

梁山108兄弟雖然沒有逃跑,但士氣卻非常低落。尤其是某個兄弟戰死以後,士氣低落到冰點。原本10000的戰鬥力也就能發揮出了3000,這樣的結果一定是要滅亡。

不過,梁山征討方臘慘勝而歸,都是作者在小說裡的情節設置需要,我們沒有必要那麼糾結就好了。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存在一點問題的是,在徵方臘過程中,如果算戰死的將領應有59人,再加上後來病逝的有6人,總的死傷應該只有65人。

接著講一下會造成梁山好漢在戰場上戰死過半的原因。

其一,方臘一方實力不弱,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方臘是一股農民起義軍的首領,他領導的起義軍之所以能夠讓宋朝害怕,在眾多的農民起義軍中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方臘軍隊的實力實在不可小覷,幾乎有很多敵方將領的武力都能與梁山眾好漢匹敵,這也不能怪徵方臘會導致如此慘重的損失。



其二,一開始出現有人員傷亡,沒有及時安撫軍心。

梁山泊108好漢儘管很多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但卻情同兄弟姐妹一般,一旦有好漢戰死沙場,就讓在世者心寒和悲痛,進而失去取勝之心和決敵之鬥志,在戰場上沒能發揮出自己的真正實力。


其三,作者的有意為之。

在水滸全傳中加入了徵田虎和王慶的故事情節,但估計不是作者所寫的內容,作者在寫梁山好漢徵方臘過程損失慘重,打敗方臘之後又離散的離散,被奸臣害死的害死,自殺的自殺,梁山起義至此算是失敗了,作者可能要讓宋江等眾好漢保留著忠義的名節,這樣就不能讓好漢們無一人傷亡地歸來,因為歸來後必然會有奸臣會再次陷害他們,他們進而會再次起義造反,這就與作者想要通過這本書表達的忠義相違背了,如果真的這樣,梁山的眾好漢其實死的很冤,這也是水滸想要向世人展現的一部堪稱悲劇的史詩。


個人喜歡看水滸中的中英雄好漢義氣豪爽,嫉惡如仇,懲奸除惡,真是無比大塊人心,他們都同樣被逼上梁山,同甘苦,共命運,他們只是想要在一個與世無爭的水泊梁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卻被迫為了“忠義”而為早已腐敗無能的國家賣命,最終迎來自己命運的終結歸宿,儘管如此,他們在面對死亡和痛苦之時,我相信他們依舊毫無後悔和畏懼,他們死也死得像一個好漢。


亂世史詩


很高興能狗回答您的問題,水滸傳是我最喜歡讀了名著之一,我對水滸有頗有些研究和想法,至於朝廷派人徵繳梁山,梁山好漢一個也沒有傷亡,徵繳方臘卻死了一大半,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出征和被征討是有區別的!

古代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八百里水泊梁山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要想進入梁山必須長途跋涉還要行駛水路!朝廷來徵繳梁山,此時朝廷的兵馬人困馬乏,梁山則可以以逸待勞,而且梁山好漢們還佔據了地利的優勢,所以梁山人馬不需要多大損失就可以把朝廷的兵馬拒之門外!



第二:朝廷下來的人來征討樑上,大多都是左左樣子,而方臘如果輸了就是滅頂之災,所以方臘會做困獸之鬥,殊死抵抗!

朝廷派下來剿滅梁山賊寇的人基本都被體制化了,大都抱著做做樣子就行了,沒有真賣命全力的去和梁山好漢硬鋼。而梁山好漢如果失敗了就會被“滅團”所以梁山好漢都會殊死抵抗,和方臘的境遇是一樣的!



第三,還未開戰方臘就搶先下手佔得先機!

梁山好漢準備是先禮後兵的,方臘為了表定決心率先動手殺死了浪裡白條張順,萬箭穿心而已,很多梁山好漢都比較氣憤,人在憤怒之下容易發狂,說白了就是殺紅眼了,就會很少去仔細想想,所以就很容易遭到暗算,很多人都是死於城防的鴻溝啊、滾木、雷石的機關之下的!梁山人馬長途跋涉,這次方臘卻是以逸待勞,所以剿滅方臘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實在是讓人惋惜!



第四:方臘的手下厲害的角色也不少!

石寶、龐萬春、鄧元覺、王寅等等,也有很多得力戰將!雖然沒有梁山武功高強的人多,但是實力也不能小覷,相比之下算是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所以沒有慘重的代價,很難拿下方臘!



覺得我說的有道理的可以點個贊,支持一下,覺得我的觀點和大家的不同的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進行討論,我會及時的看評論和一一回復的,喜歡我的可以點個關注!

小小孫說


一、歷史上方臘起義規模很大,宋朝花了巨大的代價才予以平定;而宋江起義規模小,一個小小的濟州太守張叔夜就搞定了。施老先生寫《水滸傳》多少參照了歷史,寫歷史演義小說可以誇張,但不能太過分,因此,如果施老先生把《水滸傳》寫成梁山好漢徵方臘得全勝、無一人陣亡而歸,則《水滸傳》會因太假而得不到流傳。

二、以當時的時代背景,如果宋江征討方臘後,仍然得以全師而歸,下一步,只能寫宋江要麼再度造反,而這是與《水滸傳》主題…忠義…相違背的;要麼是宋江率梁山好漢走上抗金救國的戰場,而抗金歷史在施老先生所在的明朝是為大眾所知的,在這種情況下,施老先生不能把梁山寫成抗金主力,也不能寫成抗金取得勝利,這樣的情節和結局無法更加彰顯宋江的忠義和梁山好漢的英勇,故施老先生選擇了不寫。

三、在上述兩種思路指導下,施老先生只能寫成梁山好漢徵方臘遭到了重大損失,而這是施老先生不願意又不得不寫的結局,這樣,對《水滸傳》徵方臘章節的潦草,就很好理解了。不過,施老先生在寫宋江徵方臘前就暗示了讀者:前往徵方臘時,梁山人馬已經不是108將的整體了,梁山的離析已經開始。


洞庭一葦1188




方臘之所以強悍,其一憑戰力;其二憑藉政治攻勢;其三憑優越的軍事才華。方臘與宋江的唇槍舌戰中,方臘明顯佔政治優勢,宋江在政治上處於劣勢!從其戰略戰術上講,方臘所處之地易守難攻!從開始湧金門張順談判時慘死可以看出,方臘佔盡了天時地利,甚至是人和的政治!

地利上方臘憑藉兩點:險山和惡水的天然屏障,無論歙州,睦州,還是烏龍嶺,都是險灘惡水,易守難攻;人和是方臘具有八員得利戰將:大將石寶,元帥鄧元覺,兵部尚書王寅,鎮國大將厲天閨,龐萬春,呂師囊,司行方,這些方臘的得利干將,作戰意圖明確而堅決,在軍事技術的操作上都是輕車熟路,技高一籌,優於軍事吳用與公孫勝,在自己熟悉的地盤上攻殺梁山敵人,哪兒該固守設防,屯兵駐軍,哪兒該縱馬廝殺,快速攻取,早已是鐵桶一般!而梁山108將只要進入方臘地界,猶如泥牛入海,縱是奮力廝殺,也會掉層皮下來!宋江若不得益於將廣兵猛,必然慘敗!因為在這場戰役中,宋江損兵折將70人,死的比較慘烈的有阮氏兩兄弟,解氏兄弟,時遷等,幾乎全是鑽入方臘軍事圈套而死,方臘善用地形不說,戰力勇猛程度絲毫不遜於梁山108將。方臘軍力及戰略佈署達到了完美無暇的地步!



無論在任何方面方臘都佔絕對上鋒;梁山弟兄都處於劣勢!兵法上的弊端:以逸待勞,以有威力對付無威力,以旗幟嚴整對付盲然。這是很明顯的軍事戰術,梁山兄弟幾乎全不佔!後勤醫療神醫安道全又不在,致死病死6人。


梁山對陣方臘慘敗的另一大原因,朝中蔡京,高俅,童貫施以排擠,和窮寇惡追之計,唯一的左派張書夜被貶為庶民表面是梁山對方臘,其實朝中奸臣佞言,如宋江所說,我自幼讀儒通史,不想成為罪人,我輩之死是朝中奸黨所為!
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欣賞


解悶日記


這個問題,最主要的根源,我覺得是施耐庵筆下的水泊梁山已經到了窮途末路了,梁山好漢的結局早就是施耐庵構思好的,在收拾完最後威脅大宋江山的方臘以後,已經是沒有用武之地,應該走向滅亡了。

至於戰爭裡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幾點,

一,方臘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當時的方臘,已經佔據了江南,擁有了天下半壁,方臘本人也已經稱帝,其實力不亞於宋朝。而且南方各類地形交錯,在地理上方臘也是佔得了防守的位置,處於上風。至於方臘手下的大將,自然也不是等閒之輩,連斬梁山數將的石寶,萬人敵的王傑,都不亞於梁山五虎將。



二,張清死的莫名其妙

宋江在討伐遼國時,其未有損傷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有張清。遼國本來的勇將也有很多,林沖甚至也戰之不下,但這些人都被張清一個一個石子給砸死了,死的估計也很憋屈。反觀宋江討伐方臘,張清一員猛將都沒有砸死,反而自己被莫名其妙給斬了。我記的沒錯的話,應該是衣服被樹杈掛住,導致被斬殺的。在喪失張清這個遠程輸出以後,真刀真槍難免會有損傷的。


三,作戰戰略一般

宋江在討伐方臘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戰略無非就是穩紮穩打,幾乎沒有奇兵和大戰略。面對實力強勁,依託地形的方臘,無疑會折損很多的人馬,梁山好漢折損過半符合戰爭實際。要知道,雖然梁山號稱108好漢,但大將之才的沒有多少,很多隻能充當步兵頭領,也就是個小軍官而已。吳用在此次戰爭中也就派柴進去當個臥底,作為最後減少損傷的一步棋,作用雖有,但也不算多出彩。所以,以均勢兵力穩步推進,能贏已是不易,損傷多一點十分正常的。



說到這裡,還是想回到開頭那句話,梁山好漢到了該滅亡的時候了,不得不亡。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是什麼造成了打方臘的慘勝呢?

梁山好漢在之前的戰鬥中攻打史文恭和祝家莊,雖然是梁山是進攻方,但我們明顯可以看出來梁山的實力在二者之上,也就註定了勝利無傷亡的合理性。

之後對抗征討的官軍時,是守勢,佔據了地利。而且當時朝廷當時的軍隊要麼是能戰之人太少,比如當時的關勝和呼延灼,要麼就是指揮者無能如當時帶了大批將軍的高俅軍隊。當時梁山利用的地勢水泊,也採取了合適的戰術如鉤鐮槍破連環馬。總而言之是聰明的防守戰。

打田虎,王慶時二者實力也不足守城。更有甚者,田虎手下竟有投降之人。投降的人成了打王慶的炮灰,讓梁山獲得了情報。這樣梁山人馬完勝。

徵遼國是費了一番周折打的轟轟烈烈。其中更是有公孫勝施展道法的精彩演出,在對抗異族的戰鬥中,我們的宋先鋒得到了上天的保佑,在困難時九天玄女賜予其天書,可見這是老天的庇護(還能說什麼😂😂),讓梁山進退有據。

然後就是攻打方臘了,我們都知道當時宋江龍盤于山東而方臘虎踞於華東地區,兩地氣候相比於之前的征戰地點對比更明顯,山東干而冷,華東溼而熱。宋軍攻打方臘勞師遠征,方臘以逸待勞。宋軍為北軍,很容易水土不服。就像赤壁之戰的曹軍一樣。

梁山泊軍為半腐朽官軍加上梁山原班人馬,方臘則是反抗意志堅決的起義軍,導致方臘軍特別頑強。梁山雖然108將不過出徵人數不足,比較嚴重的是沒有神醫安道全和入雲龍公孫勝的跟隨。傷者沒有有效的醫治,也沒有公孫半仙的火力支持。而且108將中並非人人都是真正的好漢其中確實有濫竽充數之人。反觀方臘,陣容齊整。方臘,水滸傳八大金剛 此八人為:兵部尚書王寅 鎮國大將厲天閏 龐萬春 呂師囊 方傑 鄧元覺 司行方 南離大將軍石寶。這幾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魯達對抗同為大和尚的鄧元覺不佔上風。同時方臘也有其他戰將。而且上天也沒有庇護宋江人等。方臘佔地勢,宋江不佔,謝珍謝寶就是斃命於此。但即便如此宋江實力也略優於方臘,在一城一池的攻打中,宋軍慘勝。奠定了梁山的悲慘結局。

有研究表明當時施耐庵寫作是在杭州的西溪溼地,水泊梁山地理是以溼地為基礎的。愛好水滸的人有機會可以去看看。

(圖片來自影視劇照,僅為描述和評論《水滸傳》作品)


大眼大世界


內戰無豪傑、英雄和勝利者!

管兩個孩子太麻煩,一會我打那個打贏的就好了!省事!


宋江那廝帥兵徵遼時,是在帝御外辱!上下齊心,精誠所至,故未有戰將的損失!這和敵人不瞭解這支剛轉正的軍隊和將領是有關係的!也算奇兵制勝吧!

但是徵方臘確實典型的“狗咬狗一嘴毛”“兩敗俱傷”!用剛投順的一群“土匪”去剿滅另一大波土匪,這真是朝廷的一個上上策!絕了!

宋江鬧了那麼多年就想“清君側”!其實本意也不是想清!也就是想讓高俅、蔡京他們正眼待見一下他們!這就是使得梁山的政策措施和日常工作沒有核心的指導思想!沒有終極暴力達成的理想目標!“替天行道”也可理解為免費為朝廷辦事!不計報酬,只圖製造輿論壓力!促使自己儘早轉正!

方臘是有理想目標的,而且差點成功!他的核心目標就是建立新的封建體系來代替宋朝的歷史地位!這也是宋朝庭只是採用剿滅的方法,而不招安!這是根本仇恨!不可調解!必須武力消滅!

同為農民起義軍的兩隻隊伍打起來的結果就只有一個,宋朝庭受益最大!(記得《鋼鋸嶺》電影裡有句臺詞挺好:兩個孩子打架,父親一旁觀戰,母親問他為什麼不管!父親說:管兩個孩子太麻煩,一會我打那個打贏的就好了!省事!)

兩隻結構形式接近的隊伍打在一起,大法、策略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大量的死傷很正常!宋江這夥能慘勝也是實屬不易!如果方臘再多一個石寶可能戰局將逆轉!

十停折去七停!我記得是損失了72個戰將!

還剩36個!(水滸傳始終在圍繞著36、72做文章)


回頭看看近代史,損失於抗日戰場的名將遠不及先後打了好幾次的內戰損失的多!


杜陵閒人


《水滸傳》,看著就感覺是英雄的悲哀,從古至今都是英雄除了流血,還要流淚。《水滸傳》雖然是本小說,卻反應著現實的黑暗,更折射了朝廷的腐敗!官逼民反,像如今太平盛世,一般百姓有口飯吃,能夠勉強養家餬口,是沒有人願意去造反的,畢竟誰願意去冒殺頭的危險去做個刁民!只有亂世,民不聊生的年代才有人造反!中國人的韌性很強,生命力很頑強,但不代表朝廷官府就能無窮壓榨盤剝。蜜蜂很勤勞,辛勤採蜜,採蜜人怎麼著都要個他們留口蜜吃,要是全部拿跑了,蜜蜂除了餓死就是飛跑了,要麼就造反了,中國人就像蜜蜂一樣勤勞,任何統治者都要給他們留口吃的,否則也是要反的。魏徵給李世民寫的信,有句話成了千百年的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在說回水滸,梁山好漢大部分都是被逼上去的,如林沖就是典型的,像林沖要是放在現代,絕對是家居好男人,甚至會被捧成所謂的“國民好老公!”他武藝高強、人品端正、謙虛低調、在外尊敬領導、在家親愛老婆、有份好工作、有車有房........本來是幸福的一家,可龜孫子的高衙內等一幫雜碎改變了他的人生,被他弄得家破人亡,還要趕盡殺絕,只好落草做了個強人!梁山其他人好不容易有在水泊梁山裡,有了個好去處,誰不會珍惜呢!水滸裡其他的三夥其實也是性質差不多,大家都相安無事,所以梁山好漢108將在沒徵方臘之前基本沒有一人死亡!但朝廷裡那些會挑事的奸臣們就坐不住了,挑得幾虎相鬥,這幾夥人實力都差不多,死拼之後基本死絕,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所以徵了方臘後,梁山上也沒幾人活著了,之後朝廷的狗官們就妥妥的了,活著的也是幾個老弱病殘,掀不起什麼么蛾子,人都是光了,頒塊破牌子,破獎狀,順便還能彰顯下朝廷的威望,宋廷的主子們會做生意啊!可對梁山呢,有個毛線用,人都死絕了,要這勞什子牌子有嘛用?梁山上本來聚結的是一幫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漢,結果被宋廷狗官們當槍使,死了白死。要是他們打的不是方臘而是遼人抗擊外辱,或許千百年後他們依舊是民族英雄,可這麼整來也就成了一群沒腦子的蠻人!看著水滸就覺得悲哀,英雄為嘛流血還要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